白癜风光疗是怎么回事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915/4473326.html
构思数年,打磨数月之久的风水名称系列为了保证每篇质量,遵循每月选择一个城市进行讲解的原则,每月推出一篇。
之后又会以哪座城市为讲解中心呢?决定权就在大家手里了,大家可以投票选择或者留言告知哦。
一统天下的四大区域
中国的地形从山河统一的角度来看,具备统一天下的地区有四个。其一是东南区域,首要在南京(我们之前文章有讲过);其二在关中地区,首要在西安;其三就是河北,首要在北京;其四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四川区域。
这四个区域加上连接他们的边线区域如河北和东南之间的山东;河北和关中之间的山西,关中和四川之间的汉中以及四川和东南之间的湖北加上中原腹地,构成了一个不太严格的九宫格。这九大区域各有其山水环境的特点。但要说到山河之险要,防卫之严密,非四川莫属。
四川盆地从大的地理环境来说,四周高山环绕,中间江河纵横。盆地外围每个方向上都是崇山峻岭,山河之险要在中国无出其右。其西面是从青藏高原横亘而来的大型山脉,到了四川盆地忽然停下;东边是巫山山脉;北面是著名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贵高原。
从风水四神兽模型来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非常完美。从水龙上看大渡河,岷江,沱江,嘉陵江贯穿盆地汇入长江;长江为其沟通东西方的主要水道;长江出川处即为四川的水口。
长江之水屈曲流长,来水阔长,去水屈曲,很符合水龙的要求。嘉陵江及其支流的河谷低地是四川与北方汉中地区的往来通道。大抵是东方为水路,北面为陆路栈道。东面和北面的出川孔道都极为险峻。四川盆地的风水无论是从山龙还是水龙上看都可以说是上佳。
聚集生气的成都城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其西是邛崃山为其靠山,东南部是龙泉山为其案山,构成一个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半封闭状的区域,是为盆中之盆。风水的穴位有窝钳乳突四种。四川盆地正是最大的窝穴,窝穴之上要有一突方为正窝。成都所在的区域,正是岷江和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此处区域高于周围的平原水网地带。正是四川盆地这一大窝穴的突点上。这样的位置有一个好处,一是方便取水,二是可以避开汛期水灾的侵害。因此说,成都城的选址是非常有智慧的。我们再看一下成都周围的水龙。如下图:要说成都的水龙,不得不说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设计建造的都江堰。正是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使得从邛崃山上下来的水龙之龙气由高山峡谷的峻急经过水利枢纽的转换变成了缓慢流淌的生气。
这一股浓厚的生气通过岷江等庞大的水系开枝散叶,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蔓延过来环抱整个成都城。《葬经》上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聚集生气,现在这一股生气都围绕着成都城而来。
成都城建设的风水思维
成都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成都最早建城是春秋时期的“蜀王城”,其位置大概在现如今的文殊院一带。秦国占领巴蜀之后,仿照咸阳重建成都。当时据说秦相张仪发现成都有“王气”,秦王就令张仪挖断“王气”(这个与之前讲过的南京城很象,也是被人挖断了“龙气”。详情参见南京城风水一篇)。不过当时筑城的并非张仪,而是秦太守张若。张若一开始不知道从哪里筑城,请教巫师之后,让一只大龟在前面走,凡是这只灵龟所走的地方就为城墙,此事在《搜神记》《蜀王本纪》等书中有记载。说到这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古人的风水思维。这种“仿生”建城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成都也因此而被称为“龟城”。其实在中国的大地上,龟城有好几个,都是借助当地的地形“仿生”而来。这种“仿生”思想,在风水学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型,称之为“喝象”模型。这种“喝象”的对象非常广泛,可以是天象,比如温州城就是仿照北斗七星和二十八星宿而建。也可以是动物,比如乌龟,凤凰等。因为中国哲学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思想除了人的修身养性之外,也体现在建筑,家具,服装上。比如说我们的椅子都是太师椅,背后有靠,左右有扶手环抱,其实就是风水上四神兽模型的应用。官员的官服上因其品阶和职位的不同,会绣上各种不同的图案,文官和武将各有不同,这也是“喝象”模型在服装上的应用。如此等等。其实这种“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除了天地山川之外,还有生活在其中的万物。风水追求的不仅仅是人在环境中和谐的生活,同时要万物一起和谐的生存。因而说在众人聚集的城市,风水就更应讲究了。而成都城的建设就应用了这种风水思维。张若筑城之后,李冰在张若的基础上开始疏通水系,最为关键的是主持建设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一工程奠定了四川为天府之国的基础,也造就了成都。李冰运用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在成都的两江上建造了七座桥,这七座桥摆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以和天上的北斗七星相应。其中江桥为北斗第一星魁星;万里桥,夷里桥,市桥为勺子;冲里桥,长升桥,永平桥三桥为斗柄。在古代文化中,北斗主富,因为北斗有勺子形,可以聚财。(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北斗七星城就是温州城,我们后续会讲)。自此后,成都城先有龟城显灵,后有北斗相应,真正的成了天佑之城。成都城发展的历史沿变
汉代成都城沿袭秦代,分为大城和小城。小城在西,大城在东。在西南设立了锦官城,主管手工业和贸易,因为西南为坤,坤为日常百货之意。杜甫在成都的时候曾在锦官城附近生活还写下了那首千古名篇“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正是当时成都生活的写照。城西设置车官城和军工,因为西为白虎主管刀兵。现今的成都春江花月夜和营门口都是那时的遗迹留存。成都城在秦汉以后一直无大变化,直到唐朝出现了变化。因为当时在西南还有一个南诏国,靠近四川,唐朝后期经常骚扰成都。因此唐西川节度使开始大规模筑城。这一次筑城最重要的是挖通了成都周围的水系。现在成都市区的府河和南河就是那时候疏通改道,使之形成了二水环城的格局。现在的成都内城其实是被两江环绕,府河和南河分别从西北而来汇聚东南合成锦江而去,在两江相合的地方还有一个望江楼,这个作用就类似武汉的黄鹤楼。但凡水口处必要有镇,不让水龙之生气过快的泄去。这么一来对成都的风水格局又做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补充。一是使得成都面对重兵围城时的防护能力加强,二是使得从高山而来的岷江之水的生气可以直达成都街巷,真正的泽被百姓。成都城的街区分布
成都的街道比较特别。一是其主干道基本都是西北——东南走向,和河道走向平行,这是因地制宜取法于地。这是当初管仲提出来的思想“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因此成都城当时的主要街道都是和它的靠山邛崃山脉的龙门山对齐,或者是和从山上下来的水系走向平行。
因此,成都的街道就呈现出一个菱形形状。即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一个是和山龙平行,一个是和水龙平行。比如著名的东大街其实就是西北——东南走向。
不过这一格局在明朝的时候又有了变化,明朝朱元璋在成都设立了蜀王府。蜀王府就仿照北京城的布局,采取中轴对称的方式。
现在成都的天府广场那一带就是采取坐北朝南的模式布局。这一改变使得成都中轴对称和偏心布局的两种模式都得以保留下来。
应该说偏心布局是因地制宜,而中轴对称是为了彰显王权。就成都具体地形来说,偏心布置更符合当地的山水环境。
现如今成都最为兴旺的春熙路商圈和金融机构林立的繁华东大街都在这两江合围偏心范围。甚至是四川省政府也没有在中轴对称的蜀王府,而是在这两江相合的区域。可见这山水环境所造就的能量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其影响总是千年如一的发生着。
成都区域内的发展商机
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得以一窥成都的龙脉之地——成都上市公司的分布。
通过经济龙脉分布图可以发现,成都的上市公司大体上都是在水龙所在范围。
随着九运的到来,锦江正位于成都的离宫位置,未来只会更旺,这九运的二十年会是成都的锦江区域百年难遇的机会,企业家们不妨借助一下龙脉和天时的能量抓紧布局。
当然对于一般游客或者成都本地人来说,不妨多去春熙路转转,或者是去合江亭上坐一坐,说不定也可以沾沾这天府之国的龙脉生气。
看过成都的介绍之后是不是对之心生向往,若是厌烦了北上广深繁忙快速的生活节奏,不妨到成都的街头走走,正如歌词里唱的那般: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昏黄的灯火、嫩绿的垂柳,还有你的温柔,此刻风悠悠、云悠悠,心亦悠悠~
下一篇:西安
根据投票情况及大家的留言情况,下篇讲解城市定为西安。终于迎来了西安这个北部城市,提起它就像翻开沉重的历史画卷,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历史上它发挥过重要的战略价值,在时代的洪流之下,它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这些将在下篇文章中为大家揭晓。
大家可以继续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