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丨你知道阳江中秋都做什么吗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在外的阳江人,你们想家吗?

脑海中是否有浮现家中亲人的面貌,漂浮着家中美食的味道呢?

整晚夜空中闪烁着五彩的光伴随着响声的烟花

手不能去指月亮,因为老人家的说法就是耳朵会被割掉

长期以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一家团圆聚餐吃月饼似乎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

小孩是总是想着快点吃完饭就可以跟朋友们出去粉(玩),大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准备奉神,又或者一家围坐着一起赏月吃月饼聊家常。

不过,从一个日期成为一个节日,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条件,而在节日背后附加的种种礼俗,更是一种文化形成与演变的范例,在阳江,就有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习俗。

中秋全民吃牛肉

阳江人过中秋“全民吃牛肉”的习俗究竟沿传了多久,目前还难以考究。

市区如此,在民间的镇区更热闹。在阳东县的田畔、合山等地,市场上卖的牛肉根本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因此,中秋节的前一天,不少当地群众会以集资宰牛的方式解决过节的“牛荒”。

中秋吃糖鸡

糖鸡是阳江城特有的传统贺中秋赏月用品之一,糖鸡在阳江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产生于晚清,由当时阳江城做糕饼师傅创造,以其造型漂亮而风靡阳江城。

在广东的阳江,有中秋节吃糖鸡的习俗。制作“糖鸡”时,把白糖熬成浓糖,加少许面粉,然后倒模,可以做出龙船状、宝塔状、雄鸡状等,加少许色素成白、浅红、浅禄等颜色。又好看又好玩又可以吃,深受小孩子们的喜爱。这种古老的手工糖鸡,在全国只有阳江特有。

中秋吃佛仔

“佛仔”月饼分有“素”(馅料)和无“素”两种,是阳江特产,味道不错,造型又很有趣,售价最平,深受小孩的喜爱。

中秋吃芋头

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

中秋放孔明灯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广东很多地方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在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至今民间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客家风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飘飞“孔明灯”祈福的习俗,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日子幸福美满,生活蒸蒸日上。

中秋拜月亮

据悉,八月十五的月亮相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亮,因此拜月亮成为中秋节重要习俗之一。趁着月圆时,家家户户的大人都会带着小孩对着月亮许愿,对满月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中秋竖中秋

竖中秋:“八月十五竖中秋”。每到中秋节,人们会把各式各样的彩灯串联起来,挂在自家屋檐下或天台上,七彩的颜色照应着节日的气氛,非常喜庆。而小孩子也会手提一个纸灯笼,和同伴在大街小巷上玩,非常热闹。

中秋看走马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孩子喜欢跑到不同的饼店前看人偶。那些人偶有孙悟空与猪八戒、白素贞与小青等,穿着和造型各异,上好发条后便似走马灯般运转。虽说这是商家招揽顾客的把戏,但确实聚集了不少人气,为那个年代的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中秋烧月灯

中秋节,人们会用泥土和瓦片做成一个“窑”的形状,有大有小,然后会在里面放些柴火把“窑”点燃烧红,类似于“焗窑”。儿童们就会围着“窑”嬉闹,或唱歌或跳舞,这便是阳江当时的“儿童篝火晚会”。

中秋请“华光”请“七姐”

“华光”和“七姐”都是民间传说中的神仙。在解放前,每到中秋前后这几天,一群男女会去到晒场过夜,其中几个人会捧着香烛围着中间睡着的人转圈,直到睡着的人醒来。据介绍,男生醒来后会耍功夫,女生会唱歌,像被神仙赋予了能力一样,所以有“男生请华光,女生请七姐”的说法。

有很多很多传统习俗都被我们遗忘,可能因为现在人一切从简,也可能因为觉得这是封建迷信,但这些都是儿时的回忆。

附上阳江童谣-月亮光光照竹坡

在外工作的游子,你们今年回家吗?

号外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源于网络

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zz/6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