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选择

发展基础区位优势:阳江市扼粤西要冲,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直接辐射区域和拓展区,是珠三角产业拓展主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

资源优势:阳江市山海兼优,农业资源丰富,是知名的鱼米之乡,是广东省粮食、蔬菜、水果、花卉、南药、水产、畜牧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

产业优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获得较大发展,菜篮子基地建设不断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见表3-1)。

品牌优势:阳江市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培育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见表3-2)。全市拥有47个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食品,42个有机农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5个省级农业名牌产品。

产业定位阳江市位于《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年)》“四区两带”发展格局中的粤西热带农业区和沿海蓝色农业带,重点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现代海洋农业(见表3-3)。江城区、阳东区、阳西县在《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年)》中位于广东省沿海经济带(见表3-4)。

主导产业选择阳江市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产业主要包括粮食、畜禽、水产、水果、蔬菜、南药、花卉等。

粮食产业

阳江市是广东省粮食生产主产区之一,阳春、阳东、阳西是《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粤西产业带上的优质水稻大县。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60.66万吨,分别列全省第9名和11名。其中稻谷播种面积为.58万亩,稻谷总产量为55.38万吨,分别列全省第8名和10名见图3-1)。

畜禽产业

阳江市畜禽养殖历史悠久,传统畜禽主要以猪、牛、羊、鹅等养殖为主。阳春猪苗以中国猪苗之乡著称,在省内享有一定声誉。阳江黄鬃鹅是广东省四个优良地方鹅种之一,拥有中国黄鬃鹅之乡的美称。年阳江市生猪年末存栏头数为.71万头,猪肉产量17.65万吨,全省排名均第5名;出栏肉猪.61万头,全省排名第6名(见图3-2)。

图3-2?全省各市生猪产量分布(年)

渔业

阳江市共有沿海镇15个,其中渔业镇5个,渔业村77个,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渔业产量高,素有“广东鱼仓”之美称;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6千米,共有个海岛,其中面积大于平方米的岛屿有40个,滩涂面积平方公里。已发现有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品种达种,可开发用于增养殖的品种有20多个。内陆淡水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约平方公里。淡水养殖主要品种有罗非鱼、鳗鲡、草鱼、鳙鱼、鲢鱼、鲮鱼、中华鳖、桂花鱼等。年全市海洋水产品总量.81万吨,海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居广东前列。

总体空间布局阳江市生产要素(如图3-4)和经济活动主要沿交通干道、江海沿岸、城市周边等形成聚集,特别在沈海高速(阳江段)、漠阳江两岸、海岸线沿岸、各县市区城区周边,这些区域是阳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图3-4农业生产要素分布

从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的战略角度,综合分析全市不同区域资源环境和发展要素配置能力,遵循要素集成、产业集约、分类指导、区域协调的基本原则,优化当前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实现统筹规划,注重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全市农业实际,规划形成“四区、三带、一廊”的总体空间格局(如图3-5),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框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区”:主要指江城都市型农业区、东部高效农业区(阳东区)、西部高效农业区(阳西县)和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阳春市)。

“三带”:主要指沿海产业带、中部(国道)产业带和北部(省道)产业带;“一廊”主要指沿省道(阳春-海陵区)产业走廊(休闲农业)。规划形成“东西联动,南部拓展,北部优化”的总体战略格局。

图3-5阳江市农业产业总体布局

产业优化布局

“四区”(1)都市型现代农业区

发展思路:发挥江城区中心城区综合优势,优化农业生产,逐步拓展种植养殖、农产品信息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科技研发及服务、农业休闲观光等功能优势,构建机械化、集约化、设施化、高效化的城郊型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设施农业、互联网+农业、休闲农业,兼顾发展品牌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突出休闲观光功能,建设以赏花、品果、农事体验、农业科普等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提高附加值。依托本地、珠三角及大湾区智力资本和高端服务资源,强化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培育、示范带动、服务辐射等服务功能。依托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农业交流、科技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等介质,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区。

重点布局:各镇重点布局见表3-5及图3-6。

图3-6?都市型现代农业区产业布局

(2)东部高效农业区

以阳东区为核心,发挥其毗邻主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地的优势,以珠三角、大湾区需求市场为导向,运用科学技术,充分利用阳东区的资源环境,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手段,发展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深加工与流通、休闲农业,打造阳江市东部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区。

重点布局:各镇重点布局见表3-6及图3-7。

图3-7?东部高效农业区产业布局

(3)西部高效农业区

阳西县海洋、土地、气候、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优先发展

现代海洋渔业,兼顾发展种植、养殖业和休闲农业。依托得天独厚的滨海,打造海水养殖加工基地、拓展远洋捕捞业,打造粤西地区重要的海洋渔业捕捞、加工、流通补给基地。依托山地以花卉苗木基地、中药材基地为基础,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

重点布局:各镇重点布局见表3-7及图3-8。

图3-8?西部高效农业区产业布局

(4)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

发挥阳春市连接珠三角,通达粤西的交通中枢和粮食主产区优势,围绕“主导产业突出、现代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发展目标,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和环珠三角现代农业基地,建立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快推进优质粮产业化建设,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做大做强阳春稻米产业品牌,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丝苗米。结合区域生态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优质蔬菜、水果、优质中药材、花卉园艺、旅游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健全春砂仁、马水桔等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鼓励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逐步完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以水稻、南药、水果等农产品加工产业为引领的产业集群。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开展水稻、南药、水果、蔬菜等的初加工。统筹水稻、南药等主导农产品的产地、集散地、批发市场建设,培育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水稻、南药、水果、蔬菜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种养殖产业中的示范应用,形成以水稻、畜禽养殖为主导产业,水果、蔬菜、南药为特色产业的布局。

重点布局:各镇重点布局见表3-8及图3-9。

图3-9?北部生态高效农业区产业布局

“三带”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围绕滨海资源,以推进深海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农产品物流为核心,突出生态、高效、安全的特点,整合滨海生产要素,重点发展海洋牧场、深水网箱、底播增养殖、休闲渔业和水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完善沿海蓝色农业带。

中部高效农业产业带:以沈海高速阳江段、国道为发展轴线,发挥交通便利优势,整合沿线农业、旅游、饮食、文化等资源,延伸农产品生产、休闲等功能,打造中部高效休闲农业产业带。

北部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以三茂铁路、省道线、云阳高速和汕湛高速为发展轴线。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整合沿线特色农业、旅游业、文化、生态等资源,突出生态、绿色、健康的特点,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延伸农产品生产、生态、生活休闲功能,形成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

“一廊”阳春-海陵岛休闲农业走廊:以罗阳高速、省道、漠阳江沿岸为发展轴线,以阳春市、江城区、海陵岛为拓展中心,打造走廊休闲农业观光带,以回归自然、体验农味和休闲观光为目标,以走廊示范点为基点,突出山、海、江、城的地域特色、农村生活风貌和乡土文化内涵,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着力打造农庄经济型、观光采摘型、农家乐、民俗旅游型、休闲渔业等休闲农业走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mj/5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