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阳江人你对这个千年历史的鼍城文化了解

鼍城自古多少事,现问世人几多知?

在阳江生活这么的你,对于阳江那些看似平常的事,你又知道多少?小编有必要为大家重识一下阳江,其实好多事是你不知道的。

若是你是老阳江,这张照片会触动你内心的记忆;

若你是异客,下面一些文字会让你更了解阳江。

阳江城的由来

隋大业二年(公元年),阳江正式始为阳江县,阳江得名有多年之久。宋绍圣四年(年)知州丁琏依鼍山(原江城第一小学周围)筑起一座土城,这就是阳江城的老祖宗。长期以来,阳江的治地中心都在鼍山脚下,因此阳江城又称鼍城。

鼍(tuó)是一种鳄科的爬行动物,亦称“鼍龙”。传说龙有九子,其中一种为鼍龙(龙头龟身)。《西游记》中就曾写有“小鼍龙”。“鼍”在江城群众心目中其实是“龙”。江城各地几乎有水就有龙,以龙命名的街道、乡村和以“龙”为号的人名更是为数不少。

阳江人宋代在鼍城的周围挖土,垒起一堵环形墙来,历史上叫做“阳江土城”。年后的元代大德元年(年),在城墙周围加种簕竹为障,改叫“阳江簕竹城”;到明朝(年)改建为“阳江砖石城”。

当时城墙高两丈,厚一丈五尺,周长近丈。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由南门(宁海门)进入南门街,出县前街(今南恩路中段)再入北门街出北门(安镇门),这是阳江城里横贯南北的干道,它和从东门(承宣门)入东门街,经县前街、学前街、西门街(均为今之南恩路)再出西门(肃威门),旧时的城墙分为东西南北门,每个门楼下都会有一块牌匾,例如东门为“紫气东来”、西门“西门长庚”、南门“薰风南来”、北门“北门巩固”,那北门的桥梁也顺其自然地命名为北门巩桥。旧城南门街、北门街是横贯东西的干道,构成了城里的十字形主干道。当时的城市居民仅千多户。

老街古巷,那些年的九街十二巷

阳江城的居民有“九街十二巷”之说,由来已久。事实上,由“阳江土城”到“阳江簕竹城”直到成为“阳江砖石城”,这期间历经多次修葺,阳江“鼍城”才形成了所谓“九街十二巷”的格局。

0年版《阳江县志》载的“九街十二巷”如下:

九街:卜巷街、州背街、横石街、苏屋街、马屋街、书院街、永福街、锦绣街、水埒街。

十二巷:榕树巷、东边巷、东关巷、牛角巷、攀桂巷、瓮垌巷、甜酒巷、吴屋巷、盲婆巷、羊咩巷、高屋巷、丁屋巷。

吴屋巷在阳江电影院对面;盲婆巷现为福利巷;羊咩巷现为谭家巷;高屋巷在甜酒二巷;丁屋巷原为高寿巷,内有芽菜巷;医院附近。

一些城中老人还有“一垌二里三村”之说。一垌:瓮垌;二里:华恩里、近贤里;三村:猪乸村、杏花村、五家村。杏花村的确切地点在哪《阳江县志》没有记载,我曾走访过多名80岁以上老人,有人说在甜酒巷内,有的说在是在州背街尾、北门街背的鼍山旁边。88岁老人曾广雄则说在水埒街尾出环城路附近处,以前那里还有座大石叫做“邋遢石”。但实地察看过之后,仍无法确定具体位置。做了近40年投递员的张伯也说没听过有这个村。

有专家指出,阳江城不论过去和现在,也不论是城里、城外或全城。都远不止“九街十二巷”。近年来的阳江历来的志书(除0年版《阳江县志》外)都没有“九街十二巷”的记载。历来所提的“九街十二巷”可能是阳江城过去颇有代表性或者颇为出名的街巷。“九街十二巷”的“九”、“十二”是言其多的虚数,不是实数。

阳江城的太傅路、龙津路是拆城时建在城外的,因此太傅路中的厘戥巷、豆腐巷、卖油巷、织篷巷、黄屋巷、麦屋巷、金玉巷、谭屋巷,龙津路的周屋巷、邓屋巷、刘屋巷、张屋巷、杨屋巷、曾屋巷,南恩路的街仔、劏鸭巷等都不列入其内。

阳江老城的建筑选址是有一定名堂的。阳江有首“出游”的民谣:嘭嘭嘭,过东山,东山寺,白沙寺,娘嫲庙,太傅祠,金鸡阁,玄帝(北方之帝,属于水神)堂,濂溪书院近城隍,码头对过西门濑,直街行落有鱼行……民谣中所提到的地名或建筑,至今都能找得到有关的遗存。

成长经历

1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公元前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两阳(阳江、阳春)隶属南海郡;

公元前年 汉武帝派兵打败匈奴,新设了合浦郡高凉县,包括今阳江市、恩平西部、茂名、高州、电白、化州、吴川和罗定,是粤西地区最古的县;

公元年 两阳属东吴统治,孙权将高凉县从汉时的合浦郡分出,设为高凉郡,转由广州管辖;

公元年 发展成为我国南疆的交通要冲、军事重镇后,从广州分出,并由之前的高凉郡升级为州,设为高州。高州州治中心在今江城区,管辖今阳江市及茂名市大部分地方;

公元年 隋政权把安宁县、高凉县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个新县——阳江县,从此得名——阳江;

公元年 阳江县两次升格为直隶州,下辖阳春、开平、恩平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江、阳春属江门粤中专区;直至年2月10日,原阳江、阳春两县从江门市分出,新建为阳江市,属地级市建制。

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外观

阳江风俗1开渔节

南海(阳江)开渔节始办于3年,于每年的7月底和8月初这数天举办,是广东省十二大节庆活动之一,也是分享渔家的喜悦、为渔民送上美好祝福的渔家文化盛宴,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已连续在海陵岛闸坡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备受游客热捧,影响日益深远。如年第十二届阳江开渔节的主题是“风正千帆竞丝路谱新篇”,节日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了浓郁的渔家风情,主要活动有开船仪式、祭海大典、渔家嫁娶婚庆巡游、民间放生、帆船表演、渔家大宴、风筝表演等。

2阳江风筝节

阳江有“纸鹞城”、“中国风筝之乡”的美称,与山东潍坊并称南北风筝最大的两大流派。阳江风筝节,从年开始,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阳江都在南国风筝竞技场举办群众性风筝比赛。阳江的风筝,品种繁多,构思精巧,格调古雅。传统风筝又叫“生气风筝”,有“百足”(蜈蚣)、“灵芝”、“崖鹰”等10多种,放起来随风飘舞,栩栩如生。其中有一种能鼓风而上,在高空定位,任人观赏的,叫“排蓬风筝”,常见的造型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10多种。

3端午龙舟竞渡

端午龙舟竞渡,阳江人称之为“扒龙船”,是阳江一项历史悠久、颇具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从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天监期间(公元六世纪)沿袭至今。其中以江城的逆水赛龙舟最具特色,最为热闹,龙舟文化最为丰富,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初三、初五三天,漠阳江上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观众人山人海。阳江龙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每艘龙舟都归属当地神庙或姓氏宗祠,拥有各自的旌旗和称谓。龙舟扒完后,被埋在河(湖)边,至第二年四月才又挖出来,初一至初四为小扒(分赛),初五为大扒(决赛)。

4阳春的高流圩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是阳江阳春的高流圩,那是个一年一度、历经千年古朴的民间大集会。高流河北距春城10多公里,系漠阳江支流,而高流圩位于高流河畔。圩日的时候,手工艺者带着各种竹木制品纷纷在合水镇高流河附近摆卖。相传高流河又称“美人河”,五月初四日的河水特有“仙气”“灵性”,青年女子若在这天泡了河水,将更加动人,就能找到心中的白马王子;小孩泡了水也不再满身痱子;而在高流圩交易的竹木制品,泡过后也将经久耐用、永不虫蛀。

阳江特色美食

猪肠碌

猪肠碌是广东阳江著名的汉族小吃,当地招牌特色小食,属于粤菜系。因为猪肠碌外形呈圆条形,貌似猪肠,因此取名猪肠碌。猪肠碌与粉卷相似,但味道差别甚大,传统的猪肠碌里的馅是由豆芽、炒河粉做成,以整张的河粉作皮来包裹,撒上白芝麻,淋些肉香汁,味道咸中带香,十分美味。

叶贴

叶贴又叫米粿、印粄。一般是广东粤西茂名阳江地区和粤东汕尾潮汕地区的一种汉族特色小吃。顾名思义,叶贴就是用叶子贴的饼,按组成结构命名,既形象又生动。它用了树菠萝的叶子包糍,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叶子隔着,可以让人吃叶贴时不会感觉太烫手;二是树菠萝的叶子有解毒消肿的作用。如此做法,既绿色环保,又充分利用了植物的药用功效。

狗利仔

“狗利仔”的外形就像狗的舌头,是阳江的传统食品,有清热祛湿、去肝火功效,是阳江人夏天常吃的点心。其主要材料是艾草和面粉。将郊外采集艾叶晒干后磨成粉,和面制成条状,蒸熟就可,可以根据口味加糖。

阳江咸水角

咸水角内里馅料有猪肉碎、韭菜、虾米、冬菇、沙葛。将滚水冲入澄面中搅匀,糯米粉置盘中,加入糖、猪油、冻水搓匀,再与澄面混合。分出多份粉团,每份放入馅料包好,放滚油内炸至浅金黄色便成,口感脆而不韧。

阳江豆豉

阳江豆豉,广东省阳江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阳江豆豉生产制作历史悠久,与阳江的漆器、小刀一道被誉为“阳江三宝”。阳江豆豉选用阳江当地所产的黑豆生产,加上独特的加工工艺,阳江豆豉色泽乌黑油润、豉肉松化、豉味浓香、风味独特、鲜香可口、富于营养,是蒸鱼、肉、排骨和炒菜的调味佳品,是知名的调味佳品和食品加工的理想原料。多次荣获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新产品奖、中国食品博览会和国际博览会银质奖等。

大八益智

“大八益智”是广东省阳东县最负盛名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主产于该县大八镇而得名。史料文字记载有近年历史,在阳江人民当中更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大八益智”与其他地方益智作为中药材使用不同,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大八益智”渣少、汁多、辛辣适中,口感较好,传统上是制作凉果以供食用,是优良的药食两用食品,有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的功用。阳东县是广东省最大的益智种植、加工基地,6年被命名为《中国果用益智之乡》。

阳春春砂仁

春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的果实。阳春砂为半遮荫植物。阳春砂简称春砂,广东省阳春市特产。以花及果实入药。春砂仁还可以作为菜的佐料,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

河堤蛤仔

鲜!一动手根本停不下来

龙津路(米马)仔

龙津路(米马)仔里头有猪湿瘦肉虾仔,特制调料,特别香口,上碗之后加一把小虾米,爽滑之余又增添了虾米的香酥。

河堤白切鸡

阳江白切牛

阳江白切牛是阳江茶市必备的菜式,其实与别处的卤水牛肉制作方法差不多,特别的是,一定要使用牛辗来制作,而且刀工很讲究。

甜酒巷裹粽

阳江的粽子,除了糯米和猪肉作馅,还加了绿豆和鸡蛋黄,一个(阳江人称为一条)裹粽,等于一碗充满荚叶芳香的糯米饭。

阳江咸圆子

阳江的圆子,是将糯米搓成条状后,用刀切成约一厘米长的圆子粒。相对来说,煮咸圆子时的汤料十分讲究,以前经济条件再怎么差的家庭也会买回猪骨、宰鸡,再加上鲮鱼肉松、白萝卜粒、瘦肉丝等,熬好汤后,再下切好的圆子粒,待到圆子浮上汤面时,加葱加香菜和盐调味即成。经济条件好的人,再加上鲜虾、鱿鱼丝、腊味等,则风味更加浓郁,香甜可口。而糖圆子则是在煮滚水后将糖(一般是成块的黄糖)和圆子粒、几片姜一起放进锅中煮熟即可。

阳江芋头糕

芋头糕是广东潮汕地区、广州、阳江、佛山等地汉族特色糕点小吃,也香港和澳门地区茶楼卖的点心,材料有粘米粉、芋头、虾米、冬菇、腊肠和腊肉。

阳江炒米饼

阳江炒米饼俗称粉酥,广东省汉族名点之一,春节独有的应节食品。与佛山盲公饼、中山杏仁饼、广州淮山米粉饼合称广东“四大名饼”,在广东都有春节做炒米饼的习俗。

阳江干煎一夜埕

“一夜埕”的原料为咸水刀鲤鱼(红三鱼),最早由南海渔民制作而成。受粤语发音影响,“一夜埕”多被阳江民众和商家直接称为“一夜情”。由于味觉独特,咸淡适中,加上腌制简单,“一夜情”已成为阳江大小酒店食府的必备菜肴。

本地味极瓜咸仔

阳江杏仁茶

阳江沙蚂粥

合山牛杂粥

阳西程村蚝

白沙鹅乸饭

阳西海胆饭

阳西鱼妈

闸坡鱿鱼丝

泥虫粥

才垌泥焗鸡

岗美腊鸭

东平鱼翅

东平鸡饭

酒杯印

酒杯印,是阳江当地特色小吃。由于使用酒杯填充食料做出来的,外形很像一个可以吃的酒杯,故名酒杯印。

阳春马水桔

马水桔产于阳春市马水镇而得名,是广东阳春市传统名产水果,以其形美、色艳、皮薄、化渣、少核、汁多及清甜芳香,清热润肺,利水去湿,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被称为广东四大名桔之一,名扬港澳市场。

阳江双肩玉荷包荔枝

“双肩玉荷包”荔枝是阳东县农科人员从农品种中选出来、的荔枝新品种,本地又称长叶子、双关子,在该县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县内塘坪镇北甘村有一棵老树树龄已达年,该果树树围4.5米,树高15米,树冠占地平方米,产量在公斤左右,是该县目前树龄最老的一棵。

本地石硖龙眼

阳江喜之郎果冻布丁啫喱

等等

看了阳江这些文化、美食,想想作为一个阳江人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那赶紧将我们文化推销出去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hj/6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