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好人
总有一种感动,温润我们的心灵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前进
今天下午举行的第四届“阳江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让我们再一次汇聚在榜样的旗帜下,感受好人带来的感动和力量。颁奖活动上,10位好人的事迹一次次震撼着现场观众的心灵,活动现场泪水弥漫,掌声雷动。
我们坚信,他们的“阳江好人”精神会在漠阳大地处处绽放,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阳江好人”涌现出来,成为人们的好榜样。祝福他们,愿好人一生平安!
“因为一份责任、一份光荣、一份期待,我努力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我尽力了。
——茹嘉励
情系桑梓不忘本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茹嘉励,曾任阳东县大沟镇新梨村村支书兼主任,近20年来为了帮助乡亲们致富,他情系桑梓、无私奉献。
他曾将发展前景如日中天的个人企业搬迁到大沟镇新梨村,以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他自费到广州、湛江等地聘请专家教授为村民创建了广东省优质甜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使村民年均纯收入从原来不足两千元增加到一万多元。他前后带头捐资60多万元,创建了敬老院,为村集体建设村道、水坝排水渠、广场,使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们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他也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等。
颁奖词情系桑梓不忘本,无私奉献为乡亲。耕耘倍觉韶光贵,不待扬鞭再奋蹄。22年呕心沥血,您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您展现了共产党员“一切为了人民”的崇高品格。
“这是领导和群众对我的认可,接下来我将再接再厉,做好本职工作,保护一方平安。
——杨龙
巴蜀硬汉
用青春和忠诚守护一方平安
杨龙,阳江市公安消防支队江城中队一名消防战士,8年来用青春和忠诚守护着一方平安。
为了熟悉消防最佳线路,他用双脚走遍了阳江的大街小巷,熟记于心,被称为阳江“活地图”;为了在火灾中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他不计生死,冲锋在前,被誉为“巴蜀硬汉”。
8年来,他共参与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余次,抢救被困群众上百人,保护国家财产价值逾千万元,6次被评为“优秀士兵”、4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颁奖词您是阳江“活地图”,八年时间用双脚丈量阳江的大街小巷;您是“巴蜀硬汉”,余次抢险冲锋在前,用青春和忠诚守护着一方平安。
“我的丈夫已失去劳动力,女儿又小,我不能放弃。只要看到一家人开开心心过日子,我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我不后悔。
——付沛贞
平凡农村妇女
用慈孝之心呵护全家人
付沛贞,是一位朴实而平凡的农村妇女。年,她由市郊嫁入城西街道革命老区阮西村。在这个家里,婆婆患有哮喘,不能干活,两个小叔子先天性聋哑又瘫痪在床,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她和丈夫分担。几乎没来得及品尝新婚的甜蜜,她就和丈夫开始了起早贪黑的忙碌,她憧憬着家的美好和温暖。
然而,好景不长,丈夫因患肌肉无力症也瘫卧在了床上。面对命运无情的捉弄,她擦干眼泪,毅然挑起了家的所有重担。忙完了家里忙地里,忙完小孩忙大人,洗漱、吃饭、端屎端尿,她一力承担了起来。她曾沮丧地嚎啕大哭,她曾想放弃一走了之,但是,亲人的期待以及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头的责任二字让她无法舍弃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
18年来,付沛贞仿佛一个坚定的卫士,用慈孝之心和仁爱之情呵护了家的温暖,以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孝老爱亲的真谛,谱写了一曲敬老爱亲的赞歌。
颁奖词不喟然感叹时乖运蹇,不自怨自艾神伤黯然。面对亲人期待的目光,您把眼泪擦干;搀扶起婆婆、丈夫和叔伯,给他们灿烂的明天。您是一个坚定的卫士,用慈孝之心和仁爱之情呵护家的温暖。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他们有的自暴自弃,有的怨天尤人,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和努力告诉他们,只要坚持和努力,我们一样也可以获得成功,活得精彩。
——苏倩瑶
张扬信念的力量
聋哑学生舞出自己的精彩
苏倩瑶,阳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九年级一名聋哑学生,多年来用坚强的微笑和不懈的努力与命运抗争,舞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3岁时,她被确诊为后天性重度耳聋,但从第一步舞蹈开始,她就找到了自己无声世界的命运之梦。从那以后,幼小的她克服无数的痛苦和坎坷,用坚强的心支撑起残疾人的舞者之梦。她领衔的舞蹈《争流》获广东省金奖、全国三等奖,她也因此被选为广东省残疾人艺术团舞蹈演员,参加了年“残健融合,我梦最美”第五届广东省残疾人文化节巡演,还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舞蹈比赛。她用自信的微笑、优美的舞姿向全社会展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残疾人身残志坚、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
颁奖词从语笑喧阗的世界堕入喑哑寂寥的深渊,你没有绝望。无声世界里,你用心脏的跃动奏响全新的乐章,你用灵动的舞姿追逐绚丽的梦想。在舞蹈的世界里,你张扬着生命的蓬勃、信念的力量。
“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在每年清明节,给革命烈士黄光祭扫坟墓,这既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希望在和平年代,用实际行动唤起人们对革命烈士的尊敬。
——关崇伟
默默坚守,初心不改
革命烈士的“守墓者”
关崇伟,人称活叔的他,现年72岁,岗列街道岗列村委会岗背西村人。受父亲影响,关崇伟自小崇敬革命烈士。
年1月,时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六团总务的黄光因病被安排在关家养病,后因病去世,由关父葬于关家看护的果园内。年关父去世,关崇伟接过父亲的任务,开始为黄光的坟墓祭扫。年,他亲手将黄光的骸骨挖起入塔,迁葬于岗背山麓。每年清明节,关崇伟都会怀着崇敬的心情,亲自将黄光的墓地修整一新,并按照阳江地区清明扫墓的风俗习惯,拜祭烈士。
关崇伟有一个愿望,他说,自己年事已高,如果条件许可,黄光烈士的遗骸能得以魂归故里,那就更好了。
颁奖词捧起抗日烈士的遗骸,如同扛起一面大旗;伫立在抗日英灵的墓前,血与火的民族抗争历历在目。六十度风雨春秋,默默坚守,初心不改,您守护的是百姓对抗日英雄最质朴的情感,您守护的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我也曾抱怨过命运的不公,想一死了之,但我要努力活下去,照顾好孩子老人,让天上的老公知道,他的孩子们、他的爸爸妈妈过得好。
——陈远珍
春日暖阳融化坚冰
用爱心爱心撑起残缺之家
陈远珍,新洲镇中六村一名妇女,她原本有一个圆满之家,两个可爱的儿子、勤劳善良的丈夫。然而丈夫在年不幸去世,留下年迈体弱多病的公婆以及两个年幼的儿子。年,陈远珍与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丧妻男人重新组建一个新家庭。
但年再婚丈夫也不幸去世,留下四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四个孩子的残缺之家让她独自支撑。“做公婆的好儿媳、做孩子的好母亲”,十多年来这一信念让她对公婆的照顾无微不至,对每个孩子视同己出,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年她被评为“阳江市好母亲”。
颁奖词是春日暖阳融化坚冰,是一泓清泉滋润老人心田,是晴朗的天空让孩子自由飞翔。背负起两个家庭的重担,您用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守望家园,守望未来。
“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支持和关怀,其实我所做的事情都是很平凡的,只要群众满意,能为老区办点实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以前是这样,将来也会初心不改。
——刘振荣
心系老区退而不休
风雨兼程二十二载
刘振荣,82岁的阳西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22年来心系老区、退而不休,用敬业奉献的精神演绎着最美的夕阳红。
老党员刘振荣自年退休以来,22年来不顾日晒雨淋,不顾日渐老迈的身体,一年四季奔波在老区,踏遍老区的每个角落,遍布7个革命老区、87个行政村、条自然村。他心里,装着的全是如何为革命老区改善生活、如何让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他手下的一份份调研材料,是阳西县每个革命老区最急切的呼声。
刘振荣积极为老区发展献计献策。22年来在他的奔走下,43所老区小学开展危房改造,完善硬件设施,进行校园绿化美化,涉及学生人,并于年全部改造完工;阳西革命老区75条村道实现硬底化,公里崎岖泥路变坦途。
颁奖词风雨兼程二十二载,耄耋之年情系老区。您以蹒跚的脚步丈量着老区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您用微弱而深情的声音为老区的建设奋力呐喊,您用夕阳红为老区的发展蓝图添上亮丽一笔。
“我父亲是个勤劳、节约、助人为乐的人,虽然父亲走了,但我一定要坚持经营这个家庭,照顾好年迈的奶奶。
——林成的儿子林煜耀
因公殉职的好律师
用公理与正义化干戈为玉帛
林成,出生于年。作为我市律师队伍中的一员,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年他受命挂点到阳春市合水镇高塘、新塘、平东、平南以及阳东区北惯镇赤光、北平、四朗等7个村委会担任法律顾问工作。
挂点村较为偏远,有时候他要往返多公里路程,靠的只是一辆二轮摩托车。挂点的一年里,他妥善处理平南村和新南村的用水纠纷问题,成功化解两村的矛盾,避免了群体性流血事件的发生;他用法律和真情让积怨二十多年的兄弟握手言和;他为挂点村当好法律参谋,为基层依法治理出谋献策,推动了基层农村的依法治理工作;他义务担当群众的法律解说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了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年1月19日上午约9时,林成律师在前往平南村委会调处村民纠纷的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因公殉职。
颁奖词几百里漫漫长路多艰险,您不是青天,却用公理与正义化干戈为玉帛;数十年风雨历程不懈怠,您不是太阳,却把法治的阳光带进偏远的村野。律师是平凡的职业,您却用生命写下两个字——神圣!
“当时火势很大,我脑子一片空白,第一反应就是救人。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救人。
——杨仙娣
两进火场,舍身忘己
大火中奋不顾身抢救亲人
杨仙娣,八甲镇高屋村一名80后姑娘,在大火中奋不顾身抢救亲人,在火后身残心美辛勤劳作照顾亲人,被誉为最美的姑娘。
19岁时,她青春美貌,人生如旭日东升。然而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她见义勇为,两次冲进火场,舍身忘己,救出4个侄子和大嫂,自己却全身烧伤面积达80%。火后身残容毁的她,心灵更美,一直忍着残躯之痛坚持春耕秋播、辛勤劳作,悉心照顾重病老母、无怨无悔,被乡亲们赞为最美的女子。
颁奖词熊熊烈火前,您迸发出果敢的毅力和勇气。一次又一次,冲进无情的火海;一次又一次,点亮生命的希望。这个瞬间,您淬炼成一尊英雄的雕像;这个世界,从此增添一支传递人性光辉的火炬。
“虽然我不是养母的亲生儿子,但也是她亲手养大的,没有她就没有我。现在她年迈,需要我的照顾。放弃广州的工作回来照料她,我不后悔。
——钟文珠
尽孝病榻前
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养母
33岁的钟文珠是阳东区那龙镇牛根村人,从小被养母陈秀连收养。从小体弱多病的钟文珠是在养母的省吃俭用、百般呵护下,健康成长起来的。
年,钟文珠从阳江市第一职业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被广州五羊本田公司录用。正当这个家庭看到一线希望时,年,养父突然得重病去世。养母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肺炎、中风、脱肛、帕金森等多种病接踵而来,更因为一次意外摔倒而卧床不起。
为了更好地照顾养母,钟文珠毅然离开广州回到阳江。每天,钟文珠帮养母整理被铺和衣服、换尿布,给养母喂饭、喂水、喂药,清洗脏衣物,接着帮养母按摩,陪她聊天……一忙就是10年。
一路风雨,咬紧牙关,没有怨天尤人,钟文珠说,养母的功劳毕生难忘,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在她的身边,守护他一生,回报她的养育之恩。
颁奖词
不恋繁华都市间,只为尽孝病榻前。十余载坚持,您用一言一行,让世人领悟了“羊有跪乳恩,鸦有反哺义”的世间真情。
阳江广播电视台采编团队
“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阳江广播电视台采编团队是“特别能战斗”和勇于创新的集体。多年以来,阳江广播电视台采编团队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地方媒体的优势,深入做好宣传舆论工作,不但将《阳江新闻》打造成为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每年还有多条新闻在省台、中央台播出,很好地宣传了阳江三个文明建设的成就。
年7月,阳江广播电视台在全省首创了行风热线电视栏目,为城乡群众解决了大量长期无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年《民生》节目开播以来,通过《热点 是人类的触角,是时代的声纳。走过酷暑寒冬,踏遍万水千山。你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心系百姓生活、反映大众心声、弘扬人间正气、讴歌时代精神!
文字
梁宗具黄娟娟
图片
梁文栋宋福亮
视频
李凯赵明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