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广播电视台官方 给你不一样的新闻资讯有这样一幅描绘鼍城岁月的画卷,年它的创作者梁凌不幸去世,留下未完工的白描草图。时隔五年,他的妻子拾起画笔接力给画作绘色。前后经历七年光阴,今天,这幅长达18米的画卷在我市美术馆迎来首秀。
上午十点半,已故阳江籍画家梁凌国画作品展在市美术馆开幕。
现场,一幅饱含家乡情怀的18米长画卷《鼍城岁月》引起了许多老阳江的共鸣。
画卷把时间定格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阳江城,生动再现了鼍城旧时的地标建筑、大街小巷、园林亭阁以及历史风貌。长卷共五幅,画卷第三幅是长卷的中轴,著名的鼍山、学宫、青云牌坊、九街十二巷等地标式景观在画卷上清晰可见。
梁凌先生是阳江江城南门街人,他生前是湛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虽然身在外地,但他时时眷恋着家乡。早在年他就创作了一幅10米画卷《岁月流芳》,作为母校阳江一中百年华诞的献礼。年2月,他又开始执笔创作《鼍城岁月》。
梁凌的儿子梁良
父亲知道自己生病已经是年8月左右,虽然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但还是想把自己的作品完成。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最后关头还是坚持《鼍城岁月》这个梦想,能画多少画多少。画几笔坐下来休息一下,如此反复。最后完成了90%左右,他留下的就是一张白描。
梁凌的妻子胡华珍
他走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比较消沉。想到他该做的事,我要帮他完成。在他忍受病痛折磨都不愿意放弃的东西,我就下决心来完成这幅画。他没有具体交代我,是他的行为影响到我,因为他这种执着、这种热爱,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
今年4月,胡华珍决定拾起画笔继续给画作染色,完成先夫未竟的心愿。但是,对于出生于湛江,并长期生活在湛江的她来说,过去的阳江的景象简直是一张白纸,于是她找来《鼍城故事》《风土阳江》等作品进行研究,在书卷中寻找当年的鼍城景象。
现在,这幅由夫妻接力的《鼍城岁月》终于和大家见面了。画中一草一木,一笔一划都饱含深情。在画卷,很多阳江城的老一辈,在画卷中竟然找到的自己家。
市民
我小时候就是在河堤路这里长大的,我就住在这个地方,一直住到十多岁。看到这一带的地方非常亲切,小时候经常在这边玩耍。这个就是我们阳江的“清明上河图”,非常不容易,有坚韧的毅力才完成的了。
梁凌的妻子胡华珍
阳江是很特殊的一个城市,也让我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今天在展览现场看到很多阳江的市民,很开心,很感动,也很感谢。
市文联顾问作家陈慎光
我们的文化底蕴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古城那里,每块砖头、每片瓦片都有文化,都有故事,但是我们的后代不知道,要让我们的年轻人看看。我觉得这个画卷不但把传统文化的东西保存下来,更重要的让我们后代明白我们阳江人是怎么来的,为家乡感到骄傲,爱家乡、爱故土。
据了解,这次展览将持续至本月31日。
---END---
△
来源|阳江新闻
文字丨许盈盈何辉
摄像|敖卓麟李挥
编辑|曾广艳
原创保护盗用必究
版权属阳江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