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封城日记为何被推上风口浪尖

中科白癜风医院喜迎国庆 http://m-mip.39.net/news/mipso_8547243.html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方方这句话写尽了受疫情影响的无数普通人的命运。有了这句话,个体的苦难才不至于无处安放。方方的这句话成为此次事件最响亮的注脚,并非偶然。在武汉已经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她,正是“因为与武汉无数人密切相关,尤其担心这座城市的命运,才会为它的苦难而深深悲哀”。她曾经在《武昌城》中打捞过这座城市的沉重历史,在《万箭穿心》中描摹过泼辣、市井的武汉女人,在《风景》中速写过各阶层的生活百态,每一个武汉人都能在她的小说中嗅到身边的烟火气,发现熟悉的影子。过去,她是这座城市的文学代言人。这一次,当“我城”遭遇前所未有之劫难,身处历史现场的她通过持续不断的“封城日记”,用另一种形式为千万武汉人发声。她的封城日记不是文学创作,正如唐诺在评价劳伦斯·布洛克写于9.11三年后的小说《小城》所说的:面对灾难,小说从来不是反应如此灵敏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它总是需要一点点时间。方方的日记既是私人化的,又是公共性的。在文学还来不及发挥作用的时候,贴着当下草草写就,犹带体温的日记,填补了空白。困守伤城之中的方方,只是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视角,叙述亲朋好友的遭遇,点评从手机上接收到的各路消息,随着疫情暴露出的纷乱世相一日一变而或忧或怒,或悲或喜。有人说她并无深刻见识,也并未像前线记者那样披露被掩盖的真相,没有如许多志愿者那样投身救援,但她的声音虽屡遭掐断但却愈来愈响亮,成为官方宣传、媒体报道之外民间叙述的代表。很多人质疑以她的思考和文笔,不应得到如此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xw/9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