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这些著名的古港口遗址,你知道多少

一地成为一处港口,必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

阳江海岸线漫长,长达.6公里,宜港海岸线更长达39.1公里,真是水深湾阔,港湾众多,尽情玩转水上交通。加上海洋资源丰富,阳江先民早就开始经略海洋,靠海生存发展。

阳江还处在古今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成为南海航道上一处不可多得的补给站、中转站、集散地,诞生了不少优良港口。

据《阳江志》记载,历史上阳江境内有名的港口就有大澳港、东平港、北津港、戙(dòng)船澳(现闸坡港)、溪头港、丰头港、双鱼港、北额港(现沙扒港)等八处。

大澳港

位于阳东区东平镇大澳渔委会大澳村中部。“在城东南一百里,一山突出,东西南三面环海如人伸半臂,然势略弯抱。港口在西南方,距葛洲山四里。”据《阳江县志》记载,港口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年),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处补给港,也是商旅贸易港、转运港,亦是渔港。

大澳渔港(来源网络)

大澳港是阳江六澳之首,到清代已发展为海上贸易颇为繁华的集镇。大澳“从葛洲外入港,口阔三里,水深十丈。从葛洲内入港,口阔一里,水深丈余,港内水亦深丈余。”整个港区呈月形,坐东南向西北,东北到西南面宽.53米,西北到东南深.65米,总占地面积平方米。湾内建有码头,还建有碉楼和炮台,分布南北两岸。港湾旁有一条堤围,沿港口堤边建有一条公路,作运输主要通道。在港口中心建有大澳市,有一条石块主街道两排竹筒屋72间,商铺林立,有“十三行尾”之称。邑人占到十分之九。湾泊商务为闸坡、东平两澳之亚。在主街中间存有大澳商会等建筑,还有商会大楼及银库。主街道东北端建有牌坊,上书“大澳”二字。后面一湖,有一引水渠横向穿过主街道与海湾相接,水渠上建有两座桥梁连接主街道与湖心。湖心有一小岛,上建有四排砖瓦民房。由于港湾西南方无甚屏蔽,不足避风。先是大澳海面屡次失事。乾隆九年(年),立石葛洲与新宁县分界,是地尚兼属两县。嘉庆十六年(年),始奉拨全归阳江镇左营管辖,以一把总驻兵守之。光绪二十七年(年),澳商以地方不靖,禀准厅丞沈鸿寿与东平澳募勇联防。宣统元年(年),复禀准州牧李鸿钧设大澳局,以资防守。该港是航行省城、香港必经之路,渔船亦多在此停泊,也是阳江海防之要地。在光绪年间遭受一次特大台风袭击,房屋倒毁,居民家破人亡,从此日渐衰落,幸存下来的居民,迁居现东平镇,故有“先有大澳,再有东平”之说。现仍为渔港,并已开发成为旅游区。

东平港

在城东南九十里,现位于阳东区东平镇,由北面独岭蜿蜒东走南出一臂,逆转而西,如弓曲抱。其尽处为飞鹅嘴,与独岭遥遥相对。

东平渔港(来源网络)

港口西邻巨海,东南北三面皆依山为屏,惟北连陆地,东南仍海水环之。入口处,左为礁石(俗名石仔地),右为沙碛(俗名沙嘴),广约二丈余。潮长时,水深七八尺,潮退时,水仅尺余。港内东西相距五六里。南北相距百余丈,容积颇大。常有帆船数百艘湾泊。惟港口水浅,轮船不能入。其商场则在飞鹅山下海壖(ruán)一带,有商店二百余间,疍棚百余间,前后杂以民居。石仔地、沙嘴两处亦居商民。商务以渔业为大宗。船以罟(gǔ)艇为多。港东有龙眼井水,甚清冽,秋冬不涸,可供汲饮。盖繁盛略亚于闸坡市。云距港前二三里有石矗立,名钓渔台,港之东南里许,有小岛,名葛洲山。“葛洲帆影”不仅是东平八景之一,也是阳江八景之一。自新宁大金门上下川等处航海西来,则大澳与此为必经之路。故向来由北津汛千总派兵驻守。东平港现是国家中心渔港,依旧渔业发展繁盛。

北津港

位于阳东区雅韶镇南部,在城东南三十里,受城西漠阳江、城东那龙河诸水以达于海,每潮起汹涌而入,遇风则其声砰击如雷。下多阴碛,舟楫往来,老舟师莫辨。万历间建城其上,续增炮台守之(李志)。上有永泰神祠(庄志)。

北津港现状

北津港入海口处的独石塔

北津港左为北津山,右为南津山,南面临海。北津山西麓以其正扼八港航路也。港分东西两路,独石耸峙其中。东港口阔五丈余,水深五尺,左有出水斗、牛姆斗(一作猪姆斗)、犁壁斗诸石及暗礁,右有谭德斗、沙尾斗诸石。西港口阔三丈余,水深三尺,左右俱有沙。两港口皆甚险要,巨舶必待潮而进。乾隆年间,建立石标,航行者易于识别,后废。嘉庆年间,复于独石上建塔。独石塔矗立在港湾入海口处,塔身原刻有“独占文明”四字,现仅“独”模糊可见。先是海寇屡犯城。万历年间(-年),始城北津。康熙十六年(年),城为贼毁。十八年(年),海贼李积凤遂突至城西。石觉炮台未几修复,惟炮台建筑尚未尽得法。嘉庆十四年(年),海贼夜入劫石觉头。于是知府张纯贤添建炮台防御始固。其汛地则以二千总率兵守之。北津港历来是县城的重要门户。港前洋面宽阔,潮起潮落间已历几百年。“北津潮汐”是清代阳江八景之一。

戙船澳

位于海陵岛闸坡镇西北部,在城西南九十里,海陵山之西南,未立北津寨时,戈船戍此。撤戍,寇遂深入。康熙五十六年(年),总督杨琳亲勘命立炮台,遣戍兵防守(庄志)。海陵巡司,明正统七年(年)置。今因之旧为海陵砦(阮通志)。又有闸坡市商务为邑中各澳之冠。商廛(chán)栉比,有三百余间商店。渔船云集,有四百余艘。港口面西北方,广五六十丈,深三丈余。港外,左有马尾山,右有铜锣沙。入港后,左有蝴蝶洲,右有旧炮台山。其蒲鱼洲(一名鸭姆排)又在旧炮台山前。港内广三百余丈,水深四五尺。形势弯抱可以避风。盖全县最良之港湾也。

闸坡港往返溪头港轮渡(来自网络)

自旧炮台而东即海陵岛。北边是内洋,沙石星罗,有下麻篮(在旧炮台东北)、上麻篮(在下麻篮之东)、马膝头(在上麻篮之北)、羊蹏(tí)石(在上麻篮之南)、大洲(在马膝头之东)、大排(在羊蹏石之东)、缸瓦洒(在大洲之东)、马牯石(在缸瓦洒之南),屈而南即岛东之飞沙澳,又曲而西即岛南,有大拼排及三汲山,是为外洋。又曲而北,即岛西,复由马尾入港。凡至戙船澳者,帆船可由东入,轮船则必由西入。以东路沙石较多,航行甚险也。全岛孤悬海上,海寇生心。隆庆元年(年),倭贼寇海陵。五年(年),闽贼林道干、朱良宝、郑大汉等相继焚掠。崇祯时,李常荣据之。康熙时,李积凤复据之。乾嘉时,平章北汀等堡亦屡遭盗劫。故澳中既设巡检,其炮台复以一把总率兵守之,并分设北戟、白蒲、平章、三山、马鞍等汛。咸丰二年(年),复于旧炮台东南建新炮台,防御更密。诚以水路,实为北津外藩,陆路渡海亦直抵。平岗防务固不容轻视也。如今,闸坡港为国家级中心渔港,还兼有海渡之用,每天均有不同班次渡船往返于溪头港。

闸坡国家中心渔港示意图(来源网络)

溪头港

在城西南八十里,现位于阳西县溪头镇。背依马牯、顿朗等岭,东南面海,与戙船澳隔海相望(约距二十余里)。左臂尽处为第三墩,右臂尽处为伞头觜,两相对峙,自成门户,港口广四五十丈,水深丈余,轮船可入,潮退则四五尺而已。港内阔五六里,长里许也。地形弯抱,宜于避风。港旁无礁,而有暗沙。海壖平坦处面积约百余万方尺。

溪头港码头(来源网络)

嘉庆十八年(年),始辟作商场。至道(光)咸(丰)间,颇臻繁盛,贸易以鱼盐为大。港东西多筑盐田。官设场员管理,名北寮厫。先是嘉庆时,常入港行劫。土人陈秉让率众退之。盖防守亦不容忽也。如今,溪头港为国家二级渔港、省一级渔港,并与其它港口通航。

丰头港

位于溪头镇丰头村外海湾。在城西南六十里,有支流织篢、坡尾、旦治、麻蒙诸水,以达于海。港口有潭深数十丈。港面辽阔。

丰头岛(来源网络)

明洪武二十七年(年),指挥使花都茂巡视南部沿海,见丰头港地理位置重要,建议在丰头港增炮台和烽火台。康熙十年(年),于西岸山麓建有炮台,已废(李志)。阳江港汊纷歧,北津外,丰头最为卫要。由港口入,水程可通洋边、近河、程村、坡尾、织篢、滑桥等处。前此,海寇猖獗,以该港口无炮台,出入自如。坡尾、滑桥各村俱遭劫掠。嘉庆十年(年),图复未果(同上)。丰头岛四面皆水,南临大海,绝无屏蔽。港口深阔,巨舶由港入,经岛东可直抵濠山门(在丰头岛北二十里)。故向设丰头汛以一外委千总率兵守之,复设濠山门汛,以资控御。先是康熙十六年(年),为海贼李积凤、谢昌等所据。清政府派平南王安达带大军下来征讨,由于当地儒生王志宾的献计,李积凤战船大部分被火烧和炮击沉。至十九年(年)始克荡平迨。对于此战,清代阳西才女王若霞(王志宾之女)有诗一首:艨艟千艘出丰头,蚌鹤相持势不休。飞炮轰雷光电闪,旌旗耀日彩云浮。那罗鬼哭舟难度,泥尾尸填水不流。被虎脱囚兼给食,欢声齐贺太平秋。光绪末年,兵裁汛撤,土匪往往窟穴于此,四出骚扰。现丰头港被重新建设,对面岭还留有炮台和烽火台遗址。

双鱼港

在双鱼城南十余里,受郎官山西及白石、上洋诸水入海,又名白石港。港外双鱼角尽处再起小山,从左关之,其断处可东出而狭者,名石门,其下可南出而阔者,名泥门。故一名石门港,即明征南将军廖永忠擒何均受处(李志)。珓杯石在城西南一百六十里双屹大海中,中通一门,双鱼舟航所从出入也。昔人议迭石填塞,从右侧浅沙入双鱼港,以免寇舶突闯(庄志)。石门港阔十余丈,水深五尺余。泥门港阔里许,水深二尺,即所谓右侧浅沙处也。由港入十二里,有双鱼所城,明洪武时建,并设所官守之。万历二年(年),城为倭寇所陷。崇祯时因建炮台以重防守,已废。雍正间,裁所官,设县丞驻此。其汛所则向以一千总率兵守之(后改把总)。从前巨舟由港入可径抵双鱼城下,故海寇易犯近港。

双鱼城护城河

北额港

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位于阳西县西南部沙扒镇,现即沙扒港,与电白接界,受望夫山,西及车田河、儒垌之水,南流入海,港口有石,如镜侧浮起半于水面。其外青洲山立海中(李志)。“青洲渔火”是旧时阳江八景之一,有诗云“汪洋一片望无边,月黑青湾景更妍,渔火星罗迷醉眼,错将大海作蓝天”。自青洲山入,有梦洲、横洲、白排诸礁石。横洲在白排东北,梦洲又在横洲西北,略如品字。将进港左右有暗沙夹锁,外宽内狭,中容航道仅十余丈,水甚深,轮船可入。历史上港口之左建有新旧炮台,以一把总、一外委率兵守之。明末清初时,沙扒因地处南海中间点,成为海上航道的中转和补给港口,一度发展成为渔港重镇。民间有句打油诗“大澳赚钱大澳花,东平赚钱不归家;去到闸坡犹自可,千祈无好去沙扒”,可见沙扒当时十分发达繁荣。现今沙扒港为国家一级渔港,与声名渐隆的月亮湾等发展成为一处新崛起的滨海旅游区。

沙扒渔港(来源网络)

不说不知道

原来阳江有这么多著名的古港口遗址

有空我们可以到这些古港口走走

感受一下时代的变迁

来源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图片

网络

编辑

利岚清

赞赏

长按







































破译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xw/2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