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本先生本名陈荣梁
年生于台湾台中市因「中国文化以竹为本」之说法,以「上竹下本」为号,自谕为『笨』,意即坚毅卓绝,择善固执。为人谦虚好学,好文学武,擅书法,习练剑道30余年,虽拥有6段称号,且诲人无数,但仍努力不懈,以求百尺竿头。自学古法制刀削铁如泥引爱刀者追捧、性格孤高屡、赶门徒出师门、制刀技艺恐失传。10年来,江湖上一直流传着各种有关阳江铸刀师陈荣樑的传说。陈荣樑的每一把刀都刻有“广东阳江制”。有的说,上海有人拿着陈荣樑做的刀砍日本武士刀,结果武士刀被砍得一刀两断;还有的说,一群俄罗斯人打驯鹿,正费力地割着鹿皮,只见当中一人微微一笑,掏出陈荣樑做的小猎刀,轻轻松松便割下了整张鹿皮。
陈荣樑,年届六旬,从不上社交网络,在阳江铸刀界向以孤傲著称。尽管练习剑道40余年,并拥有剑道六段称号,但陈荣樑给自己起别号“竹本”,自嘲道:“竹本两个字,合起来是一个‘笨’字,刀是我用最‘笨’的方法做成的。”
一刀可刺穿汽车外壳陈荣樑的刀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么快,这自然是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只见他微微一笑,拿出一把菜刀,将刀背在磨砂纸上划了四下,微微磨出一些锋刃,然后用刀背轻划了一下报纸,没想到这报纸竟被刀背一削两半。陈荣樑还用刀砍一捆很粗的麻绳,只见一刀下去,毫不费力,纤维很粗的麻绳就被割断了。
此前,有一些买过陈荣樑刀的好事之徒,拍下实验视频发给陈荣樑。一个视频显示,有人拿着陈荣樑所制的大猎刀砍3厘米粗米长的麻绳,只见那麻绳已被砍碎得犹如齑粉,但这把刀竟没有卷刃,仍能够轻松削下纸皮。
▲陈荣樑铸刀过程
另一个视频显得更令人咋舌。只见有人拿着陈荣樑所制的武士刀,从上往下戳一块汽车后备厢的铁皮,只见一刀下去,刀竟然直接戳破了铁皮,并捅出去近30厘米。
尽管身居乡野,依然有不少刀剑爱好者慕名而来。在铸刀厂,记者就见到了一位来自香港的剑道选手,他赞不绝口:“要说中国真正会做刀的,只有他一人了。”精选河铁砂古法炼刀▲陈荣樑铸刀过程
陈荣樑出生于年,今年正好60岁,身体已微微发福,头发花白且有些脱落,他打铁时常裹着一块头巾,他说,这块头巾是用来擦汗的。
第一次与陈荣樑握手,记者就感到这位铸刀师的力道,他的手掌肌肉发达,比记者的手厚出近一倍,虎口处布满老茧,握手时的微微一用力,记者便感到手掌被牢牢攥住。随后,陈荣樑便领着记者在他的铸刀厂观摩,并开始讲解他的铸刀过程。这座铸刀厂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设备,土钢炉是“大炼钢铁”时代的遗物;烧铁用的炉子完全由红土砖堆砌而成,空气锤是年河南安阳锻压设备厂生产的“古董”。做刀,几乎一切都沿用着古法。▲陈荣樑铸刀过程
厂内一角摆放着几个铁桶,桶里满是乌黑的颗粒物,陈荣樑说,这是他铸刀用的原材料——河铁砂,产自保定,也是做成好刀的关键。
每天,陈荣樑都会按比例取出铁砂和木炭,放入一个土钢炉里炼铁,随后将半成品取出,放凉后敲掉上面的泥土与杂质。之后,再将半成品放入到火炉里烧红、锻打,这是陈荣樑做刀最关键的步骤,他要将烧得通红的铁块用空气锤压扁,并在高温下将之折叠成数块,随后将这些小铁块垒在一起,在水中放凉。
▲陈荣樑铸刀过程
这项折叠锻打的工艺是陈荣樑做刀的精髓所在,极耗铸刀者的精力。由于他必须通过观察铁的颜色来判断温度,因此只能在晚上没有其他光线的干扰下进行,此外,虽有机械的空气锤帮助,但很多细节地方,仍要陈荣樑用铁锤一锤锤敲打。要做成一把好刀,这样的工序每晚都要重复,一连反复13次,才能做出削铁如泥的刀来。
陈荣樑说,从炼铁到刀成,一共有多道工序,最顺利的情况,也需要20天时间,所以他的刀产量极小。 5年扔掉把刀胚▲陈荣樑铸刀过程
为何执意铸刀,与陈荣樑年轻时的经历有关。
陈荣樑十几岁就开始练习日本剑道,经过勤学苦练,还获得了剑道六段的荣誉。可要练剑道就必须用日本产的武士刀,因为当时,日本制的武士刀几乎形成了垄断。别的国家所做的刀,无论锋利程度还是外观的精美度,都远远不及日本。可当时即使入门级的日本刀,都要卖约7万元人民币,这成了陈荣樑学习的巨大经济负担。
▲陈荣樑铸刀过程
陈荣樑决定自己铸刀,他背起行囊,来到当时以刀剪闻名的阳江求教名师。但一年下来,他发现阳江铸刀者几乎都已经用机械代替手工,刀的锋利程度比之日本刀也远逊。陈荣樑于是又数次东渡日本,但日本铸刀师几乎都是父子相传,不愿将精髓相传于中国人。
无奈之下,陈荣樑只得回到阳江,租下乡下的厂房,开始尝试古法炼刀。
▲陈荣樑铸刀过程
他不断揣摩,经历无数次失败后,陈荣樑慢慢摸出古法铸刀的门道。陈荣樑说,单单河铁砂,陈荣樑在国内就先后挑选了八种,才最终决定用保定产的。从0年到5年,陈荣樑夜以继日,一共实验并扔掉了多把刀胚,最后,才摸透了古法做刀这多道工序的门道。
5年时,陈荣樑成功地用传统技艺锻造出了一把趋于理想的高碳钢折叠日本刀,并且成功地烧出期待已久的烧刃纹。宝刀引日本剑客惊愕如今,陈荣樑的铸刀厂共生产中国剑、日本刀、大猎刀、小猎刀、菜刀等诸多品种。打铁铸刀都是他亲力亲为,他只雇了两个工人,专门负责磨刀。最便宜的小猎刀,陈荣樑卖元一把,菜刀元一把,日本刀卖3.5万元,中国剑卖4万元,日本刀价格比从日本进口的便宜了一半有余。
陈荣樑的刀,最初成名于6年的美国亚特兰大刀展,他当时带到美国的数十把小猎刀、大猎刀,即使售价超过美元,但仍被抢购一空。
▲陈荣樑铸刀过程
就连对本国造武士刀十分自恋的日本剑客,如今也有人使用陈荣樑所铸的武士刀了。8年,身为日本一家剑道协会副会长的菅野茂在台北参加一场剑道交流比赛。恰巧,陈荣樑当时也带着自己的刀参赛。
剑道比赛中有一个“试斩”环节,所谓“试斩”,就是用刀砍草席,看看哪把刀更锋利,用的力气更小。
▲陈荣樑铸刀过程
菅野茂先用自己手中的日本刀试斩,轻松将草席砍断,陈荣樑于是递上了自己做的刀,让菅野茂试斩,菅野茂一看是一把中国人做的刀,脸上已有几分轻蔑之意,当他拿起刀来奋力试斩,没想到用力过猛,草席早被砍断,菅野茂向前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
回过神来,他赶忙向陈荣樑称赞:“你的刀真的太快了。”在菅野茂的再三恳求下,陈荣樑将那口刀卖给了他。一年铸刀只留13把▲陈荣樑铸刀过程
陈荣樑对自己的刀极为自信,他说,中国真会做刀的,唯他一人而已。
原因是,陈荣樑对铸刀的要求非常严苛。近10年来,他一共才锻造了多把武士刀。去年,他一共做了70多把刀,但真正留下来的,只有13把,其余他认为不成功的刀,都被扔去重新锻造,做了锋利的菜刀。
▲陈荣樑铸刀过程
陈荣樑丢刀的原因很简单:不满意。只要刀上有一个小黑点,即使锋利程度完全不受影响,他也会把刀熔了。
陈荣樑的刀很快成了专家们的研究对象。一些专家化验了刀中的元素,但仍解释不清为何它的刀会这么快。年,广东省人社厅还向其颁发了“传统刀剑制作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格证。有了这张证书,陈荣樑不断地在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的高校开讲座,宣讲他的制刀工艺。铸刀技艺恐失传▲陈荣樑铸刀过程
去年,陈荣樑的身体出了大问题,60岁的他,心脏已经装了两个支架。如今,陈荣樑的体力已渐渐透支,工作效率也大不如前。今年到现在,他连一把满意的武士刀都没打出来。陈荣樑说,他并不是没有想过要找传人,可他的儿子对刀剑并无大兴趣。他此前收的每个门徒,都让他心灰意冷。1年,他在阳江收过一个不错的徒弟,他给这个徒弟开了每月元的工资,本想将技艺悉心传授于他,这个徒弟学了9个月,有老板花1元雇他,没想到第二天这个徒弟就溜了。
▲陈荣樑铸刀过程
之后,陈荣樑还收了一个门徒,但此人上班一个月,却迟到了5次。忍无可忍,陈荣樑直接下了逐徒令:“你给我滚啊!”
最让陈荣樑伤心的是,他去阳江的一所大专演讲,本来想趁此良机,收两个徒弟,但应者寥寥,即使是有意向的学生,给陈荣樑的答复也是:“我要是没找到工作,就去你那里。”
▲陈荣樑铸刀过程
陈荣樑曾想为自己的独门铸刀技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相关部门却告诉他,申请非遗要好几代人都做这门手艺才行,说到这些事,陈荣樑不由得长叹起来。
▲陈荣樑铸刀过程
记者手记:“孤僻”的铸刀狂人陈荣樑告诉记者,铸刀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书法。尽管来到阳江转眼已经十六七年,但他在阳江却几乎没有朋友,至今,他也不会说一句白话。不止一个阳江铸刀界人士告诉记者,陈荣樑在他们的眼中是一个性格孤僻的狂人。几年前,阳江一家著名的刀企专程上门找他合作,但被陈荣樑拒绝,这也让他的性格为很多人所知。
▲陈荣樑铸刀过程
随着一次次的收徒失败,陈荣樑“看不惯”的人越来越多,数年前有一家电视媒体想报道他,拍到中途,双方因为一些琐事产生矛盾,陈荣樑一度对着摄影师大喊:“你给我滚啊。”
对于“孤僻”之名,陈荣樑也有自己的解释,他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中式教育”,他从来不睡懒觉,因为小时候他若7点还不起床,父亲的藤条马上就会甩到他的背上。
▲陈荣樑铸刀过程
小时候一家人吃饭时,陈荣樑必须把所有家人都喊齐,大家围坐在一起后,才被允许动筷子吃饭,不然,他的父亲也会对他大喊:“饭你别吃了,你给我滚啊!”
▲陈荣樑铸刀过程
即使吃上了饭,如果陈荣樑的一只手同时拿着筷子和勺子,也会遭到训斥:“你怎么吃饭的,一点规矩都没有。”
规矩,从小就扎根在陈荣樑的心里,因此,当陈荣樑看到一些“不规矩”的人,他也难免说出那句:“你给我滚啊!”
▲陈荣樑铸刀过程
可正是陈荣樑那份严守内心道德律令的愤世嫉俗,他才铸成了不寻常的好刀,他才难觅可以传承技艺的真正门徒。只希望陈荣樑真的能遇到有心人,用真诚打开他的心门,将他的铸刀技艺传承下去。
▲陈荣樑铸刀过程
▲陈荣樑铸刀过程
▲陈荣樑铸刀
原文来自广州日报
图片来自网络
跟大粤君一起,在广东发现有意思的人↓
他们都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