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市這八張文化旅遊城市名片,值得收藏

年初,陽江市首批文化旅遊示範點出爐,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冼夫人馮盎將軍文化公園、當代書畫名家藝術舘、世界發燒音響博物舘、陽江漆藝院、陽西凈業寺、東平大澳漁村、陽春文化城等八個項目榜上有名,這也成為了陽江市八張閃亮的文化旅遊城市名片。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舘1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舘是我市濱海旅遊區的標誌,也是我市旅遊最具核心競爭力的文化旅遊景區。海絲舘開自舘以來,以宋代古船“南海I號”的神秘面紗和海上絲綢之路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著大批的遊客。

海絲館是以“南海I號”宋代古沈船發掘、保護、展示與研究為主題,展現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的世界首個水下考古專題博物舘。“南海Ⅰ號”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航線上的標誌性發現,也是中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里程碑。這條保存較為完整的宋代遠洋貿易商船,船載文物約6—8萬件,主要是瓷器,還有金器、銀器、鐵器、漆器等,瓷器主要有景德鎮窯、龍泉窯、德化窯、磁竈窯。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年和年,“南海Ⅰ號”進行了兩次室內試發掘,並於年11月28日正式啟動“南海Ⅰ號”全面保護發掘工作,到目前為止,提取出的凝結物約60多噸,各類小件文物件。包括瓷器、金器、銀器、銅器、漆木器,還有朱砂、骨骸、果核、串飾等珍貴文物。隨著“南海Ⅰ號”保護、研究、利用的深入開展,其所承載的海上絲綢之路文明在年後將重新煥發光彩,成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使者。海絲舘獲得了國家5A景區的稱號,也被評為海外華人最喜愛的廣東景點之一。

“南海I號”豐富的文物存量和文化內涵,也吸引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海絲舘也先後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山大學、廣州美術學院開展合作共建,創建了中國廣東水下遺產保護基地等五個基地,“南海I號”申遺工作也在推進當中。

借助“南海I號”的影響力,海絲舘獲得了國家5A景區的稱號,也被評為海外華人最喜愛的廣東景點之一成為我市文化旅遊最閃亮的名片,推動我市每年接待遊客數量都以20%的速度遞增,去年全市接待遊客更是達到了.3萬人次,全市旅遊收入.6億元,位居全省各地級市前三位。“陽江市旅遊文化示範點”的落戶,有利於推動海絲文化的進一步發掘,擦亮這國字號旅遊品牌。

凈業寺2

位於陽西縣大垌山的凈業寺,是遠近聞名的名勝風景區,素有“粵西第二禪林”之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玉佛城”,這裏松聲貫耳、山明水秀,有著悠久的佛教文化歷史。

據史料記載,凈業寺創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即公元年至年,距今有六百多年前,原名大垌庵,後改名大垌寺康熙十六年()大規模重修時,改名為凈業寺,迄今,已經歷了二十八代住持。凈業寺風景優美,慕名來訪的名人墨客和達官顯貴不勝其數。傳說,清嘉慶年間,高州知府戴錫倫辭官回家。途經大垌山,為大垌山風光景色所迷,遂剃發為僧,遁入空門,後來接任凈業寺第三代祖師,成了佛界一段佳話。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中國國畫大師關山月也都為大垌山凈業寺題辭題字,讃美大垌山的風光。而在凈業寺裏,就有兩處碑林,一處是有兩屆佛教協會會長及佛教界的高僧創作的,另一處則是來自社會各界的名家書法。在碑林的正上方,就可以看到萬佛塔,這個塔建設全部是採用了中國古建築中的榫卯結構,整個建築沒有用一塊水泥和一根釘子,裏裏外外的上萬尊玉佛,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年,“垌山萬佛”還被評為“陽江十景”之一。說到“垌山玉佛”,當然要數這尊亞洲最大的緬甸玉臥佛,這尊玉佛由一整塊玉石精琢而成,體長7米、高2.5米、重27噸,為世界罕見。

從起,大垌山被批準為縣轄旅遊區。目前,陽西縣結合凈業寺獨有的歷史文化特色,正在建設大垌山郊野公園,按照總體規劃將建設三個功能區:宗教遊覽區、休閑遊覽區和功能銜接區,重點打造全國知名旅遊區,具有觀光、休閑、佛教文化傳播等多項功能。

冼夫人馮盎將軍文化公園3

冼夫人馮盎將軍文化公園是陽江市建設文化名城的“五個十”工程之一,這裏集人文景觀、旅遊文化、國防教育、廉政教育於一體,具有濃厚的地域歷史文化特色,成為了我市文化建設的一張新名片。

冼夫人馮盎將軍文化公園坐落於江城區白沙鎭羅琴山脈的月亮嶺。公園分為將軍山、紀念館和羅琴禪院三個區域、九個功能板塊。走進公園,從牌坊、山門到山頂禪院清一色全是仿唐式建築,建築風格恢宏大氣,獨具風韻特色。其中紀念舘的中央展館就是公園對外展示的“核心”。走進中央展舘,進門自左至右四壁,上半部為據連環畫《高涼風雲錄》加工創作的60幅大型同名連環畫漆畫;下半部則依次分懷柔南越、維護統一、發展海南、融合俚漢、將星璀璨、金戈鐵馬、千古丰碑、人物春秋等八大板塊,圖文並茂展示古代南越先賢們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及建設和諧家園的歷史畫卷。在公園內,還展示了冼夫人當年曾用來製作擊敵兵器的生態樹種“見血封喉”,設立了陽江文化名人展舘、陽江風箏展舘、陽江漆畫展舘以及陽江竒石展舘等等,處處洋溢著濃郁的漠陽地方歷史文化。

近年來,冼夫人馮盎將軍文化公園逐漸成為一處集人文景觀、旅遊文化、國防教育、廉政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教育基地,接待遊客也越來越多,成為我市文化旅遊的新景點。下一步,公園將結合歷史資料,繼續挖掘公園的文化內涵,利用好洗夫人巾幗風範的影響力,擴大旅遊示範品牌,帶動陽江文化旅遊發展。

世界發燒音響博物舘4

世界發燒音響博物舘,是全國首個以“音樂與刀”為主題的專題博物舘,被譽為愛樂者的耶路撒冷,發燒友的音響聖地。

年5月,世界發燒音響博物舘正式開舘,這裏音響銘器,精品珍品繁多無論是播放器、功放、喇叭、線材還是周邊附件等,都來自世界各國不同時期的著名品牌。若以各個時代的音響為素材,都可串聯成一部綿長的音響史詩了。來到這裏的音響發燒友,可以看到整個音響的發展歷程,愛迪生19世紀70年代發明的第一代留聲機開始,直到現代的世界各國的音響器材。令人驚訝的是,這裏所有藏品不僅都是真品,而且每一臺都能使用,而其收藏的唱片光碟更驚人,其中黑膠唱片就達到80多萬張,CD光碟已超過萬張。

現代音響以視聽為主。世界發燒音響博物舘舘建設由臺灣勝豐群公司負責整體設計,且視聽效果由其知名音響空間設計師蔣曉東先生親自擔綱 ,一共13個視聽空間,各個空間按聲學混響原理設計,使用不同的材料,搭配不同器材,為之營造高保真的視聽國度。自開舘以來,世界發燒音響博物舘廣招四方來客,為音樂愛好者、音響發燒友、文化藝術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等構建一個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平臺,他們都對世界發燒音響博物舘都贊不絕口,美國著名音響雜誌《絕對音響》主編羅伯特?哈里稱世界發燒音響博物舘創辦人李積回為“世界第一音響發燒友”,而我國音響泰斗王以真,則以李積回的名字作藏頭詩:積天下之大成,回人生之百味。

現在,世界發燒音響博物舘以視聽會客的宗旨,繼續為世界音響文化的傳播,為人們生活質量與文化涵養的提高,為促進陽江乃至廣東和全國的旅遊文化事業的發展在繼續努力。

陽江漆藝院5

陽江漆器是“陽江三寶”之一,享譽國內外數百年。年5月陽江漆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傳承陽江漆藝“非遺”文化,提供漆藝界的展示、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年9月,作為文化強市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陽江漆藝院正式建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

陽江漆藝院座落在陽江市陽東區雅韶鎮,設有非遺展示舘、漆工藝基礎作坊、漆工藝髹飾作坊、非遺名錄代表性傳承人專用工作室、漆藝家創作工作室、漆器產品設計室、多功能教研廳、漆器產品展銷廳、遊客中心以及生活配套設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陽江漆器髹飾技藝”的保護單位,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也是可供創作、展示、旅遊、研發、教學、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的地方特色文化展示窗口。漆藝院現有省、市兩級傳承人5名,以及一批年富力強、能熟練掌握陽江傳統漆藝核心技藝的漆藝工匠,還有器產品專業設計團隊,致力於研發陽江傳統文化禮品、旅遊紀念品等漆器產品,在這裏,遊客既能一覽陽江漆藝悠久的歷史,又可以近距離了解陽江漆藝傳統的製作流程,動態的漆工藝制作流程演示,直觀地感受到陽江漆藝傳統文化。

弘揚陽江傳統漆藝文化,重新恢復陽江漆藝產業化。目前,陽江漆藝院,積極推動陽江傳統文化和旅遊融合,致力為陽江旅遊業注入新的文化內涵,進一步弘揚和傳播陽江漆藝傳統文化。

陽西當代書畫名家藝術舘6

陽江素有“書畫之鄉”之稱,國畫大師關山月、油畫大師蘇天賜均出生於陽江,為搭建面向全國的書畫藝術作品的溝通平臺,活躍文化市場,弘揚傳統文化,助推現代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陽西鹹水礦溫泉旅遊度假山莊投資興建了陽西當代書畫名家藝術舘。

陽西當代書畫名家藝術舘位於陽西縣城,是集書畫藝術研創、展覽、論壇、會議、博覽、交流、收藏、拍賣、營銷、演藝、裝裱、培訓教育、刊物出版、藝術家推廣、藝術圖書集散、電子商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實體。藝術舘共有三層,一層是書畫家聯誼區,一些來自於全國各地的書畫家在這裏進行藝術創作,創作的作品可以在舘內展覽。二層為古今名家書畫專業展區,現舘藏有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劉海粟、關山月、黎雄才等書畫作品百余件,這在省內書畫舘藏規模中也比較少見。三層為文化論壇、會議、演藝、培訓教育,書畫儲藏、檔案室等。

為了推廣傳統書畫藝術,接受廣大市民書畫氛圍的熏陶。陽西當代書畫名家藝術舘把每逢星期六定為墟日,群眾來此趕集,既可以欣賞書畫家現場潑墨揮毫,與書畫家進行交流,有興趣學習書畫的群眾,還可以獲得藝術舘免費提供的紙張、筆墨和顏料,並獲得專業老師的免費指導。

目前,陽西當代書畫名家藝術舘以陽西為核心,輻射珠三角,面向海內外。接下來,藝術舘將全力打造南中國品牌藝術舘、中國著名書畫研創基地等,將書畫與文化旅遊緊密結合,為陽江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做出努力。

東平大澳漁家文化村7

大澳,史稱“六澳之首”,是當年廣東十大港之壹。這裏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必經的港口,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曾在此設補給站,景況盛極一時,被民間稱為“十三行尾”,與廣州“十三行”相列。

大澳漁家文化村是我省唯一完整保持明清古漁村風貌的文化景區,在全國也極為罕見,現在還保存著多米長的清末時期的前店後坊式的舊街,有多間的古漁民民居、古商會、清代炮臺遺址等。大澳文化村現在向遊客開放的有全國首家“漁家民俗風情舘”、““古漁民民居群”、“大澳萬人墳”、“古商會舊址”、“古砲樓”等人文景觀,以及“海上日出”、“葛洲帆影”等自然風光景觀。核心景點是“大澳漁家民俗風情舘”,該舘佔地平方米,建築面積平方米,舘內收藏近代漁家實物用品多件,擺放有珍貴貝殼、漁獲制品、大型海洋哺乳動物骨架,並建設有仿宋木製漁船、大型漁獲圖和漁民婚嫁全景雕塑像組圖。

經歷歲月的風雨洗禮,大澳文化村又煥發出了新的風采,吸引了不少遊客到這裏探訪,並先後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人文歷史最美鄉村旅遊示範區(點)、廣東省旅遊特色村、陽江市新十景、陽江市文明村、陽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古村落和中國古村落。

現在,陽東區東平鎮已經對大澳文化村進行了整體規劃,將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深挖大澳漁家文化的底蘊,以吸引更多的遊人,再造大澳的輝煌。

陽春文化城8

陽春文化城位於陽春市黎湖工業區,是一個集旅遊、人文、觀賞、食住和購物於一體的休閑文化旅遊綜合體。

陽春文化城在年6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城內設有漠陽民間文化博物舘、根藝博物舘、農家書屋、書畫院等。在文化城,最吸引人的是根藝製作和展覽了,這裏有8間根藝舘,遊客到這裏不僅能欣賞到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藝術,還可以走進製作工場,了解根藝的創作過程,觀看製作師傅用枯根朽木,以化腐朽為神竒的巧工,創作出“天人合一”的根藝作品。除了根雕,在文化城內還有深受陽春人喜愛的竒石。文化城有家竒石店舖,裏面擺放著從陽春各地收集回來的竒石。在這裏,遊客除了欣賞到絢麗多彩的孔雀石外,還可以了解到陽春高溫凍蠟石、黃蠟石、圖文石等竒石的相關知識。因此,文化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來自全國各地的石友到此觀石、賞石。

作為一個休閑文化旅遊的綜合體,陽江文化城堅持“開發旅遊資源,提升生活品質、助推旅遊”的經營理念,進一步完善了漠陽民間文化舘,觀景臺和氣象觀測站等。像漠陽民間文化舘,收集了各式各樣的漆器、古錢幣等,讓旅遊在遊玩中領略陽江傳統漆藝的風采。而觀景臺和氣象觀測站,則結合自然風光,讓遊人到此不僅一覽“魚王夕照”的美景,還學習到科普氣象知識。

圖/文:陽江市文聯、網絡

編輯:阿俊

請長按二維碼進行掃描,

歡迎關注“漠陽藏寶”,

我們將竭誠為你服務!

聯系方式:

qq.







































北京中科白癜风建院十周年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xw/11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