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水轻吟千古韵鼍山遥映一津红

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m.39.net/pf/bdfyy/

漠水轻吟千古韵

鼍山遥映一津红

********************

年4月8日,应阳江市江城一小校长陈国媛和阳江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冯鑫之邀,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广东楹联学会会长邹继海,广东楹联学会会长助理容振标、左万青,阳江市和江城区的宣传部、教育局、文联、书协、美协、诗词楹联学会等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到江城一小,筹划“著名书画家阳江慈善行——走进江城一小和端逢小学”的活动。

到会人员先行考察了地处校园内始建于宋绍圣四年(年)的鼍城遗迹;始建于宋庆历四年(),明成化二十一年()迁建于此的阳江学宫(孔庙);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阳江文昌阁。还考察了江城端逢小学和阳江市第三中学。大家为鼍城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而赞不绝口。

筹备会上,大家听取了活动主办方陈国媛校长对江城一小的介绍,了解到江城一小前身为年建立的"阳江直隶州官立两等小学堂",是一所百年小学,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该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电教优秀等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目前,学校领导决定继续加大力度发展学校的传统文化特色教育,邀请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诗联、书画名家临校指导,向师生们展示和传承中华国粹风采。

邹继海会长在发言中指出:阳江城因鼍山而得名为鼍城,围鼍山四周而建有学宫(孔庙)、文昌阁和官立小学堂等教育文化设施。千百年来,这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漠阳俊彦,孕育出光燦岭南的鼍山文化。可以说,鼍山积淀了一千多年的漠阳历史文化,这里是漠阳文化的根,漠阳文化的灵魂,是漠阳历史文化的高地,更是漠阳的文脉所在。因此,必须要好好地挖掘、搜集、整理、提炼、传承和弘扬鼍山文化,让鼍山文化在当今建设阳江文化強市中煥发出时代活力和作出新的贡献。这次计划组织省、市、区一百多位诗词楹联书画名家走进江城一小和端逢小学的慈善行活动,就是要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送进校园,给学生们辅导,与师生们互动,让年轻一代喜欢并传承传统文化,扎深民族的根,充实民族的魂。

活动承办方阳江商务服务中心冯鑫主任在会上介绍了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到会的市和区宣传、教育、文化、文联、书协、美协、诗词楹联学会等部门的负责人作了发言,一致表示要积极参与“著名书画家阳江慈善行——走进江城一小和端逢小学”的活动,配合做好各项准备,务必园满办好这次慈善文化活动。

正是:漠水轻吟千古韵;鼍山遥映一津红。

******************************

历史小知识

鼍山,位于阳江市江城一小校园內,以山形似“鼍(扬子鳄)”而得名。宋绍圣四年(年)知州丁琏(番禺人)依附鼍山筑起一座土城,故阳江因此而得名为“鼍城”,简称为“鼍”,距今己年,漠阳江亦因流经其西而名曰鼍江。在鼍山顶上,原有南宋时所植的两棵木棉树,至明清时代,树身苍劲雄伟,宽达数十围,高达三四十米,直插云霄。每年仲春二月,两棵木棉树便鲜花盛开,花红似火,特别当朝阳升起之时,阳光与红花交相辉映,云霞尽赤,红满江城。清秀才阳江县城人林乙莲曾有诗云:“木棉千古直撑空,花放年年送暖风。曾道火烧天二月,鼍山遥映一津红。”诗中用夸张手法形容红棉旭日把三十里外的江城北津渔港都映照得一片通红。时人把“鼍山春晓”列为阳江八景之首,又名“鼍山春树”。可惜几十年前的一次暴雷轰击毁损了其中最大的一棵,而致两棵均被砍掉,并盖上了校舍,“鼍山春晓”一景也就从此泯灭。今天要恢复此景,当花钱不多,要拆除的校舍也是基本空着的旧房,难度应不是很大。期待着阳江八景之首的“鼍山春晓”能早日亮丽于眼前,重续鼍山文明之根!

阳江学宫位于今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南恩路江城一小,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年),明成化二十一年(年)迁建于今址,清嘉庆五年(年)重修为今天规模,现存较好的建筑有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tc/8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