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77.html
我曾经开玩笑说,不吃上一顿猪肠碌都不算真正回到阳江。
有时候,猪肠碌算是漂泊在外的阳江人对家乡最真实的眷恋。
说得直白一点,猪肠碌不过是粉皮包炒粉,可是从炒粉里面的油都有它自己的学问。
来了广州快两年,依然吃不惯广州这种比阳江厚三四倍的河粉。阳江人字典里的河粉,在大骨汤里面捞起来,是薄到可以透光的。不把河粉片薄,做成猪肠碌那都不算是猪肠碌。
这张图其实是大碗粉但是都是用的河粉
粉皮把炒粉包起来后,撒上几把白芝麻,或者一撮葱花,淋上一层牛腩汁,或者沾上特制的辣椒酱。这种辣椒酱似乎和猪肠碌是十分忠实的搭档,完美符合广东人对微辣的定义,带点酸调。猪肠碌沾上后变成点缀,一口下去,白芝麻的麻香,炒粉的咸香微油而不腻,粉皮没有任何的粉渣的口感,软中带韧,豆芽清脆而爽口,和辣椒酱牛腩汁中和,似乎在味蕾上产生了一系列奇怪的化学反应,为之魂牵梦萦多少个夜晚。
之前跟外婆学过包猪肠碌。外婆的炒粉里面用的是自己挑好的花生送过去榨的油,加上鸡蛋条和椰菜,不喜欢吃鸡蛋的我总是想方设法把鸡蛋挑开。外婆喜欢用大张的粉皮来包,像我这般手艺不精湛包起来大概比烧腊窗口卖的猪大肠还厚。至少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也有了半门能拿出去的手艺了。
各式酒店的猪肠碌终究还是中规中矩,炒粉包得厚厚实实,一口咬下去炒粉感觉都要从包裹的粉皮中爆出来。
最让人怀念的,不过英妹玛仔。五毛钱一条,因为包得小而细,透过裹了两层的粉皮都还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藏在下面的豆芽和葱花,所有的香气和口感都有了加倍的精致。一碟十根摞一起,一人一碟永远不够。
不知道什么时候,江南西的猪肠碌店莫名其妙成了网红店。第一次去探店的时候是下午一点多,店里的啊婶刚开店,但是说粉皮还在从阳江送过来的路上,还没有送到店里做不了。逛了个把小时之后回去,已经排起了长龙。啊婶一边包着猪肠碌一边跟几个排队的阳江人唠着嗑,似乎是熟客。那天店里之后老板娘一个人在包,说要是能帮忙包可以免费吃,然后差点就被同行的心心当在店里换猪肠碌(小声逼逼)。
有了阳江的粉皮,猪肠碌有了它一半的灵魂。一口下去,是家的味道,差点在街头洒出热泪。
对它没有一日三餐不能少一般的依赖,但在异乡看到它的时候,眼里就会不由得放出两道光。也许它的口感在阳江人对家乡的思念中被赋予了神化,但是在异乡能够看到心心念念的它,也有见到神一般的惊喜了吧。
再者说人家本来就很好吃。
特别鸣谢
来自心心的猪肠碌的照片
只是一只懒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