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一中高二22班甘锦晴作品老巷

老巷

阳江一中高二(22)班甘锦晴

重阳,风里带着秋天的微凉,氤氲着家家户户的饭菜香。

走进熟悉的老巷,推开铁闸后的木门,头发花白的老人一愣,看清来人后脸上露出笑意。她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嘴角微微上扬:“外婆,是我。”

坐在门外的长凳上,外婆拉着她的手问个不停,她笑着一一回答。隔壁家最爱玩闹的孩子,坐在门口的老婆婆不见踪影,这是往日里老巷里不多的生机。“搬走咯,房子也要重新装修,听说要租出去,租不租得出去都还不知道呐。”外婆看着邻家悠悠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她想起小时候父母无暇陪伴,把她送到外婆身边来。对面巷口是一家小小的杂货店,那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胖胖的老板娘最喜欢的就是她。外婆忙的时候总是把她丢在那里“看店”,一看就是一上午,老板娘就会抱着任她挑选店里的小零食。老板打算盘的时候,她踮脚站在一旁,磨得发亮的红木珠子“滴滴答答”,她悄悄伸出小手一搅,一脸无赖,老板却又忍不住抱着她,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嘴里咯咯直笑。到下午,外婆用煤炉煨一盅香软的蜜枣粥,到了她嘴里总是“无齿下流”。一群婆婆在晚饭后散步来到外婆家,打趣着:“我们去你家吃饭,好不好啊?”她心里有些不情愿,“不行不行,我家没有米。”婆婆们对视一眼,忍住笑又问:“那我们自己带米去好不好啊?”“也不行,我家连椅子都没有,没有你们坐的地方”,她瞪着眼睛。

婆婆们听着放声大笑......

她又下意识地看向对面的巷子,店老板生了一场病,杂货店早已不再经营。巷子里的人陆续搬出去,又有人陆续搬进来。那几个老婆婆,或随家人去了别处,或在几年前去世。外婆每当听见这样的消息,总是低着头,长久的沉默,然后慢慢叹了口气:“就快到我了。”

她最听不得这样的话。

没有了说话的伴儿,外婆就总是坐在巷口的石凳子上,等着子女们来探望。今年的一场病,外婆连走路都不太方便了,只能待在家里,几个子女轮流来照料。她能做的,也只是在不长的周末假期抽出些时间来探望,而不是像小时候,可以忘却时间地陪在外婆身边。

老屋原本洁白的外墙攀上了暗色的苔藓,成了一幅破碎斑驳的油画,那户阳台上伸出一枝杜鹃花,成为这条小巷唯一的亮色。没有人驻足观赏,他们总是步履匆匆。

而在巷子里,那些走不动的人,和它们一起老去。

潘老师点评:本文清新而怀旧,甘锦晴同学选取小巷为写作意象,采用“实—虚—实”的行文思路,以“她”的眼光为视角,写了记忆中小巷的人和事,对普通却又充满生活乐趣往事饱蘸着无限的深情,记忆中的那些人总是美好的,而岁月的流转毫不留情地带走了一切,小巷在现今物是人非,那些曾经的美好只能永远珍藏,文末回到现实,用凋敝而孤寂的景象收束,以景结情,使自己的这份怀旧之情如那枝寂寥的杜鹃花悠悠地散发着暗香,惆怅而感伤。

潘科峰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治白癜风的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hj/2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