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夏威夷 人均GDP美元,首超全国平均水平。数据不算“惊艳”,却弥足珍贵。 3小时的距离,阳江铆足了劲儿要融入珠三角。融入珠三角,意味着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广东全省有21个地级市,发达的珠三角9市经济总量占比超过全省八成。欠发达的12个地级市统称“粤东西北”,经济总量加起来仅占20%,人均GDP没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差异最高达7倍多,这是广东发展的硬伤,也是广东协调发展的头等大事。 阳江市在粤东西北12个地市中第一个突围——地区生产总值去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GDP增速全省第一,人均GDP在粤东西北率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阳江的突围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意义重大,也意味着广东正在改写经济版图。 今年,目标再上新台阶——阳江提出人均GDP要率先赶上广东全省平均水平。 阳江为什么能在粤东西北地区实现率先发展?发展的活力从哪里来?
临港工业形成新增长极
“我们1月份考察,3月份动工,从高新区考察完回到市区,合作协议就写好了!”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积强指着热火朝天的生产基地对记者说,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水塘。 从东南亚运来的红土镍矿,在这里冶炼成钢坯,再从阳江港运往长三角的宝钢等企业。广青去年成为阳江首家产值超百亿的企业。 港口资源无疑是阳江率先突围的最大优势。 拥有国家一类口岸阳江港,宜港岸线长39.1公里,阳江高新区临港工业区“前港后厂”的理想模式,企业说想不选择阳江都难。 “海洋经济是阳江最大的优势所在,最大的发展潜力所在。”阳江市委书记魏宏广说,必须牢牢把握阳江被确定为广东省海洋综合开发试点市的机遇,把实施蓝色崛起战略作为阳江发挥后发优势的新起点,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抓手。 阳江港地处珠三角、广西北部湾和海南经济特区等三大经济板块的交会处,是沟通广东西部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泛珠三角经济圈中珠三角与西南三省联系的重要节点。 依托阳江港,阳江高新区成为阳江临港工业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济增长极。临港工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目前已进入临港工业园的大型企业有广新外贸控股集团、中海油、美国嘉吉、华润水泥等中外大型企业。 同时,阳江大力打造广东新能源基地,核电、火电、风电、集浪发电等多电并举。国内目前在建最大核电项目——阳江核电首台机组计划于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营,6台机组将于年全部建成,年上网电量亿千瓦时。沿海已建成投产的风电项目装机容量21万千瓦。 去年,临港工业园区在首期8.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值达到.37亿元,增长率.9%,每平方公里产值25亿元。这种土地高度集约节约的项目投资模式,投入产出比高,在阳江各大工业园区均有体现。 3年间,阳江港年吞吐量也从多万吨增加到多万吨。 向海而生,因港而兴。如今,以阳江高新区、阳东县和阳西县三大临港工业基地为重点的阳江海陵湾临海经济带逐渐形成。
滨海旅游启动“百亿产业”
平方公里的海陵岛,就像一个沙滩博物馆,全岛1/5的面积是优质天然沙滩。海陵岛试验区区委书记陈家礼指出,优质的生态环境是海陵岛最大的发展优势所在,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所在。岛上“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南海1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是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世界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
海陵岛是阳江市的旅游龙头,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走在海陵岛的大角湾,渔船整齐排列,渔网泛着波光,沙滩边蜿蜒的木栈道旁,酒店、旅馆林立,已经是度假胜地的模样。一到周末和节假日,一天上岛近10万人!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里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居民摆个摊,卖卖海产干货、烧烤,最旺的时候一天能挣几千上万。 全岛实际开发土地不到20%,通过高标准规划、优化布局,海陵岛在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吸引投资多亿元。 海陵岛试验区管委会主任丁锡丰告诉记者,海陵岛的开发首先是生态优先。要求拿出70%的容量进行旅游项目、旅游设施配套,延伸和丰富海陵岛休闲旅游产业链,优化旅游格局,提升旅游开发层次。 阳江有绵延.6公里的蔚蓝海岸,沿海亩红树林,35.88公里优质沙滩,5条入海河流,3大国家级渔港,以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为依托,阳江市被列入《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年)》的重点滨海旅游项目共有6个,总投资达亿元。 滨海旅游业风生水起,投资效益和产业拉动明显。去年,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约亿元,占全市GDP的30.8%,是阳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滨海旅游总收入92.23亿元,比上年增长86%,成为经济优势产业之一。 在滨海旅游的带动下,阳江市去年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同比增长15.6%;其中过夜人数达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总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32%。以上三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广东省各地级市的前三位。
环境优化激发发展活力
曾经在珠三角末端的阳江,率先发展的动力从何处来? “率先”来自于阳江“三大战略”布局,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双化驱动、蓝色崛起和融入珠三角“三大战略”,集中阳江发展优势打翻身仗;与此同时,通过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优化环境,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阳江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农村政经分离、社会组织、商事登记制度等五项综合改革一并推进,释放改革红利,解放生产力。 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破解制约发展瓶颈问题的改革。“民间投资和工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负面清单”、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等成为阳江市年重点专项改革选题。 与此同时,让市场参与资源配置,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把土地、矿产、海权、林权等能够拿到公共交易平台的资源,都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进行。 深化改革,创优了发展环境,切实增强了地方发展活力。今年上半年,阳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亿元,同比增长9.5%;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88亿元,增长14.4%。 现在,总投资亿元的77个重点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以珠海(阳江)工业园、阳西工业园、阳春工业园、阳东工业园推进扩园增效,引进内外资项目47个、总投资.2亿元,增长49.1%。 《阳江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获广东省政府批准公布,滨海新区今年挂牌。滨海新区最新签约12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达到亿元人民币和33亿美元。 率先突围的阳江,抓住新一轮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十分注重环境协调发展。去年,在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同时,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年天中,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共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5%。 阳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丘志勇表示,阳江经济崛起新蓝海,始终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坚守环保底线,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弯路,形成低碳循环、宜业宜居的绿色生态环境。 阳江提出,年,城市绿地率达40%以上,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0%和85%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单位GDP建设用地量降幅达到省下达的目标要求。 今日阳江,这座魅力四射的滨海城市,已经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多项荣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呈现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喜人局面。图为日趋完善的阳江港。梁文栋摄
乘海上丝路东风 促阳江蓝色崛起
魏宏广
阳江地处广东西部沿海,是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之间的战略节点。从宋朝开始,阳江已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中转港、补给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近年来,阳江立足于生态、交通、文化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为阳江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蓝色崛起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要平台。产业共融: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临港产业带
阳江海岛岸线长.6公里,海洋经济腹地宽广,阳江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和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已建成5万吨以上码头5座,规划建设万吨码头50座,阳阳铁路、阳云高速直达港口。依托良好的港口岸线条件,阳江大力发展滨海清洁能源、风电设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培育信息技术、港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临港工业基地。未来我们将紧抓被确定为海洋综合开发试点市的机遇,以阳江港为战略支点,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商贸物流大通道,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参与和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在联通东盟、辐射内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贸易共赢: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商贸合作平台
拥有“中国刀剪之都”称号的阳江,刀剪生产制作历史有多年,是全国最大的刀剪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家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在阳江,阳江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年产值占全国的70%,年出口额占全国的85%,产品远销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我们将以阳江刀博会为平台,加强经贸交流和多边合作,巩固并深度开发欧美、香港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东盟、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努力拓展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发展空间,使中国刀剪之都的品牌更加响亮。同时,阳江还是广东重要现代化海洋捕捞渔业基地、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现代渔港经济示范区,海洋渔业产值占广东全省的1/7、水海产品出口量和出口值居全省前列。未来我们将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物流中心以及大型专业化水产品批发市场,做强做大水产品加工出口业,突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等深蓝渔业,建设外海远洋渔业生产基地和南海渔业补给基地,维护南海海洋主权。
旅游互惠: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滨海文化旅游目的地
阳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风筝之乡,“浪漫银滩、宋船古韵、温泉之都、水墨阳江、休闲绿城”五大旅游品牌远近驰名,爱国安民的冼夫人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海陵岛享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拥有“南海1号”整体打捞宋代沉船这一世界级文化名片。随着港珠澳大桥、粤西沿海高铁的开工建设,阳江发展滨海文化旅游面临难得的机遇。我们将充分发挥生态文化优势,办好南海开渔节、休渔放生节、国际风筝节及旅游文化节等海洋民俗活动和节庆活动,挖掘“南海1号”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打响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海陵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岛,全面融入粤桂琼“金三角”旅游线路,使阳江成为国内外游客滨海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民心相通: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人文交流圈
阳江历史上是东西方友好往来的重要桥梁,清朝同治年间,阳江县城有商店多户,其中外籍商人达户。近年来,阳江始终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一方面以被确立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市为契机,每年投入民生事业的财政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56%以上,荣膺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坚持以“城乡一体、陆海一体”为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一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99.5%,位居全国空气质量最佳城市之列,成为国内外人士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同时,阳江侨居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侨亲众多。我们将发扬历史传统和地缘人缘优势,致力建立深度互信的良好沟通机制,积极推进在文化、旅游、商贸等领域与港澳台、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打造友好城市合作群,促进民心相通、人文相亲。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21世纪世界海洋文明发展的主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阳江将秉承“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海上丝绸之路大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中共阳江市委书记)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助推阳江率先发展人民日报记者 邓圩
8月15日一大早,揣着50元钱,刘彦彤开心地来到阳江书香节现场,她今年想买些历史书。 10岁的小女孩,已经是书香节的“老熟客”。这是“南国书香节暨阳江书展”在阳江举办的第三年,彦彤年年都满载而归。 书香节刚刚开幕,现场已经是摩肩接踵。“逛书展”“购书”,越来越多的阳江人把书香节当成一场文化盛宴。书香节期间,名人名家讲座、特色文化活动、出版社主题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带来丰盛的文化大餐,越来越多的人以读书为乐,为这座海滨城市增添了不少书香。 有多年历史的阳江传统风筝艺术也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焕发新生命。阳江与山东潍坊并称南北风筝最大的两大流派。在阳江市区,鸳鸯湖畔的风筝节已经举办了20多届,成为全城热捧的节日。为了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阳江市请来民间风筝艺人,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解、演示传统风筝工艺,令古老的民间艺术再现活力。 生机勃勃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着阳江人民的精神生活,书香节、风筝节、文化节气氛热烈、万人空巷,“阳江文化大讲坛”“厚德善行讲堂”每年吸引上万市民,社区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成为老老少少聚集的地方,“阳江好人”“好市民”评选激发群众争做好人、接力善行……越来越浓郁的文明气氛、文化氛围,增强了阳江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成为“崇文修德、善行阳江”的现实版本。 “要让文化成为城市真正的灵魂和根。”阳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袁古洁说,要增强文化自觉,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文化建设立足点。“要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阳江文化软实力。” 去年,阳江人均GDP突破美元,成为粤东西北率先实现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阳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发展软实力。 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阳江文化发展的巨大空间,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的源头活水,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着力点。 阳江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谋划文化发展战略,优化文化发展布局,组织实施重大文化发展项目。相继建成了阳江市美术馆、阳春市图书馆综合楼、阳西县林德宏美术馆、阳东县图书馆和文化馆综合大楼等大型文化设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体育活动中心、水上活动中心、帆板训练基地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也相继落成,成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载体。 文化惠民工程,提升了基层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现在,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覆盖城乡,城市建成“十分钟文化体育圈”和农村建成“十里文化体育圈”,大力推动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文化下乡工程、乡镇农民体育建设工程,形成面向基层、服务全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 到目前,全市建有文化馆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分)中心4个,公共电子阅览室个,文化站44个,村(社区)文化室个,并建立起省级流动图书馆3个、流动图书服务点21个,在全市形成了以市为龙头,以县、镇和村为基础,以民间个体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图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马文荣摄
we-chat:Hawaii-YJ
商业合作-
彩虹都市传媒?见证品牌价值的窗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