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电脑、打印机、高拍仪等设备一应俱全,村民有序地排着队,办理社保卡、老人优待证等事务——近日,记者来到江城区岗列街道对岸村公共服务站,看到各项业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前,村民办理社保卡、住院手册要跑10多公里到市区的街道服务中心,现在到家门口的服务站就可以办理了。”前来办理业务的村民曾伯开心地说。
岗列街道对岸村服务站是我市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我市上下联动,加快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服务平台,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打通了基层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既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医院综合改革有序开展、法律顾问进村(社区)改革实现全覆盖、科技体制改革开局良好……
近几年,40多项重点改革事项在漠阳大地稳步推进,阳江的改革在“全面”与“深化”的过程中激发出新的能量和动力,为推动我市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优化公共服务
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国土资源局窗口,原来分散在各业务科室的48个行政审批项目都集中到行政审批科统一办理。在这里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注销登记的黄女士交齐资料后,最快可以一个工作日内办结。“以前,办理土地使用确权登记要跑3个科室,现在集中到审批科,在一个大厅就能办完,更快捷方便。”黄女士说。
为了优化资源利用,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我市28个审批事项较多的单位设立了行政审批科,整建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公,让群众办事少跑腿,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此外,我市加快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目前,全市47个镇(街道)、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在村可办理涉及12个部门的服务事项项。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给企业松绑减负,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动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市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公共服务为重点,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直38个部门和各县(市、区)权责清单全部公布,镇级权责清单编制基本完成,取消市级行政许可事项项、取消县级行政许可事项项、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项、下放县级行政审批事项项,切实厘清政府部门的职责关系,有效克服推诿扯皮、争权诿责等问题。
2
激发市场活力
扎实开展商事制度投资管理改革
年6月,阳东区启动商事制度改革试点,成为深圳、珠海、东莞、顺德等试点地区以外第一个启动商事制度改革的地区;年3月,我市出台《阳江市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与珠三角地区同步实施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年9月,全市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年10月,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近几年,我市扎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社会满意率、群众好评率大幅提升,企业投资创业热情大增。截至今年9月,全市共有内资(私营)企业户、个体工商户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与年9月相比分别增长42.04%、32.20%和42.93%。今年1至9月,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户,同比增长18.54%。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市相继印发实施了《阳江市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阳江市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工作方案》,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先后印发实施《关于规范市属国有企业实物资产转让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市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推进多个改革任务。改革后,四大市属国企经营运作顺利,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
3
着力改善民生
深化医疗改革推进公共文化建设
为了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我市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思路,积极探索市、区、镇三级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新机制,推动医疗资源重心下沉,大幅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市有序开展医院综合改革,通过降低药品使用比例、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开展平价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等多种措施,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目前,我市3个县(市、区)共5间医院已全部开展改革,5间医院均实现门诊、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和总收入同比增幅下降,医疗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同比提升,自付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比例同比下降。
养老服务改革方面,我市结合地方实际,建立起了基本完备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体制机制。今年1月起,全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原来每人每月元提高到元。今年5月底,全市总体城乡居保参保人数总计为.54万人,参保率达到.82%。
近几年,我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先后完成市美术馆、冼夫人冯盎将军纪念公园、阳春市图书馆、阳西县林德宏艺术馆、阳东县图书馆和文化馆等一大批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县、镇、村文化广场、文化站、文化室、农村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目标值。
4
助力“三农”发展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农村改革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也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关键路径。我市在阳西县进行试点,扎实推进试点县(区)农村普惠金融“八项行动”建设工作。建设县级综合征信中心,建立阳西县数据库;评出信用户户,建成信用村87条,实现全县行政村和社区(村)全覆盖。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分别发放贷款万元和万元。启动“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和涉农财政补贴款质押贷款等贷款项目,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专业户、家庭农场等的支持力度,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土地是农业基本生产要素,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我市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使农民的财产权益得到保障。截至今年9月,全市47个镇(街)个行政村全部启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15个镇(街)个行政村完成权属调查任务,完成实测耕地面积77.91万亩,占总面积34.42%,在全省排名前列。同时,引导农民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针对土地承包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大胆创新,形成阳东区“仲裁纠纷调处化解”模式和阳春市“依靠民主协商解决确权中存在问题”模式等成功经验。
法律顾问进村居改革实现全覆盖。全市共有名律师挂点个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覆盖。到今年9月,共为挂点村(社区)提供服务件。通过改革,群众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改革再扬帆,振兴发展在路上。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完善工作机制,抓好改革举措落地,营造改革良好氛围,确保各领域改革取得新的成效。
来源
阳江日报文字
费先霞
图片
谭文强
注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