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科学冬令营学出彩微流控芯片的制备

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也是加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月3日-4日,“‘护蕊计划’--微流控芯片的制备与应用”冬令营在广州实验室举行,此次活动由生物岛实验室、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联合共青团阳江市阳东区委员会联合主办,此次活动实现物理、生物、化学、数学等多领域的交叉,旨在帮助学生完成从“读书”到“学习”,提高青少年对科研探索的兴趣。

△活动大合照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通过生物学、化学、医学、电子、材料、机械等多学科交叉,将分子生物学、化学分析、医学等领域所涉及的样品前处理、分离及检测等过程集成到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从而实现从样品前处理到后续分析的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和便携化的技术,具有样品消耗少、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多功能集成、体积小和便于携带等优点,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赵蒙带领团队,通过引入多个视频及技术应用场景的展示,为同学们呈现数字微流控芯片的技术与原理。

在科学导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仔细观察、学习芯片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各自分组进行贴膜、旋涂、组装等,尝试制作芯片。顺利制作完成的学生,可以进行芯片上机检测。

△学生做实验

和常规活动很不一样,此次科普活动是一个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课程,面向当前的“卡脖子”技术,学校结合课内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深入体验式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前沿技术发展需要的学科基础、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励学生对学科、科技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并拓宽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延伸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培养具备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活动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并且在将来能够很快地和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另外,课程也给同学们提供了进入实验室、和课题组工程师、博士后一起学习合作的机会,对同学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做实验、写实验报告

此次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科的课外延伸,是知识学以致用的过程,鼓励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过程。通过两天的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们以小组形式汇报成果,结合学生们的实践报告撰写、课堂综合表现、成果汇报总结等,“科普小达人”产生:

“科普小达人”分享两天科普活动的心得:

未来,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将联合生物岛实验室持续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年)的通知》中提出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使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通过学科融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建立学生勇于探究,开拓创新的精神与意识,开展拔尖人才早期培养工作,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引领学生树立科学报国的理想信念,赋能国家科研团队构建与科技创新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hj/13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