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暖。 对阳江民营企业家而言,他们感受的可不仅是季节变换带来的暖意。 二月二十六日,阳江民营企业家大会召开。会上推出了《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三份文件,多项新政解决民企“融资难”,力撑民企壮大,这给正在奋力拼搏的企业家注入更坚定的信心。 在外闯天下,回乡搞建设,是民营企业家的心愿。家乡的政策好,家乡资源也丰富,这些年,融入珠三角经济圈让阳江集中资源优势打翻身仗,招商引资工作迸发出勃勃生机。 选择回来的理由很简单——我的家乡,阳江很美。蓝色之美
蓝色之美,也即海丝文化。又称“蓝色文化”,是阳江文化的底蕴,是阳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元素。从地理位置上看,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扼粤西要冲,自汉代以来,始终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上,凭借自身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经济、人文优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运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水陆货物集散地。
“南海一号”沉船就是阳江海丝文化的重要见证,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更是阳江厚重文化沉淀的集中展示。海陵岛是中国十大宝岛之一,享有“南方北戴河”和“东方夏威夷”之美称,从年起连续3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日前,我市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是目前全省唯一的5A级滨海旅游景区,由此可见阳江海丝文化的魅力。
而已经连续举办十三届的南海(阳江)开渔节作为一项重大盛事,逐渐成为海陵岛吸引各方游客的又一张品牌名片。古老的疍家民俗及疍家人民的勤劳质朴,可以说是海丝文化下阳江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缩影。此外,临海是阳江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除海陵岛外,其他地方以海洋为依托的旅游景点如今逐渐发展起来,比如阳西的沙扒和阳东的东平。阳江人以海为生,以海兴市、以海旺市,全国十大中心渔港,阳江占据重要的席位,重点发展远洋渔业和深海养殖。阳东东平大澳渔村,是广东省惟一保存下来保持着原始渔家小屋风貌的渔村,是现今“阳江十景”之一,也被称为广东最美乡村之一。
古风之美古风之美,也即冼夫人文化。又称“素色文化”或“本土文化”,是从冼夫人、冯盎将军等爱国仁人志士开始,漠阳儿女长期形成的爱国爱家乡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阳江文化的精髓。
冼夫人,也就是被隋文帝册封的谯国夫人,广东高凉人氏,众所周知,阳江古称高凉。这个奇女子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保证了社会的和平稳定,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据史料记载,冯盎将军是冼夫人的第三个孙儿,少时即善战,两次平定地方战乱,忠于朝廷,认真治理地方。以冼夫人和冯盎将军为代表,阳江人民爱国爱家乡的品质一直代代相传,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志士,在现代社会,这笔精神财富仍在传承。
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公园作为一个传承、延续、展现和光大高凉文化风骨的文化名胜,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冼夫人和冯盎将军的风骨。
水绿之美水绿之美,也即水绿文化。它是阳江市地理特征与社会诉求相结合的文化表现,水绿文化代表着阳江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味。
阳江山水兼优,漠阳江自成一格,像一条墨绿色的绸带,盘旋在阳江境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漠阳儿女。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阳江湖泊河流水库众多,森林茂密。
走进这片广袤的土地,到处充满了原始、古朴的风貌,蓝天、大海、江湖、森林、草地、珍稀动植物等融于一体,生物多样性特征显著,其中有不少是珍稀物种。阳西的红光村红树林湿地、海陵岛红树林湿地公园就物种丰富、远近闻名。
说到喀斯特地貌,也许很多人会想起广西的桂林。事实上,阳江素有“广东的小桂林”之称,位于阳江北部的阳春就有大片喀斯特地貌景观和峰林,风光旖旎秀丽。其中,又以凌霄岩国家地质公园为代表,这里风景如诗如画,被誉为“南国第一洞府”。
天然的地理地貌造就了阳江丰富的旅游资源,阳春的鹅凰嶂、鸡笼顶,阳西的东水山、龙高山,阳东的紫罗山、狮子岭,江城的北山、罗琴山,无不为人所熟知。
技艺之美技艺之美,也即书画工艺文化。书画工艺文化是阳江地方文化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阳江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中国楹联之乡”和“中国诗词之市”。阳江人杰地灵,岭南诗人阮退之、一代国画大师关山月、著名油画家苏天赐、新四军军歌曲作者何士德都是阳江人。
阳江还有“纸鹞城”、“中国风筝之乡”的美称,日前举办的国际风筝邀请赛,正是其风筝地位卓越的表现。
阳江的五金刀剪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七成以上,刀剪产品不仅供销国内,还远销国外,每年一届的刀博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采购商。阳江漆艺始于明末清初,已有多年的历史,与豆豉、风筝并称“阳江三宝”。
作者
阳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黄仁兴
图片
由资料图片由本报摄影部提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