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珠中江阳四市领导聚首阳江,原来是为

根据珠中江阳四市党政联席会议轮值制度,1月5日下午,珠中江阳区域紧密合作第十一次党政联席会议暨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交流会在阳江市召开。会上,珠中江阳四市先后签署了《珠中江阳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宣言》《推进珠中江阳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和《推进珠中江阳海洋经济区域合作协议》,一致认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在积极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总体框架下,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创新合作机制,促进要素合理流动,从规划引领、交通先行、对接港澳、带动粤西、产业共建、环境共治、科技创新、应急协同七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珠海市委书记郭元强、市长郑人豪,中山市委书记陈如桂、市长焦兰生,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市长邓伟根,阳江市委书记陈小山、市长温湛滨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

会上,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少辉作了《山海阳江全域旅游——珠中江阳旅游一体化探讨》的主题发言,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梁明珠作了《发展滨海旅游,致力打造珠中江阳旅游黄金海岸》的主题发言。

珠中江阳四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江门市长邓伟根在《竞合珠西协同共进全力打造珠中江阳新型都市区》的发言中指出,要规划引领,目前国家正在编制《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对于四市来说是重大机遇,建议加强对接,力争把珠中江阳新型都市区发展纳入规划当中;要交通一体,继续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先行,促进珠中江阳区域深度融合,其中江门正着力围绕“一站四门户”全力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推进珠中江阳协同加快发展;要产业同兴,抓住“珠西战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机遇,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平台,谋划好未来区域合作和产业发展共赢的方向,实现产业错位联动发展,着力打造规模和水平居全省、全国前列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要旅游同盟,大力开发“珠中江阳滨海旅游”精品线路,联合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增强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合力打造珠江西岸休闲旅游目的地;要民生共享,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珠中江阳公共服务体系。

珠海市委书记郭元强指出,珠中江阳四地合作,既是省委、省政府交给四地的任务,也是四地人民的共同期待,四地要抢抓机遇,共同推进珠中江阳地区一体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珠西远不如珠东,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落后,要谋划建设与港珠澳大桥相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推动公路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广中江高速等的建设,加快区域交通骨干网建设,积极打通城际间的断头路,实现四地跨境公路无缝衔接,并加快推动高栏港、中山港、江门港、阳江港四个港口的资源融合和发展,推动空港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珠海机场第二跑道,争取开通国际口岸和国际航线,建设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此外,要突出重点,共同促进珠中江阳产业的集聚发展。要整合海岛、温泉、碉楼等旅游资源,加速推进旅游一体化,打造一程多站的旅游精品线路;要共建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加快推进珠海西部生态新区、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区和阳江滨海新区的合作,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要共建科技产业创新高地,加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加快建设公共性服务平台;要共同构筑珠中江阳紧密合作的新格局,深化环保合作、民生合作等。

中山市委书记陈如桂指出,珠中江阳合作,第一要突出龙头带头,进一步强化区域紧密合作;要以快速轨道交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城市群的服务功能,把握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中开高速等的建设机遇,发挥快速轨道交通在密切城市群联系上的重要作用,全面谋划并共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共同推动深茂铁路延长线的建设,实现本经济圈向深圳、上海等城市的快速直达;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产业园区的合理布局和建设;建立产业园区共建共享的协调机制,促进优势互补,更好集聚优势产业资源,形成产业发展的优势。第二要加强产业分工,进行跨区域产业链协作,拓宽产业链的合作空间,推进一批有示范带头作用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建设等。第三要加强旅游产业的合作发展,中山将与兄弟城市主动合作,更好完善合作机制,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信息的共享等,为游客提供更多旅游服务。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指出,联席会议成立以来,四市以联席会议为平台,加强合作共赢,在推动珠中江阳经济圈资源共享、机制协同、交通一体、产业共兴、民生均等、环保同行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和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当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强区域合作已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四市旅游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既有良好的基础,也有广阔的空间,更拥有美好的前景。江门市愿以旅游区域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三市融合发展,携手共进、共谋发展。要以滨海旅游资源为依托,统筹编制珠西蓝色国际旅游发展规划,整合万山群岛、川山群岛、神湾、广海湾、海陵岛等旅游资源,建设“一岸两湾一区”旅游发展新格局;要以交通一体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轨、深(中)江(阳)通道、中开高速、广中江高速等项目建设,努力建设构建旅游交通无障碍网络,加快推动珠中江阳旅游一体化发展;要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建立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联合拓展客源市场,携手推进旅游合作开发,不断提升珠中江阳区域旅游合作水平。

阳江市委书记陈小山指出,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之间地缘相近、人脉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交流源远流长,加强合作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建议四市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规划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形成功能互补、衔接顺畅、高效运转的基础设施体系;共同加大产业合作力度,把四地的资源、区位、资本等优势结合起来,谋划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各项具体措施和共享政策,着力推动同一产业、同一企业在四市之间整体布局、一体发展,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新布局,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其中阳江将按照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布局,大力发展原材料及基础件、传统装备机械制造产业,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提供原材料支撑;研究促进四地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设,推进互认的四地医疗机构系统对接,实现更多互认定点医疗机构即时联网结算,加大教育人才方面交流力度,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市领导吴晓谋、易中强参加会议。

珠中江阳接下来的八大合作重点:

(一)规划引领。

在省的统一协调下,加强四市之间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有关重大专项规划的衔接,制定本区域发展规划和实施策略,探索建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机制。

(二)交通先行。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共同推进港珠澳大桥、深中江阳通道、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轨道交通等途经区域内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善区域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干线网络,推动区域内海港空港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珠三角西岸城市与广佛肇、深莞惠经济圈、湛茂阳沿海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衔接和合作,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三)对接港澳。

充分发挥四市资源丰富、腹地广阔的后发优势,共同加强与港澳经济合作,主动承接港澳现代服务业的扩张与城市功能的辐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区域经济新格局。积极做好港珠澳大桥和配套交通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合作,提升四市产业发展水平和服务港澳水平,为实践“一国两制”、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四)带动粤西。

发挥阳江是粤西前沿的优势,密切沟通粤西地区城市,服务和推动粤西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双转移”和产业共建,建立互助互补多元化的合作平台。推动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提升海港空港资源优势,加快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构筑融合粤西在内的物流体系和制造业基地,逐步缩小珠江东西两岸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促进全省的协调发展。

(五)产业共建。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共建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挥四市各自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与区域定位和城市功能相适应的产业。加强四市产业协作,实现错位发展,合理布局产业和项目,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支持区域内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探索以旅游业协作为突破口,整合四市旅游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旅游。构建区域服务和创新中心,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六)环境共治。

以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联防联治为突破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环境污染的共同治理,改善区域整体环境质量,率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共享,共同监测大气污染和水域污染情况,及时通报环境保护信息。建立区域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加强相邻生态功能区合作。推进西江流域、珠江河口及沿海区域的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共同构建区域环境保护体系。

(七)科技创新合作。

建设区域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促进科技要素高效配置和合理流动,构建开放融合、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区域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提升区域基础研发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创新资源共享。深化创新产业合作,提升创新产业整体竞争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合作,完善区域资金融通网络和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区域人才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

(八)应急协同。

切实加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协作,建立紧急事务协调处理机制,加强四市在治安、疫情、食品药品安全、突发环境安全事件和防灾减灾方面的应急协作共管。联合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地签共同宣言深化区域旅游合作

1月5日,在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交流会上,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签署了《珠中江阳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宣言》(简称《宣言》),以深化“珠中江+阳江”区域合作,推动旅游经济跨越发展。

据分析,珠海、中山、江门、阳江等四个珠江西岸沿线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互补性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合作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宣言》指出,四地将构建旅游联盟,形成长效机制,成立“珠中江阳旅游合作联盟”,作为四市开展旅游合作的协调机构;实施科学规划,策划旅游精品,四市在旅游发展规划、市场开发计划、旅游政策等旅游业发展重大决策方面加强沟通并形成机制,科学规划整合珠中江阳区域旅游资源、景区景点线路,结合客源特点和市场需求,以全新旅游理念引领新的消费时尚,合力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市场开拓、客源互送。

同时,根据《宣言》,四市将强化宣传推广,打造旅游品牌,建设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开展区域联合促销、部门联合促销、友城渠道促销、媒体合作促销、跨行业联合促销等,形成“大旅游、大交流、大促销”格局;实施多元开发和山海互动策略,联合打造旅游线路,创新宣传促销模式,着力提高旅游效益,提升珠中江阳区域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四市也将加强行业对接,规范市场管理;拓宽交流平台,推进务实合作。

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风景与旅游规划中心主任黄少辉:

全力推进珠中江阳旅游一体化发展

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风景与旅游规划中心主任、研究员、教授黄少辉在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交流会上作了题为《山海阳江全域旅游——珠中江阳旅游一体化探讨》的主题演讲。

黄少辉说,“珠中江阳”经济圈的形成,进一步深化了阳江与珠三角地区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深蓝渔业、港口建设、滨海旅游等方面合作。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地缘相连,人文相亲,山海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景观独树一帜,因此,推进珠中江阳旅游一体化发展,可以拓宽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对促进“珠中江阳”经济圈建设也有着先行先试的现实意义。

黄少辉认为,珠中江阳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应以“一带一路”为引领,以“四市”区域为体,以“海丝”文化为魂,以景区景点为支撑,以陆上驿站,海上港口和低空机场共同构建的“海陆空”旅游廊道,打造国际化、全域化、一体化的旅游目的地;应立足珠中江阳旅游特色,以全域旅游为统领,整合四市旅游产品,将中(山)、珠(海)、阳(江)、江(门)各取一个字作为四市旅游一体化主题定位:山海阳江,全域旅游。

黄少辉建议,建立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社会协同的区域旅游一体化组织机构,依托珠中江阳经济圈机场(通用机场)、高速、高铁、城际轨道交通形成的快速交通网络,推进珠中江阳全域“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珠中江阳旅游一体化发展;联手做好顶层设计等,创新旅游产品;联合推广促销,加强人才合作,推进珠中江阳“旅游+互联网”建设等,推动信息互通共享。

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明珠:

四市应实现滨海旅游“产品互补,市场共享”

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明珠在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交流会上作了《发展滨海休闲旅游,致力打造珠中江阳黄金海岸》的主题演讲。梁明珠分析了滨海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对珠中江阳滨海休闲旅游发展进行了判断,并对珠中江阳滨海休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滨海休闲旅游是指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梁明珠分析,珠中江阳发展滨海休闲旅游,有优势,也有提升的空间。如在海岛资源方面,四市有相当大的优势;同时,港珠澳大桥带来了交通区位转变;广东的“暖冬旅游”也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但是,广东滨海旅游发展空间相当大,珠中江阳有许多的滨海旅游产品,可产品雷同性、单一性突出;四市在度假型的酒店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滨海休闲旅游的公共服务体系也还没有构建起来。

梁明珠说,四地可联手打造完整的滨海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不单单只是旅游,还可以把体育、文化、渔业等纳入进来;在发展滨海休闲旅游的时候,可以考虑引入旅游PPP模式,把滨海旅游的产业体系做得更大;同时,珠中江阳要进行区域联动,着力实现产品互补、市场共享,建立四市的互补与共享合作机制。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肖开刚邓少军

看完别急着走哦~记得戳下面的大拇指,给发布君赞一个!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
皮肤病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hj/1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