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看完广东省各市由来,有你家乡么

广东省

广东,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下辖21个地级市。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通行粤语、客家语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全省总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共有1.09亿人,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广东经济发达,自年起,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占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名列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第一位。

据史载,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

公元前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年,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郡治番禺(即今广州)。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秦末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据有岭南(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实行郡县制。

唐朝时,岭南地区划称为岭南道,为贞观十道和开元十五道之一,治所位于广州(今广州市),辖境包含今福建、广东全部、广西大部、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地区。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宋代在岭南设置广南路,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这也是广东省名的由来,并沿用至今。

广州市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商贸中心。具有多年历史,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中国历史最悠久且唯一从未关闭过的对外通商口岸,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誉。总面积.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2.03%,被联合国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周代时又有称为“百粤”、“南海”。春秋战国时,广州地区南越民族与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往来,据府志、文物记载,曾于广州建立“楚庭”(也叫楚亭),归属于楚国,划为南楚。故在秦代以前,广州又有“楚庭”之称。秦灭六国以后,派军队50万南下,于公元前年在岭南设置了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南海郡,治所在番禺(今广州),南海郡尉任嚣大兴土木,建设城池,因此,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也叫任嚣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平定岭南,将岭南划分为九郡,即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西汉末,儋耳、珠崖并入合浦郡,从此,岭南的郡县制度与地缘政治格局确立下来。西汉设立“十三部刺史”时,岭南九郡统归交趾刺史巡察。东汉末改交趾部为交州,仍为一整合体。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两广大部)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

闻名全国名人有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原型人物何仙姑、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邓世昌等。

:粤A。:。

深圳市

深圳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面积1平方公里。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深圳设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先试的地区。37年间,从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城市之一。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深圳有多年的郡县史、多年的南头城、大鹏城史和多年的大规模客家人移民史(客家人进入深圳始于宋元时期,大量迁入深圳则是在明末清初)。“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年(明永乐八年),深圳于清朝初年建墟,年,历史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了对深圳墟的记载。深圳墟当地的方言客家话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客家地区带有圳字的地名是极其常见的,如梅州、河源的高圳、三圳、石圳、横圳口以及龙岗区的圳埔岭村等,而其他地区却较为罕见)。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闻名全国名人有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我国向西方学习先进武器的第一人汪公式、热心公益的香港巨绅刘铸伯等。

:粤B。:。

珠海市

珠海,是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素有“百岛之市”之称。珠海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国海滨城市。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珠海综合排名全国第一,有“幸福之城”、“浪漫之城”的称号。面积平方公里。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珠海市大部分地区自南宋起至民国时期属中山县(原名香山县)辖地。建国后,中山县隶属珠江专区,年隶属粤中行政区。年12月31日,建立渔民县,宝安、东莞、中山3县所属海岛为渔民县的行政区域,由粤中行政区领导。年4月7日渔民县正式定名为珠海县(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年5月1日,珠海县正式成立。年3月5日,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同年11月定为省辖市。年8月5日,中央批准在珠海设置经济特区。

闻名全国名人有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苏兆征等。

:粤C。:。

汕头市

汕头,是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粤东中心城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大陆海岸线长.7公里,海岛岸线长.37公里,有大小岛屿82个。汕头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无疑就有潮汕文化的存在。汕头潮汕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汕头有自己的潮汕方言、潮剧、潮乐、潮菜、工夫茶、潮汕工艺、潮汕民俗等特色。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此处原为一个海边渔村,宋时属揭阳县,元朝时称为“厦岭”,明嘉靖九年(年),该地形成沙脊,称作“沙汕”。清康熙五十六年(年)在该地区建炮台、烟墩,称作“沙汕头”,清政府在这里设站收取盐税,简称为“汕头”,随属澄海。年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汕头正式开埠作为对外通商口岸,清政府改汕头港为汕头埠。年,汕头市政厅成立,与澄海分治,从此一直称为汕头市。

闻名全国名人有统一暹罗(泰国)全国的华裔郑信、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著名作家秦牧以及著名商人林百欣、马化腾等。

:粤D。:。

佛山市

佛山位于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地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腹地,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是“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中处于领先地位。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相距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随着广深高铁、广珠城际轨道的开通,佛港澳形成“1小时交通圈”。全市总面积.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唐贞观二年(公元年),因在城内塔坡岗挖掘出三尊佛像,以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迄今有1年的城市得名史。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已十分繁荣。至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是我国“广货”和“北货”的著名集散地。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佛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形成了秋色、“行通济”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唐宋以来广东出过9个状元,佛山占5个。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何香凝、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科学家詹天佑,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等。

:粤E/粤Y/粤X。:。

韶关市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北界湖南,东邻江西,东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与本省河源、惠州、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全市土地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居广东省第二位,韶关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有“中国锌都”称号。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西汉元鼎六年(前年)设曲江县,属桂阳郡,治所在今韶关市区东南莲花岭下。曲江县有多年的城市历史,三国吴甘露元年(年)设始兴郡,曲江县为始兴郡治所。隋开皇九年(年),此地改设为韶州,取州北韶石山之“韶”字为州名。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康熙九年(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浈水边,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税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韶关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交汇之地,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保存有客家围楼多座。韶关以粤方言和客家方言为主,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内部交流还保留着本民族语言。境内文物众多。

韶关历代名人辈出,有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等杰出人物。

:粤F。:。

湛江市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广东省西南部,处在粤、桂、琼三省(区)结合部,是中国唯一的热带、亚热带半岛海湾城市。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海鲜产品更是闻名全国。湛江海陆空交通发达,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湛江还是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全市面积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宋景炎三年(年),宋帝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今湛江市区),对外贸易盛极一时。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后受唐人谢混诗句“人有水木湛清华”的启发,故改“椹”为“湛”,释“川”为“江”,使市名更有濒临海滨之意。

闻名全国名人有清朝我国驻美国第一任公使陈兰彬、粤西地区历史上唯一状元林召棠等。

:粤G。:。

肇庆市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东部和东南部与佛山市、江门市接壤,西南与云浮市相连,西及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和贺州市交界,北部和东北部与清远市相邻。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的楼阁式的砖砌宝塔德庆三元塔被当今古建筑界列为中国“古塔四绝”之—。江滨公园北回归线标志塔为中国大陆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全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秦前,肇庆属百越地。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现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南北朝时期(公元~年),设置高要县。隋开皇九年(公元年)省高要郡为县,置端州。北宋政和三年(3年),该地由端州升格改名为兴庆府。政和七年(7年),广东转运使燕瑛从北方父老口中得知,八十多年前西夏王元昊将首府兴州改名为兴庆府(即今宁夏银川市)。燕瑛认为大宋朝沿用西夏首府旧名,显属不妥,便提议改名肇庆,寓意“开始带来吉庆”。这一建议得到宋徽宗的认同,肇庆之名沿用至今。

闻名全国名人有广东的第一个状元莫宣卿、国民政府将军余汉谋、中国海军原副司令员邓兆祥等。

:粤H。:。

江门市

江门市,地处广东省的中南部、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西部。全市海岸线长公里,占全省的1/5。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侨乡文化独具魅力,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五邑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亚洲地区的约占20%,美洲地区的约占70%。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年,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江门市区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汇合处,蓬江北面的蓬莱山与江南的烟墩山对峙似门,故名“江门”。江门历史上属于新会县管辖,从元末明初形成墟集,明朝初时,已成西江流域商业重镇。年,江门设立海关,成为中国沿海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江门市区有“中国第一侨乡”、中国曲艺之乡(粤剧)等美誉。

闻名全国名人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中国的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清朝末年著名状师方唐镜、广东沿海著名海盗张保仔、民国时期电影皇后胡蝶,现代还有多位江门籍影视明星等。

:粤J。:。

茂名市

茂名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据史载,茂名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隋朝时设置茂名县。年设立茂名市,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陆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茂名市市名由来源于一个古代名人。潘茂名(年-年),晋永嘉末处士,今高州人,世居分界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高州府志》记载有:"晋永嘉中,有潘茂名者,入山遇道士弈棋,立观久之。道士曰:子亦识此否?对曰:入犹蛇窦,出似雁行。道士可其说。因语之曰:子顶骨贯生门,命轮齐日月,脑血未减,心影不偏,修炼则可轻举。授以黄精不死之方。遂于东山炼丹而上升"。潘茂名得道士传授,在这里"朝汲泉于此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终炼成大还丹和小还丹。潘茂名在粤西尤其是高雷一带救治百姓,扑灭瘟疫,后人感恩在多处建成庙宇供奉潘仙人,茂名因此而得名。

茂名土地肥沃,自古盛产荔枝等水果,唐朝著名诗人杜牧诗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的便是唐玄宗最爱的杨贵妃品尝茂名荔枝的情景!闻名全国名人有:以名字为市名的仙人潘茂名、维护祖国统一的巾帼英雄冼夫人、唐朝著名太监高力士等。

:粤K。:。

惠州市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之滨,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年12月设东江专区,年1月设立惠阳专区,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惠阳地区建制,分设惠州、东莞、汕尾、河源4个地级市。惠州市管辖惠城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年5月惠阳撤县改市(县级),由惠州市代管;至年3月又撤市设区,隶惠州市。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在今惠州市区及博罗北部一带,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个名叫"缚娄"的小国,但不久即在诸侯兼并战争中消失。近年曾挖掘出规模较大的"缚娄遗址。秦始皇33年(公元前年),在今惠州境内设有博罗县;隋开皇11年(公元年)岭南设有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唐代时粤东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年)这里为祯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为惠州府。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至今1多年,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惠州地处岭南,气候温暖,一年到头甜瓜香果不断,区内罗浮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东晋时期,葛洪在罗浮山行医炼丹,建庵著述,形成了金丹道教的神仙理论体系,罗浮山因此堪誉为宗教“岭南第一山”。被贬谪到惠州的唐朝著名诗人苏东坡曾作诗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闻名全国名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及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叶挺、辛亥革命元老廖仲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邓演达等。

:粤L。:。

梅州市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梅州是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达多万。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而台湾万客家人中,就有万祖籍在梅州。梅州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客都”,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客家菜之乡”之称,同时还享有“广东汉剧之乡、广东汉乐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温泉之乡、长寿之乡”美称。面积平方公里,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秦始皇设揭阳戍于揭岭飞泉径下,汉元鼎六年升格为县。东晋咸和六年(年)析龙川县设兴宁县,治所在今五华华城镇,属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年)析海阳县设义招县,属义安郡。南齐永明元年(年)析海阳县设程乡县,隋唐属潮阳郡。南汉乾和三年()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宋开宝四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另据《粤东名贤志》记载,因汉初梅绢跟随汉高祖刘邦破秦有功,封于该地,故改名为梅州,这是梅州地名首次出现。

闻名全国名人有客家人文始祖世界客属先贤的杰出代表之一程旼、共和国福将十大元帅叶剑英、南粤先贤黄遵宪、泰国前总理华裔客家人他信·西那瓦等。

:粤M。:。

汕尾市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汕尾文化底蕴深厚,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地,文化多元而兼容,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7个国家级、1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是国家稀有剧种,陆丰的滚地金龙、皮影戏、英歌舞、汕尾渔歌、海丰麒麟舞、钱鼓舞、河田高景等丰富多彩而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融入旅游,让汕尾更具魅力。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汕尾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汉平南越,置海丰县,为汕尾地区有县级建制的开始,距今已有多年。唐高祖武德五年(年),析海丰县东部置安陆县,至唐太宗贞观元年(),又废安陆县,并复海丰县,仍隶属循州。五代十国时期,循州改为祯州,汕尾随属祯州。宋天禧五年(年),因避太子赵祯名讳,改祯州为惠州。年改属粤东行政公署,年隶属惠阳专员公署,年12月划归汕头地区专员公署,年9月,又归属惠阳地区专署管辖,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汕尾市。汕尾原名“汕美”,以美丽滨海风光著称,故得“汕美”之名。因地处广东省南部末端,旧时曾俗称“尾省”,“尾”与“美”谐音,人们便逐渐把“汕美”称为“汕尾”。

闻名全国名人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彭湃、著名音乐家马思聪、民国十大军阀之一的陈炯明等。

:粤N。:。

河源市

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河源是京九铁路进入广东省的第一个城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城市。河源是客家人聚居地,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美誉。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秦于龙川置县。南朝齐永明元年(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属南海郡(因地处东江上游,为河之源头,故名河源)。南梁天监二年(年)属梁化郡,隋唐属循州,南汉乾亨元年(年)析循州分置祯州、循州,河源地区属循州。宋天禧五年(年)改祯州为惠州。明洪武二年(1年)循州并入惠州,河源地区在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

闻名全国名人有唐朝循州第一个进士韦昌明、岭南首第古成之、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阮啸仙等。

:粤P。:。

阳江市

阳江,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阳江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滨海城市,有平安城市、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风筝之乡等荣誉,素有北有潍坊南有阳江的南国风筝之乡称谓。阳江海资源物产丰富,阳江盛产鱼、虾、蟹、贝、三鸟、水稻、甘蔗、橡胶、海盐等。阳江土特产以“阳江三宝”最为著名,“阳江三宝”是指阳江豆豉、阳江小刀和阳江漆器。面积平方公里,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两阳初属其中的南海郡。公元前年,汉武帝新设合浦郡高凉县,政治中心在今阳东县大八镇古城。东汉末,两阳属东吴统治范围。公元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孙权将高凉县从汉时的合浦郡分出,设为高凉郡,转由广州管辖,下统三个县:安宁县(今阳江市区及其东部)、高凉县(今阳东区北部地方)、西平县(今阳东区白沙镇、江城区埠场乡、平岗镇、阳西县程村镇邻近部分地区)。公元年(梁大通元年)高凉郡从广州分出,连同杜陵郡、宁康郡、阳春郡等合设为高州,州治中心在今江城(从公元年至年),管辖今阳江市及茂名市的大部分地方。公元年隋政权把安宁县、高凉县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个新县阳江县(地名源于当地一条江叫漠阳江,阳江从此得名。)。在阳春郡中设阳春县。阳江县、阳春县从此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江、阳春属江门粤中专区。年2月10日,原阳江、阳春两县从江门市分出,新建为阳江市。

闻名全国名人有当代著名国画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等。

:粤Q。:。

清远市

清远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带上。南北相距千米,东西相隔约千米,边界线长0余千米。清远市土地总面积1.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10.6%,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春秋战国,清远地属百越(粤)。秦统一中国后,开发岭南,设置行政机构,清远市境南北分属南海郡、长沙郡。汉初,原属南海郡地归属赵佗建立之南越国。汉文帝年间(前—年)置桂阳县(今连州一带)。汉武帝元鼎六年(前年),置阳山、浈阳和含洭(浈、含今为英德市地)、中宿(今清城区和清新区地)四县。其时,桂阳、阳山、浈阳、含洭四县隶属桂阳郡,中宿县隶属南海郡。三国时,市境属吴国始兴郡。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年)朝廷撷“清波流远”的神韵,置清远郡,辖中宿、威正、廉平、恩洽、浮护五县,清远之名由此而成。

闻名全国名人有开清远学子进士之先例的唐代两度宰相刘瞻、北宋年间双双同登进士第陈铨和陈铸兄弟、清末科榜眼书法家文章家朱汝珍、清代“精通方脉、确断生死”的名医陈廷佐、北伐名将陈可钰等。

:粤R。:。

东莞市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东西长70.45公里,南北宽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平方公里。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年)立县,初名宝安,隶属东官郡。唐肃宗至德二年(年),因地处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制作草席的材料)而更名为东莞,县治从芜城(今宝安南头)移至到涌(今莞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年)分东莞的香山镇立香山县(今中山市);明万历元年(年)将东莞守御千户所、编户五十六里立新安县(今深圳市),东莞地域随之缩小。清沿明制。民国期间,先后隶广东省粤海道、粤中行政区、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年10月17日,东莞全境解放。先后隶属东江行政区、珠江专区、粤中行政区、惠阳专区、广州市、佛山专区。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将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

闻名全国名人有明朝末年名将袁崇焕、清光绪进士陈伯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蒋光鼐、近代中国第一张新式大学文凭的获得者王宠惠等。

:粤S。:。

中山市

中山市是中国5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华侨之乡的美誉。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中山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第5的经济总量,并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被称为广东四小虎。面积平方公里。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中山古称“香山”,据唐朝《太平寰宇志》记载,其境内的五桂山多产奇异花卉,香溢数十里,故名香山。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孙中山的故乡香山县易名为中山县。前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后,中山属南海郡番禺县辖地。三国时,中山属于吴国领地。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永初元年(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中山属东莞郡辖地。隋朝开皇十年(年),中山属宝安县(古东莞县)辖地。唐朝时因为中山盛产海盐,官府开始在今珠海市山场村设立了名为香山镇的军事营镇。北宋元丰五年(年),设立香山寨,后升级为香山县,中山始有县级行政区划,此时的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辛亥革命后属广东省。年(民国14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县。年后,先后属珠江、粤中、佛山地区。年3月12日内务部批准设立石岐市(省辖市),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岐市,将原石岐市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中山县。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撤县改市(县级),由佛山市代管。年1月7日升为地级市。

闻名全国名人有南粤先贤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孙中山、中国早期影星阮玲玉、明万历进士何吾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郑健超李焯芬等。

:粤T。:。

潮州市

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潮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潮文化”的发祥地。历代以来,潮州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领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年,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三阳志》载:“潮州于禹贡为扬州之域”。饶宗颐《潮州志》说:“潮事最古可证者,当肇于嬴秦之戍揭岭。”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在南方辟建桂林、南海、象、闽中四郡,当时的潮州属南海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开南海郡六县,潮州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年)设立的义安郡,便是潮州的前身。其郡治所在的海阳县,就是今天的潮安县,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年)。潮州一名的出现在隋朝初年。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年)废义安郡,设义安县。翌年,改郡为州制,并以“潮水往复”之故,命州名为“潮”。其后,随着朝代的更迭,潮州一名又几经变化: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年)改称义安郡,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年)恢复州制,潮州的名字第二次出现。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年),废州置郡,潮州改称潮阳郡。这一名称沿用了十六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所说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陈尧佐《送人登第归潮阳》诗中所说的:“海滨邹鲁是潮阳”,就是沿用这个称呼。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年),又改郡为州,潮州一名再次起用并从此固定下来。此后,终唐一代,历宋、元、明、清,潮州相沿为郡、州、路、府的治所,成为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闻名全国名人有二十世纪华人首富李嘉诚、当代国际著名汉学家饶宗颐、国际著名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学术权威孙大文、现代潮商代表人物之一马化腾等。

:粤U。:。

揭阳市

揭阳,潮汕三市之一地级市,地处广东省东部,榕江从市区穿梭而过。揭阳是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总量居粤东五市之首。揭阳素有“海滨邹鲁”、“国画之乡”、“小戏之乡”、“龙舟之乡”、“华侨之乡”之美称,是潮汕文化的发祥地,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侨乡,有华侨多万人,遍居世界各地,还有归侨、侨眷万人。全市面积平方公里。年,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揭阳是粤东古邑,是广东省最古老的县份之一,见诸史载已有余年,境内榕江流域地区曾是古粤东、闽南的区域中心和潮汕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隶属百越地。秦时隶属南海郡揭阳县,因县西北秦戌五岭之一的揭阳岭而得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汕、兴梅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方。以后几经复废,至北宋绍兴十年(年),又设立揭阳县。明代揭阳属潮州府。清代揭阳属惠潮嘉道潮州府。新中国成立后,揭阳县先后隶属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市。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揭阳县,建立地级揭阳市。

闻名全国名人有明朝尚书郭之奇、黄奇遇,清代杨世达、武状元林德庸、直隶总督郑大进、抗日名将翁照垣、民国著名学者、作家许地山等。

:粤V。:。

云浮市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全市土地面积7.11平方公里。云浮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内主要河流罗定江(又称南江)、新兴江均大致呈西南——东北流向。西部、西南部、东南部与邻区、邻市俱以山岭为界,唯北部以西江为界。在总面积中,山区面积占60.5%,丘陵面积占30.7%,是典型山区市。年,全市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据史载,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先秦时期,今云浮市境为百越地。秦时大部分地区隶属桂林郡地,部分属南海郡地。?两汉两晋时期汉初,市境属南越王国。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设临允县(县治在今新兴县境内),为今市境内最早建立的县级建制。在其后的历史变化中,市境曾先后设立州、郡、县三级建置,名称多有变换。“云浮”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唐朝。《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武德四年(年)设勤州,天宝元年(年),勤州改称为云浮郡,这是“云浮”地名的由来。年4月5日,设立地级云浮市

地处,闻名全国名人有等。

:粤W。:。

得闻与你一气看完全国各市由来远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gr/8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