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540736.html年10月,《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提出,支持阳江海陵岛等区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海陵湾重点发展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体验旅游等。随着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建设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阳江海陵岛与珠海横琴岛结成对口帮扶关系,海陵岛势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海陵岛开发建设,探索建设国际健康旅游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特编制《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年)》。
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
▼
本规划是对《海陵岛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产业发展重点的完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产业发展和合理布局的引导性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海陵岛主岛和外围列岛,面积.61平方公里。规划近期至年,中期至年,远期至年。环境优美的海陵岛
▼
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带动海陵岛发展
年3月,国务院批复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海陵岛可以借助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创新旅游体制机制,承接珠海的旅游资源外溢,打造与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差异化的旅游功能,与珠海形成互补,共同提升珠江西岸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目前,横琴已经投入近千万,以旅游产业为重点帮扶方向,紧紧围绕《经济开发试验区-年工作计划》,促进海陵区大旅游产业的延伸拓展和层次提升,多渠道推动海陵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珠海横琴新区
▼
珠海本身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有长隆等全国著名的重点旅游项目,且位于珠三角中心,地理优势和旅游产业优势明显。未来,阳江海陵岛仍需要加强与横琴自贸区的合作,利用自贸区对外开放的优势,吸引国内外游客到海陵岛,推动旅游产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吸收横琴自贸区的外溢效应。珠海以跨区域产业共建对口帮扶阳江,深化了“珠中江+阳江”区域经济合作,强化了阳江市经济“造血”能力,为海陵岛产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海陵岛能够承接珠海旅游资源的外溢效应。数据来源:海陵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
“海丝”文旅自贸试验区
依托优良的海岛旅游资源和“南海I号”海丝文化资源,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将海陵岛全域整体作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个片区。引进国际品牌促进旅游高端化发展。引进世界顶级休闲度假品牌对景区景点进行全面改选升级,引进高端旅游综合体、特色主题公园、水上飞机等,加快现有旅游产品提档升级。举办国际涉海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发海上体育运动、潜水、冲浪、垂钓、低空飞行等新兴旅游产品,丰富高端旅游产品供给。发展文化旅游推动文化产业繁荣。举办世界海丝论坛、海丝文化博览会、海丝文化艺术节、世界海丝集市等海丝文化旅游会展活动,弘扬海丝精神和文化;开展乡村旅游开发,深度挖掘本地文化,推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本地特色,展示性、表演性、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展面向全球的保税文化艺术品展示、拍卖、交易业务,支持发展文化产品仓储、设备租赁、产品展示、中介服务及外包、衍生等服务,持续繁荣区域文化产业。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国际化发展。放宽旅游从业人员限制。支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法定认可的导游、领队经海陵岛试验区旅游主管部门培训认证后,换发证件,在海陵岛试验区内执业。支持在海陵岛内居住一年以上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报考导游资格证,并按规定申领导游证后在大陆执业。支持境外文化演艺团体(人员)在海陵岛开展业务(就业发展)。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对境内游客实施较大额度的离岛购物免税政策,对境外游客实施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支持旅游商贸产业加快发展。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允许实施保税备货。争取开展外汇小额消费和小额外汇兑换业务。运用多种策略促进融湾发展
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
一、是发挥节庆活动影响力,发挥海陵岛在南海开渔节、休渔放生节、国际风筝节及旅游文化节等海洋民俗活动和节庆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挖掘“南海1号”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二、是扩大港口合作,探索与沿线友好城市共建港口联盟。三、是重点借助交通基础设施进行融湾,借助双向四车道、时速达到公里的海陵岛大桥于年底建成的契机,进一步强化海陵岛与阳江市区的联通,强化陆路与大湾区的链接,让海陵能够快速接纳全国各地的游客。深湛铁路
▼
同时,深湛铁路的开通使得海陵岛依托高铁接受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实现2小时到广州,2.5小时到深圳,标志着海陵岛正式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另外,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将于年建成,途经海陵岛,辐射海陵湾港区与大角湾风景名胜区,海陵岛借助滨海旅游公路吸引大湾区内部客源,提升旅游影响力。深中通道预计年建成通车,促进大湾区东西两翼的互联互通,大大提升海陵岛对湾区东部市场的辐射。“旅游+”产业
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健康旅游产业向关联产业渗透,实现产业协同发展。重点推进“旅游+会奖”、“旅游+总部经济”、“旅游+互联网”、“旅游+教育培训”、“旅游+农业”、“旅游+渔业”、“旅游+林业”等产业发展,培育符合全域旅游特征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新技术,最终形成“旅游+”大产业格局。“旅游+”产业
▼
打造“一带一轴”海陆统筹
一带:海陵区滨海经济开放发展带。此带也是整个阳江最南部主要滨海经济发展带。通过深入激活中心渔港、大角湾、南海I号、海丝博物馆、十里银滩、国家海洋旅游区等项目,将此带打造成为海陵岛乃至整个阳江最有活力的滨海开放型经济发展带。一轴:海陆统筹发展带。该轴通过海陵岛两大对外桥梁通道连接江城区,同时,在海陵大桥附近叠加通用航空机场(直升机起降点)、东边的海湾大桥叠加轨道交通站点之后,打造成为岛内复合型的交通枢纽,并由这两大交通站点向南部延伸到海陵区综合服务中心(新的行政服务中心),通过这条由北向南的交通主通道,形成海陵区的海陆发展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整个阳江对外发展和海陆统筹的主要接口。通过该轴,向北进一步对接阳江中心城区乃至大陆资源要素,向南对接海外资源,并进一步统筹岛东东西的整体开发。“一核四点、六片协同”的总体空间格局
一核:综合服务核心。依托海陵区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便利的公路、通用航空及轨道交通的便利性,进一步促进行政中心等公共服务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集聚,打造成为海陵区集行政、旅游服务及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发展集核。四点:打造四大具有集聚效应的四个片区级功能节点。分别为岛北的通用机场、轻轨站点,岛东的海洋旅游中心,岛西的中心渔港及大角湾周边的传统旅游要素,通过这四个核心功能节点,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片区经济核心节点。六片:
(1)是TOD经济发展片。借助两座跨海大桥、通用机场和轻轨站点在岛北区块较为集中分布的优势,集中打造TOD经济发展片。通过打造航空小镇发展航空经济,借助人流较为集中的优势,发展成为海陵区游客集散中心。
(2)是岛东传统文化观光片。重点建设太傅文化公园、金沙滩旅游度假区等。借助较多的宋代文化遗存,探索集中打造具有宋代风韵的传统文化旅游区。同时,以飞沙滩、国家海洋旅游集聚区等功能节点,集中打造具有现代海上风情的历史文化观光区。
(3)是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重点建设大角湾国家AAAAA级旅游区、华夏文化大观园、北洛湾乡村俱乐部、闸坡渔港休闲渔业基地、游艇基地、阳江国际帆船港、疍家文化村、飞鹅岭文化公园等。
(4)是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重点建设银滩海陵岛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洋历史博物馆、海陵岛国家海洋公园等;
(5)是岛西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片。借助现有的海洋工业,集中发展为轻型海洋产品加工、设立海洋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加大对海洋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
(6)是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该片重点建设草王山生态公园、山地自行车赛道、北金湾旅游产业园区等。
总体功能布局
▼
构建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的功能布局
按照集中成片的思路,结合海陵岛基础禀赋、产业基础、海洋产业、旅游产业及海岛型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珠海横琴对口帮扶海陵岛的优势和借助交通优势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导向,海陵岛的产业功能布局总体上根据海岛健康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集中布局以下几大产业。——海岛健康旅游产业
1
集中布局南部滨海开放型经济发展带三大片区。
依托海陵岛优质的海滩和海洋历史文化资源,以十里银滩、“南海1号”、海洋历史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大角湾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为中心,重点发展滨海休闲度假、邮轮游艇旅游、渔家风情、康体养生、海上运动等集餐饮住宿、休闲观光、游乐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打造滨海旅游产业集聚示范区。
以滨海旅游为带动,充分利用城区近郊的温泉、水库等生态资源,发展大型游乐、健康休闲、生态旅游、商务旅游等项目。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和配套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将海陵岛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具有南中国海洋风情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重点布局五大类
2
重点布局五大类
一是旅游+绿色农业。集中布局在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鼓励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打造有机生态农业展示基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积极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二是旅游+休闲体验农业。集中布局在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围绕农耕文化、疍家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元素,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创建一批展示田园风光、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的农业园区,鼓励发展建设农家乐、渔家乐项目,重点在埠场、海陵岛等区域建设若干集体验、养生、观光、娱乐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项目,推动观光农业和农事体验等新型业态发展,提升海陵岛农业用地经济效益。三是旅游+商贸服务。集中发展在岛北TOD经济发展片、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建设数个商业街、连锁超市、百货商场、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大型集贸市场等,构建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现代商业服务网络,打造粤海陵岛域性核心商圈,重点发展一批专卖店、品牌店、特色店以及城市综合体等,打造品牌五金刀剪、特色美食等商业一条街。四是旅游+电子商务。可重点考虑配置于滨海开发型经济发展带各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市场,在五金刀剪、纺织服装、特色食品与海产品、休闲旅游等领域构建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积极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促进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加快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规模化发展,促进移动电子商务普及深化,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鼓励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五是旅游+总部及创意产业。集中布局在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特别是应围绕公共服务中心,配置于综合服务核地区,其次考虑岛北通用机场和轻轨站点等TOD发展片,做强海陆统筹发展轴,引领海陵岛经济形态高端化。鼓励发展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广告设计制作、演艺影视、动漫和网络游戏、音乐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促进创意产业与制造业互相渗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结合阳江五金刀剪、“南海I号”及海上丝绸之路等特色文化,创作文化艺术精品。利用国际刀剪博览会、风筝节、南海开渔节等活动,加强文化创意特色文化产品和成果的宣传推广。——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3
发挥海陵岛海岸线长和国家级、省级渔港优势
加快发展海水健康养殖业,推进节约型、生态型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以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深水网箱养殖为主要形式的设施渔业。发展远洋渔业,建立外海生产基地,扶持壮大若干装备先进、适应深海作业的远洋捕捞船队。加快建设海产品交易中心,打造区域性海产品交易重要平台。
在布局重点上,一是海洋生物医药可重点考虑岛东片区。二是基于现有的海洋渔业、渔业初加工等海洋工业基础,海水综合利用和高端渔业可综合考虑放置于岛西现代海洋经济片。海洋新能源产业,应结合国电阳江海陵岛风力发电项目、海陵风电等项目为载体,空统筹布局于岛西现代海洋经济片、岛中生态及乡村特色旅游片和滨海开放型经济发展带。
总体产业布局
▼
01
近期目标(至年)
实现经济总量平稳增长,旅游资源重新优化整合,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特色农业、生态渔业发展等长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30:5:65,旅游收入突破亿元,国内外旅游总人数突破万人次;
海洋生物医药、滨海清洁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引进国内或国际知名医疗或康养机构1-2家,康养医疗、文化创意、现代物流、滨海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初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生活圈。
02
中期目标(至年)
实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地区生产总值96亿元,三大产业结构为24:4:72。旅游收入达到亿元,旅游总人数突破万人次。
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或康养机构10家以上。形成南部滨海风情度假区、银滩海丝文化旅游区、闸坡渔港小镇旅游区以及岛东主题乐园旅游区、岛中海岛田园旅游区、岛北航空小镇及儿童主题乐园旅游区相互协调的旅游功能格局,岛西海洋新兴产业区发展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以蓝色海谷科技岛等载体为依托的海洋生物医药、康养医疗、海洋新能源、海洋科技服务等现代海洋科技产业体系,成为粤港澳海洋科技合作示范区;产业集群规模成本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产业布局框架初步构建,国际健康岛初见雏形。
03
远期目标(至年)
经济总量快速扩大,国际健康旅游岛、海陵旅游自贸试验区初步建成,成为国际知名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亿元,三大产业结构为19:3:78。旅游总人数突破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亿元。
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康养及大健康旅游机构达到20家以上。高端旅游、商务会展、健康养生以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休闲渔业、观光农业等成为产业主导;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国际化合作程度较高,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海洋新兴产业集群,达到国际一流的滨海生态、健康旅游区水平。
海陵岛产业发展目标
▼
(来源: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