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丨阳江人炣饭

先说一段故事:从前有一条村,村里住着三大姓:林、梁、柯。

出于避讳的原因,各自在日常口语中都尽量回避自己的姓氏谐音,例如:姓林的人把“淋菜(即给菜地浇水)”叫做“泼菜”而避开“林”字的谐音。姓柯的人则为了回避“柯”字而把做饭说成“煲饭”,其余的话语则没必要回避,照说“淋菜”。当然,姓林和姓梁的也照说“炣饭”。这样一来,其他两姓就不爽了,于是姓柯的也不说“煲饭”了,直接说“量米”;姓林的毫不忌讳地说:“炣饭”或者“量米”,姓梁的当然也会说“炣饭”和“淋菜”了。

不过,这篇文章主要是说说“炣”字。其实,炣不等于柯,只是同音罢了,以至于现在的阳江人在网络上打出的阳江方言都是“柯饭”,这样一来就真的冒犯姓柯的了。

在阳江话里,很多方言都表达古汉语的原意,如上期所说的“餸”以及以前说过的行就是走,走就是跑等等,当然“炣”也不例外。

炣,从火,表示与或有关;可声,表示这个字念可音。令人费解的是百度百科的解释:“炣,本意火。”难道是仓颉理不直舌头而把“火”念成“炣”?

显然不可能!古人造字是很严肃的,不像现代人那样拿汉字开涮,神马、童鞋、杯具、酱紫,乱七八糟的,古人不会造两个意思完全相同的汉字。例如:蠢是蠢,笨是笨,不可能“蠢的本意是笨,笨的本意是蠢”,而是为了区分蠢与笨而造出两个字:蠢是没有方向、目的的乱作为,笨是脑瓜不灵活。

因此,炣的本意应该是:用火做饭。

这就很容易解释阳江话和潮汕话至今仍然把做饭叫做“炣饭”的原因了--古汉语的沉淀。

炣不同于煮。“煮”仅仅指水和食材一起放到容器里用火烧的做法,而“炣”则包括了用火作用于特定容器(如锅)做出的所有食物(即不包括烧烤、泥(炭)焗),煎炒焖炖蒸煲煨煮炸,不管有水的蒸煮还是无水的干煎,都是炣出来的。

所以,对于做一顿饭来说,“煮饭”不如“炣饭”贴切。

林敬翔原创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有效的药物
白颠风早期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gr/1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