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名人陈醉中国现代裸体艺术研究

融入生命的绘画让我陶醉   他是中国现代裸体艺术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追求精神,打开了这扇千百年来在中国被视为“禁区”领域的研究大门。他说,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而可以做梦的时代,自己的每滴血、每滴汗都留在了愿意流的地方,所以不管是曾经穷七年之功独自“拓荒”的岁月,还是日后数十年坚持伏案研究的日子,都未曾觉得酸苦。他就是陈醉,阳江籍著名学者、书画家。陈醉陈醉,原名陈国昭,因为绘画早已融入自己的生命,沉醉于艺术的殿堂中,所以取名叫陈醉。在中国美术理论界,提到陈醉,无人不晓。上世纪80年代,其代表作《裸体艺术论》的出版,奠定了他“中国现代裸体艺术研究之父”的地位。   10月9日,趁着陈醉受邀回乡办画展和讲学的机会,记者抓住机会采访了百忙之中的他,听他畅谈自己的艺术成长之路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家庭熏陶父母习书好文给予书画启蒙   陈醉年出生于阳江江城攀桂巷。这里靠近中山公园,陈醉少时经常在周边玩耍,他日后关于家乡的画作中,不乏中山公园、大榕树、南恩路等场景,家乡的一草一木深深烙在他的记忆里。   说起对绘画的痴迷,陈醉说,主要是幼时受家庭的熏陶。陈醉可谓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黄埔军校六期学生,母亲则是在中山大学学习过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因父亲军人的工作特性,陈醉出生后便随父母辗转生活于广州、南京、上海等地。   在陈醉的记忆里,父亲十分爱好书法和篆刻,且要求他从小练习书法;母亲则对文学充满热忱,将对征战在外丈夫的挂念,吟在一首首边塞诗中。家庭浓郁的艺术氛围,深深感染了少年时期的陈醉。陈醉说,自己日后书法入画的特色,离不开幼时练习书法打下的童子功。   陈醉青年时学怀素的狂草,还学黄庭坚的行草。其他如篆书、隶书、楷书也都有一定的涉猎。所以他擅长于用狂草来画人体,这是一般画家达不到的,因为一方面要有书法用笔的功力,另一方面还要有写实造型的基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画成这样的裸体艺术作品。翻开陈醉的画作,他的笔墨很简洁,又很随意,一方面是怀素狂草的流风余韵,另一方面还渗透了他的独特风格,这都得益于他的书法根基。   “蓝天碧海万绿葱,椰林高挺傲台风。”在陈醉的画作中,不乏诗词的题写,使得画作更有意境,他深厚的文学功底由此可见一斑。少年立志一中艺术氛围浓厚报考文史

  中学时期,陈醉跟随父母回到故乡阳江生活,并进入阳江一中学习,结束了幼时奔波的日子。采访中,陈醉多次提到自己的母校,他说,阳江一中是一所了不起的中学,在这里,他明确了自己日后的志向:当画家和作家。

  “当时学校非常注重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爱好。”陈醉回忆起一中活跃的艺术氛围,仍念念不忘。他说,当时学校成立有多个课外兴趣小组,爱好文学和绘画的他分别报名参加了文学组和美术组,这给了他学习知识和展示才华的机会。陈醉那时候虽然还只是一名中学生,但得益于校长对文艺特长的重视,经常给他们“开小灶”,教授他们绘画技巧。   当年报考大学,分理工、医农、文史三类进行报考。陈醉数理化成绩不错,很多人认为他会报考理工,但他坚定志向,报考了文史类,并成功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专业。“因为上海戏剧学院既有文学专业、剧本专业,又有美术等专业,当时感觉自己鱼和熊掌兼得,甚为欢喜。”陈醉笑呵呵地说。命运多舛求学深造之路曲折信念不灭

  年,18岁的陈醉离开家乡远赴上海,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陈醉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命运的转折。当时的大学老师是刚留苏回来的教师,这让陈醉系统地接受了新鲜且丰富的美术学知识,开阔了眼界,打牢了自己的学问基础。

  由于家庭出身的问题,年大学毕业后,陈醉被分配到江西省文化局下属的话剧团。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绘画创作受到一定限制,但陈醉仍未丢掉手中的笔,他成功地策划和组织了“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0周年展览”,使之成为江西省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后来,陈醉被下放到井冈山山区的农村,度过了两年颇为艰苦的日子。“挑石头、种地、运木头,啥脏活累活都干过。”虽然外表文弱,但陈醉内心深处却十分刚毅坚韧,忙农活之余始终未曾放下手中的画笔。两年后,他被借调回江西省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和创作工作。年,陈醉被正式调回江西省原文艺学校,走上讲台,从事教学工作。他认为,这是自己第二次命运的转折。   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考制度,给陈醉的人生带来了第三次命运选择。他萌发了考研重新求学的念头,并毅然报考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陈醉告诉记者,这是他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关键选择。为了筹措考试旅费,刚结婚的他,把家中惟一值钱的一台元的缝纫机卖掉,拿其中50元去上海初试、元去北京复试。在江西十几年持续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他成功了。考试通过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充满着风雨过后迎来彩虹的无限喜悦。冲破禁区穷尽七载光阴研究裸体艺术   迈上更高台阶的陈醉,十分珍惜在高校的学习机会。大学四年,他打牢了绘画的根基;研究生三年,他侧重于从理论上做研究、做积累。“做研究生的这三年,眼界完全不同,看的面更广,   陈醉说,当时翻开欧洲艺术史,代表作中不乏裸体艺术的创作,文艺复兴等几个美术史上的关键点,也有不少关于裸体艺术的重要作品。但翻看中国美术史,这一领域无人问津,这种国外与国内艺术成果的鲜明反差,深深地刺痛了陈醉的心。他暗暗下决心,毕业后一定要冲破这无人敢触碰的禁区,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去填补国内这方面的空白。   研究生毕业后,陈醉立马投入到裸体艺术研究中。身边亲朋好友怕他栽跟头,轮番劝诫他选择稳当的研究课题,但始终无法阻挡陈醉极强的探求欲和事业心。当时没有照相机,他就通过临摹来收集资料;国内中文书籍无任何参考资料可借鉴,他就想尽办法从有限的外文版图书中找寻相关内容参考。陈醉说,当时自己最大的担心,首先是怕“零”基础的领域,自己没有能力研究出像样的成果;其次是怕书写出来后,没有出版社愿意担风险来出版。   年,经过七年的艰苦努力,《裸体艺术论》终于成书出版,成为中国研究裸体艺术“第一书”,并且立即引起轰动。一时间,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仅年一年之内,该书累计印刷三次共计20万册,一本学术著作在当时达到了一书难求的地步,实属少见。也因为如此,年被舆论界称为“陈醉年”。之后,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广泛   坚持理论研究的同时,陈醉从未放下过画板。科研、创作是陈醉艺术生命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得益彰。其画作个性鲜明,风格隽永、大气,富于学者风范,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作品不论中、西,都注重传统精神与现代观念的融合。拳拳赤子身在京城心系故里传承弘扬家乡文化   离乡数十年,随着年龄的增大,陈醉对家乡的情感愈发浓厚。陈醉满含感情地说,家乡是自己的根,没有根系的营养,就没有自己日后的成就,阳江是“书画之乡”,文化氛围浓厚,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艺术骄子和各类专家,他倍感自豪。   离开故乡后,陈醉多次回乡写生、采风。这个习惯从大学时期到现在从未中断过。年,陈醉首次回乡办个人画展,受到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此次再回家乡,陈醉与多位阳江籍著名画家在市美术馆举行了联展。讲学办画展之余,重游故地,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那古朴的房屋,小桥流水的景象,都让老人十分怀念。   陈醉身在京城,依然心系故里,不忘宣传家乡。在他看来,阳江的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蓝天白云、沙滩海浪和饮食文化等都是阳江的财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很幸福。“世界美食在中国,中国美食在广东,广东美食在阳江。”陈醉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开心自豪。他表示,家乡的特色文化,应当传承发扬,而他也会为此继续尽己所能。

来源

阳江日报

文字

黄仁兴赵慧

注意啦!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白癜风怎么诊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gr/1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