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鲁探源之滕州历史地理志二

一、白水河 即界河也。在城北三十五里。出龙山之麓西,流至界河驿,会邹之白水,有白河之名。西流五里,有小白桥,跨之,桥小而工。相传唐时建也。又折而南,径染山前西南潴,为郁郎渊,亦曰温水湖。又西纳圣母池,水至桥头,入于漕。

北沙河 在城北十五里。出邹之峄山,南流径龙山后绕出其左。又南径龙山前至于周林纳七里泉水。又南至于洪疃。分为二支,一至休城南,至马家口,入于漕。一趋休城北,纳大具泉。又西受北石桥泉水。又西会白水,同至桥头入于漕。

南梁河 出城东北十五里。趵突荆沟,二泉会而为一。西南至于洪村,过黄山桥,折而南三里馀,复转而西,过跻云桥。又西经旧滕城北西南,流折为九曲,西纳绞沟泉水。又西会漷河,过满家河,入于漕。《水经注》曰:蕃县东北,平泽泉若轮焉,南邻于漷,亦谓之西漷水。首受蕃县西注山阳,胡陆二水皆由沛入泗。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云:蕃县有南梁水,曰南梁者,以过蕃县之南也。

漷河 即南沙河。去城南十五里。春秋鲁取邾田,以漷水为界,即此水也。源出述山西南麓,西流过祝其城,会黄约山诸泉水,折而南,过凤凰山东,纳龟步水。龟步出连珠山,西过欧家峪,至于凤凰山,入焉。又南至华盖山,折而西,受石沟水,石沟出巉山瀑布,由青龙山东南至于宝峰山、马山,径石沟入焉。西至梁山村,而南过沧浪渊入焉。又南至于沧沟。又西过沙河店至于黄甫坝。又北趋赵沟,同为漷河西会南梁水入于漕。按齐乘云南有薛水,即漷水出州东高山。春秋杜注云漷水出东海,合乡县西南,经鲁国至高平湖陵县入泗盖此水也。《邑志》辩其不然,以为《水经注》梁水南邻于漷,即今漷水也。薛去南梁远,中隔石桥泉河,安得邻之。为薛水为古漷水,远矣。齐乘又云有沙河水出自邹峄山,皆西南流至山阳湖,与南梁相合,同入于泗,名三河口。《邑志》亦辩其不然,以为源自峄山者,北沙河也,西南流入泗者,则南沙河乃漷水也,旧入三河口初,不与南梁会,自漕河东徙,遏其南流而北出之,赵沟始与南梁相会,不复入三河口矣。《邑志》所述当必有据,今并从之。石桥泉河 在城南三十里。出官桥东北平地。其上有石桥跨之,西过薛城北,又绕其西,西南流从三河口,入于漕。

薛河 在城南四十里。出宝峰山东,诸泉汇而为渊,谓之西江水。南流过青莲步,复折而西,纳永丰凤凰二泉。又西至于薛山,名为薛河,受悟真岩茶泉水,循岩而南,至于云龙山,会东江水。东江出自湖陵山,西流至吴戬山下伏不见,至柳泉涌出,至观山前潴为濯华渊,至于云龙山,入西江水,同为薛河。南过故昌虑城南陶山下潴为刁潭。又西纳玉华三山泉水,西南径丰山,东过官桥,而西径故薛城南。又西至于东邵,入于微山湖。按薛水故经山阳湖,从金沟入泗,漕渠东徙,恐沙为漕害,筑石坝于东邵,遏之南流。又恐水为坝害,别开支河于奚公山西,导入南明河。

南明河 在城东南十里。源出峄县黑风口诸山泉。西经梁山,又西过奚公山,受薛河支流,同为明河。又西径白山,入微山湖。

泥沟河 在城东南百一十里。源出白马山西平地,西南流过沙沟,入吕孟湖。

小沂河 在城东北百二十里其源有二,一出曾子银峪诸山泉,西流经太白山,受瀑布水至彭庄集。一自牛坂山东流,受樵山瀑布水,亦至彭庄集。两水会合,同为沂河。北至于蒙山东,折至沂州,土人皆呼为沂河。郑康成、桑钦、郦道元言沂水源名不同齐乘云,沂水南至沂州城东小沂水,西来入焉,此适为小沂河也。彼特见宋修沂州城。碑云:大小二沂环流外转,而小沂湍悍于西北。遂言其源出蒙山西,而不知其源于滕境也。

三里河 在城北三里。其源出城东北四里而绕过城北,西至大颜村,受七里之柳泉水,又西至李家口,入于漕。

泉河 在县东南二百二十里。其源出茱萸山西寿圣泉,西流入徐州境韩家山,入于泗。

小白河 出城北龙山径城西四十五里。过小白桥西,南流过鱼台县界,入于阳城湖。

百中河 在城南八十里。源出百中社,南流十里,会三里湾河,折而西,流至留城,入于漕。

二、滕县城 按《县志》:城池魏隋以前皆理城西,今称故县城,盖魏隋郡城也。唐宋降为县,更筑而小之,金元因之旧惟土城。明时洪武二年,指挥唐某者,甃以砖石,知州薛原义创修梁坝,引梁溪水由黄山桥入池。成化八年,知县郁亨、千户钟理增修,城土阔三尺,高二尺,女墙楼橹多所增饬,周五里许,高三丈五尺。地震城崩,砖石尽倾,门楼四池深一丈五尺,广三丈五尺,浮桥四复浚,引梁溪水入之城隍,映带颇胜他邑。

三、滕县

黄山桥 在城东北隅。跨南梁支流之引入城隍者。

跻云桥 在城东南一里,旧名斗子桥。跨南梁河,不知创始。嘉靖十四年,知县郭石重修,数年圮。万历十年,知县杨承父增修。

三里桥 在城北,跨三里泉河一券。

七里桥 在城北,跨七里泉河一券。

北石桥 在城北二十五里一券。

南石桥 在城南三十里一券。

官桥 在城南四十里。建自隋时,近桥东,沟中蹋出一断碑,盖隋开皇八年也。止有上半三分之一,其字楷古,虽非名笔,然无剥蚀,可读。其下半求之不得,惜哉。明时正统间,知县罗斐重修建九券,高四丈,今圮。

霸陵桥 在薛城南。相传孟尝君建,非也。或名始自孟尝君耳。

公孙桥 在城东南三十五里。坚致,俗传公孙弘建者,亦误。

中万桥 在临城驿南。

北镇桥 在泉河社故县集北,亦古桥。正德间重修。

合娘桥又呼为韩梁桥 在城西三里。其义未详。

小白桥 在城西四十五里,跨小白河一券。而工力坚致,相传唐时建。其馀大吴桥、辛庄桥、九老桥又呼为姜家桥、苏家桥、东仓桥、西仓桥、焦家桥皆居民随便修建者,不备书。

李公桥 在城南二十里沙河店。崇祯元年署印府同李洵璀创建,今圮。

奋鹏桥 在城西四十五里奎子村西。崇祯二年,生员孙丕昭建,教谕赖国章有记。

蒋志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zz/9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