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d/171220/5945933.html
12月24日
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
关于公开征集《潍坊市中心城区休闲体系概念规划(含中央休闲区核心区实施规划)》公众意见的公告及批前公示
中心城区休闲体系概念规划曝光
潍坊新一轮城市发展重点聚焦“三区一中心”,城市结构由东西单一结构向东西、南北十字结构转变。积极推进中央休闲区建设,对潍坊进入现代化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潍坊中央休闲区将集中发展休闲产业,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能级,打造现代化城市标志区域和城市文化展示窗口。
规划范围
1、中心城区休闲体系概念规划范围 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区域,规划范围约平方公里。 2、中央休闲区城市设计范围 中央休闲区规划范围西至月河路、向阳路,南至胜利西街、健康西街,东临四平路,北至福寿街,规划面积约3.79平方公里。 3、四个重要节点范围 节点一:东大街和北马道道路特色化提升改造项目,规划总长度约米; 节点二:通济门街、后所街等街区改造提升项目,规划总长度约米; 节点三:原渔人码头地块规划设计项目,规划面积14.1公顷; 节点四:杜家庄地块改造规划设计项目,规划面积11.48公顷。中心城区休闲体系概念规划
1、规划定位与目标 规划提出引领水绿交织的生态休闲之城、开创数据支撑的智慧休闲之城、展现特色魅力的文化休闲之城的总体定位,最终打造成环渤海品质休闲示范城市的总体目标。 2、规划布局 以“绿色生态、多元活力、文化慢游、智慧共享、品质生活”五大理念为宗旨,重构潍坊休闲体系新格局,形成“一核、五心、一轴、一环、三带、多节点”的城市休闲空间体系结构。“一核”指城市中央休闲服务核;“五心”指中央商务休闲中心、中央创新休闲中心、市民文娱休闲中心、南苑文旅休闲中心、奥体会展休闲中心;“一轴”指白浪河城市印象休闲轴;“一环”指城市郊野生态休闲环;“三带”指虞河城市生态休闲带、青银高速生态休闲带和胶济铁路生态休闲带;“多节点”指建设多个城市休闲节点。 3、休闲体系建设 规划潍坊休闲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休闲空间、休闲产业、休闲服务、休闲交通四大板块。 (1)均衡宜人的休闲空间 规划以水为脉,以绿为基,廊道串联,构建城市蓝绿体系;依托大于河湿地公园、浮烟山森林公园、城市郊野公园等,构建一条城市郊野生态休闲环;通过划分特色休闲主题区、疏通滨水慢行健康道、建设滨河生态景观路、做亮滨河“灯光”秀,建设白浪河城市印象功能轴,激发城市活力;构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创建连续均衡的生态城市。 (2)活力四射的休闲产业 形成以文化休闲和旅游休闲为主体产业,以休闲农业、休闲商业、休闲康养、休闲体育、休闲会展为支撑产业,以休闲工业、休闲运输、信息、中介、地产为支撑产业,构建“”的产业体系,整合历史、人文、自然资源等要素,规划8条特色主题旅游线路。 (3)便捷丰富的休闲服务 通过构建六大特色主题休闲核心,建设“城市级-社区级-街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均衡的服务网络,针对老旧小区实施补短板行动,构建完整居住社区配套服务体系,配建3分钟、5分钟、15分钟三级生活圈服务设施,建设便捷、高效、富有活力的休闲社区;推动市域文体设施均等化布局,增强中心城区核心吸引力。 (4)智慧闲适的休闲交通 通过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增加支路网密度,创建高效互通的交通体系;并结合TOD轨道站点,建设智慧共享、连通城市街区的慢行交通环;构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林荫道体系升级城市绿色基底。中央休闲区城市设计
1、目标定位 城市休闲经济新标杆,文化动能培育主引擎。 2、规划总体构思 龟蛇两厢依白浪,一脉三轴联四坊。五心闪耀领休闲,绿廊织锦映纸鸢。 3、规划策略 聚势—空间形态重塑,理脉—公共空间整合,疏路—城市交通优化,兴业—产业活力注入。 4、用地布局 规划范围内总用地面积为.01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7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93.60%;非建设用地面积为24.25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6.40%。 5、空间形态设计 将白浪河作为生态基底脉络,依托跨越两岸的三条东西活力动线,以核心区内十笏园、世纪泰华、中百、站前商业和轻纺城五大核心商圈为载体,形成“龟蛇相望,绿廊串联,三轴一脉,五心四坊”的规划空间结构。对白浪河两岸建筑界面、高度、景观、灯光等要素进行优化设计,构建城市丰富的天际景观线,营造水城共生的城市新形象。 6、公共空间整合 结合白浪河城市休闲景观带,通过绿化空间两侧延伸,形成“城市叶脉”的蓝绿骨架,塑造城市生态本底,打造亲切宜人的城市生活圈,增强城市活力。对基地及周边重要文化节点进行梳理,将城市重要节点有机串联,打造主题多样的城市特色游览线路。 7、城市交通优化 对片区内现状道路进行梳理,保护传统的街巷空间,打通城市支路。在延续总体规划路网的基础上,对于道路线性进行优化升级。依托城市开放空间、生态绿地,构建开敞安全的城市慢行感知系统,倡导城市绿色出行。 8、产业活力注入 以泰华商圈及周边区域为核心,以白浪河两岸沿线为发展轴带,聚集,提炼和总结形成五大功能片区,总体构建“一心一轴五片区”的核心功能布局。一心:泰华中百核心区,一轴:白浪河中央休闲轴,五片区:历史文旅片区、活力商业片区、精品商业片区、站前商务片区、工业文创片区。 9、特色风貌引导 建筑风貌引导:对规划范围内商务办公类、住宅类、文化类及历史类建筑进行风格、色彩、建筑材料引导要求。 廊道控制:结合城市开放空间,对河岸型廊道、绿地型廊道进行梳理,构建廊道控制体系。 天际线控制:对规划范围内月河路、向阳路、四平路、健康西街、福寿西街、和平路、青年路、白浪河、胜利西街重要天际线界面进行控制。 10、城市设计导则 街坊开发、有序推进。以街坊为单位,制定城市设计开发图则,指导未来城市建设。 对现状建成度较高的地块,主要包括龟城片区、蛇城片区和风筝广场地块,制定城市设计开发引导图则。 对站北商务区、小商品城片区和轻纺城片区,制定城市设计开发控制图则和引导图则。 11、设计实施 实施项目库:结合现状和新建项目要求,针对规划范围内形象提升类、生态建设类、道路疏通类、精品打造类、社区提升类五大类项目类型,制定中央休闲区核心区实施项目库,对建设内容、建设年限提出建设指引,作为下步中央休闲区城市建设的工作抓手。重要节点方案设计
1、节点一:东大街和北马道道路特色化提升改造 街道定位:文化街区·古韵休闲 设计策略:优交通,采取人车分离、机非混行的方式,双向两车道,并在机动车道两侧各留1.5-2.5m的连续人行道;街道边角零星地,采用生态停车、立体停车等方式设置停车场地。
理空间,挖掘微小公共空间,增加惠民便民空间;体现古城墙等老城文化,营造丰富景观;打开围墙限制栏杆,营造开放共享、环境优美的街道空间。 活业态,与十笏园片区业态协调发展,满足居民生活与文旅需求;对原有业态保留提升,引导新业态有序开展;鼓励沿街住宅首层开放。 塑界面,通过设置统一的装饰构件、层间装饰面板及出挑遮阳檐口、空调安装位、秩序排布城市家具等措施,统一片区风格,营造首层商业氛围。 2、节点二:通济门街-后所街等街道提升改造 街区定位:东关印象,时尚休闲 设计策略: 疏道路,打造通济门商业步行街,梳理现状交通,加强片区与周边道路的连接,增加片区停车设施,控制街道临时停车位,优化步行空间,强化街道生活属性,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 塑空间,优化现状街道空间,增加街角广场、街道绿化与休憩设施等公共空间,结合城墙公园带及通济门、绿瓦阁等重要历史节点,塑造丰富多样的居民生活休闲场所。 强业态,梳理街道两侧现状业态类型,结合城市周边片区功能与街道定位,对街道两侧业态进行整合,优化片区业态结构,提升片区业态品质,打造城市新的商业片区。 优立面,以潍坊民国建筑风格为主,通过对沿街立面进行整治改造,统一店铺标识、广告、牌匾等街巷元素,打造整洁大方的街道空间界面,重塑片区历史记忆。 3、节点三:原渔人码头地块规划设计 规划定位:以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演艺为依托,打造智慧生态宜居宜游的滨水生态休闲活力社区。 规划指标:总规划面积14.1公顷,净用地面积11.8公顷,商业用地占总用地比例30%,容积率1.2,建筑密度21%,绿地率35%,住宅总户数户,停车位住宅区按照户均1.5辆配备;商业区按照1辆/㎡配备,工个。 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一带、两区”的空间结构。“一核”指社区公共服务核;“两轴”横向生态轴和纵向活力轴;“一带”指滨水商业休闲带;“两区”:高端商业片区和生态休闲社区。 4、节点四:杜家庄地块规划设计 规划定位:打造极具潍坊开埠文化和故事场景的魅力街区。 规划结构: 一轴览界面:滨河景观游览轴结合多条景观渗透轴线与步行街道,城市界面与内部界面尽收眼底。 一环串多区:方案共分七个功能区,通过立体游览体系形成文化游览环廊,串联各个功能区主要开放空间。 一核映多点:以杜家庄原风貌风情和开埠文化为主要文化核心,结合多个功能节点,提升整体片区活力。来源: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爆料电话
-
点个再走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