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73005.html
近几年来
阳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发展
但各位有没有发现
我们曾经熟悉的阳江
似乎在一点一点的消失
消失的地方在阳江的老城区里
曾经有很多满载故事的地方
你还记得吗?
-阳江人民电影院-
小学的时候,每一年学校都会组织大家来这里看电影。后来,人民电影院重新装修,并更名为“蔚蓝传说”电影城。如今这个辉煌了一个时代的电影院,还是没有逃过时代的洪流。
-南恩百货-
小编以前喜欢去南恩“骑马仔”,尽管南恩的规模并不及大润发、百利的十分之一,但在当年,它是阳江最大的百货商场之一。时过境迁,往日的喧闹还能在这里重现吗?
-百货公司-
这里曾是阳江最繁华的百货商场之一,年代比南恩还要久远。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二楼的哈哈镜。现在百货商场已经变成了床上用品批发部。
(图片源于贴吧)
-江城八小-
老城区里,有很多小学都已消失,八小也成为了江城区文化馆。当初举着班牌排队放学的情景不再,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的少先队员们,也早已长大成人。
(图片源于网络)
-介龄小学-
介龄小学就是阳江第二小学,不知大家是否记得,放学时分拥挤的南门街?如今的二小已经搬迁到旧二中,改名为南恩小学。
(图片源于网络)
-瑞禾中学-
江城区第五中学,曾经也叫瑞禾中学。生活在这一带的小伙伴,一定去过五中的篮球场打球。故地重游,第五中学不见踪影,如今已是江城区幼儿园。
-人民礼堂-
上世纪50年代我省规模最大的四大礼堂之一,阳江市的标志性建筑。以前,有许多明星在这里举办过演唱会,还开办过恐龙化石展览。它的对面是侨联广场,小时候你一定曾在广场打过球吧!
(图片源于网络)
-牛角巷-
说到新华北路,相信大家一定认识,但是提起牛角巷,又有多少人知道呢?阳江最繁华的步行街之一新华北路的前身便是牛角巷,巷子口的“金鱼档”,“雀仔档”你还记得吗?
(图片源于网络)
-金奴酒店-
还有没有人记得金奴酒店呢?当年打开电视,经常能听到金奴酒店广告那熟悉的音乐——scarboroughfair,现在再听到这首歌,就会回忆起当初。
(图片源于网络)
-南强酒店-
7、80年代,阳江人很流行去南强饮茶,后来南强变成了南大百货,但南强月饼的身影每年都能看到。如今南大也消失了,成为了一家服装批发市场。
(图片源于网络)
-东门酒店-
东门酒店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在97年的时候,阳江首家麦当劳也在东门酒店二楼开张。记得小时候,家人经常会去东门买早餐,当时东门的菠萝包让小编记忆犹新。直到年11月,东门酒店结业,只剩下麦当劳在此地营业了数年。后来东门酒店拆除,在原址上建立了现在的新东门,麦当劳也在当年的位置重新开业。
(图片源于网络)
-海鸥大酒店-
海鸥大酒店当年也是阳江人饮早茶,以及摆酒的首选之地。时代变迁,海鸥大酒店也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现在已改名为“四季酒店”。
(图片源于网络)
-国际大酒店-
国际是当初阳江首家四星级酒店,阳江的地标性建筑,名声如日中天。小编小时候第一次坐电梯,就是在这里。不过,该酒店在被爆破拆除,16年的荣誉化为尘土。
(图片源于网络)
-松园宾馆-
现在阳江人肯定经常去百利广场逛,而百利的前身就是松园宾馆。松园宾馆是当时阳江最有档次的宾馆,招待不少外地的宾客。
(图片源于网络)
-工人文化宫-
80年代这里建立了阳江第一家电子游戏机室,估计很多小伙伴以前都试过“偷阴阴”来这里打机是不是?随着时间推移,不变的只有悬挂着的几个大字,文化宫却已成为了南恩幼儿园。
-下岗街-
下岗街曾是阳江最大的服装零售的聚集地,因为这条街建在已经覆盖的河道之上,所以阳江老一辈的人称这里为“环城河”。下岗街在年下半年被拆除,街内的租户已搬迁至红天马服装城营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华侨商店-
大家还记不记得,阳江曾经逛街的必入之地——华侨商店。华侨商店当年可是非常兴旺,里面还分为现金专柜和兑换券专柜。在八楼的友谊酒店,当时还有自助餐,据说是15元一位。
(图片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阳江还有很多已经消失了的地方
大戏院、新华书店、第三市场...
有些甚至已经无从回忆
消失的行当阳江的职业五花八门曾经有着各种各样的手艺人现在发现,他们渐渐找不到了...-收买佬-收买旧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这些吆喝声在街上应该听到不少吧,记忆中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也曾堆似小山高。只要远远的喊上一句“收买佬”,瘦弱的师傅费力一蹬,就会来到你面前...
-挽脸师-那些年,阳江还没有美容院。爱美的女生就会去街上“夹毛仔”。她们靠着一条细棉线和一块白粉扑,三两下就把脸上的杂毛清除干净,整个脸看起来光滑细致。
-补鞋匠-师傅们佝偻的身影,占一个角落,摆满工具,用着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为磨损的鞋子修修补补。现在补鞋收入低微,这个职业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慢地淡化消失。
-补锅匠-以前家里有什么铁锅搪瓷器皿水壶坏了,找他们就对了。如今生活水平高了,家里的锅坏了,恐怕第一时间是买新的吧!随着生意萧条,这门手艺已经慢慢消失在城市里。
-修车匠-在那个人人都在骑自行车的年代,修车档的生意可好了,不管是打气掉链还是补胎,完全不愁没有客人。如今人人开上了摩托车、小轿车,这些单车档只能在夹缝中生存。阳江共享单车来了,他们会有新的生存空间吗?
-糖水车-以前小编经常见到的糖水车,是一个老人在踩,车上各种糖水:芝麻糊、凉粉、西米芋...应有尽有,但如今不知多久没有听到这些叫卖声了。印象中,卖糖水的老人边踩车边喊:芝麻糊、杏仁茶、绿豆西米、红豆汤。这一喊,就是一个时代。
-弹棉花-有些人应该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子。
-糖画师-记不记得以前街边的画糖档,一张桌子一盆糖胶一个转盘。转盘上画着十二生肖,转到哪个,师傅就给你画哪个糖画,画完拿只铲子一铲,糖画就成了。
-棉花糖档-小时候,在街头总能看到一些棉花糖档,一些简陋的棉花糖档是用单车改造而成的。当初总觉得街头卖的棉花糖就像变魔术,轻轻几圈就能转出一个甜美的云朵。
消失的味道作为食物链顶端的阳江人
美食肯定层出不穷
但这些食物,你多久没吃过了呢?-煎糍-“煎糍碌碌,金银满屋”。煎糍又大又圆,有着“圆满”的意思,以前逢年过节,都少不了煎糍的身影。有人说,“婆仔气”吹出来的煎糍最好吃。
-松糕-说起松糕,松松软软甜甜糯糯,拜神的时候总少不了它,小时候小编天天都能在外面看到,现在见到的也不多了
-狗利仔-狗利仔用鸡屎藤的嫩茎叶加糯米粉等做成,吃起来甘甘甜甜的,能清热祛湿。小编小时候以为,狗利仔是狗的舌头,觉得这种食物非常残忍,曾一度不敢吃。
-豆糠糍-豆糠糍,还有部分阳江人叫它做“豆咧糍”。豆者,即花生,因此豆糠糍的料是用花生、椰蓉、白糖做成的。外皮软糯,感觉一口下去就能甜进心里,你们上次吃是什么时候呢?
消失的童谣阳江的小伙伴们
这些经典的童谣,你们还记得吗?它们曾伴我成长、伴我入睡-打掌仔卖咸虾-
打掌仔,卖咸虾,咸虾香,卖老姜,老姜辣,卖曱甴,曱甴骚,卖酒糟,酒糟甜,卖禾镰,禾镰利,一刀割紧阿婆那个鼻!鼻头低,劏个鸡,鸡尾长,劏个羊,羊角扭,扭紧二叔婆那江狗!狗眼睛,劏个鹰,鹰力诺,劏个鹤,鹤头鹤尾斩三镬,鹤中间,斩三罂。大姐走回吃一碗,小妹走回吃一餐。
-点褒褒-
点褒褒,褒罗头,金戒指,石花榴,二哥挪二娘,三根猪那肉,四斤猪那肠,油麻捞茭菜,个人夹住走行开。
-两公婆-
两公婆,之之左,买包妈仔哄老婆,老婆恶,一脚打烂个椰子壳。
-麻雀仔-
麻雀仔,路边褒,阿娘晒谷你来偷,有日终归捉紧你,慢慢潜毛挂上钩。
-鸡公仔-
鸡公仔,尾圆圆,想捰老婆又冇钱,等到风吹时运转,捰个穿针捰个连,捰个打盆水洗面,捰个点火吃筒烟。
这些逐渐消失的童谣
看着看着不由自主
就念了出来...
但是,阳江的事物
只有在消失吗?
不!
,阳江将全面迈进
快速铁路出行时代
4月1日开始
江门至茂名段将按计划进行联调联试
预计6月28日正式通车!
一座座商厦拔地而起
百利广场、新都汇、大润发、沃尔玛..
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风筝之乡、广东漆艺之乡
这些消失的事物
总会有新的事物所取代
它们让我们知道
要去保护我们该珍惜的东西
去珍惜这个我们所爱的城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