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也见不到的阳江古八景

阳江古八景

yangjiang

阳江历代可供游览的名胜古迹甚多。据清代乾隆十一年()庄大中主编和道光二年()李沄主编的两部《阳江县志》记载,阳江古时有著名的“八景”:鼍山春晓、龙水秋澄、王母仙踪、罗琴雅操、东山石塔、西浦渔歌、曲水流觞、碧桥玩月

1

阳江八景之首是“鼍山春晓”,又名“鼍山春树”。鼍山,位于现在的江城一小和县公安局旧址之后面,以山形似“鼍”而得名。阳江因有此山而名为鼍城,漠阳江亦因流经其西而名曰鼍江。此鼍山顶上,有南宋时所植的两棵木棉树,至明清时代,树姿巍峨,枝干挺拔,直插云霄,高达三四十米。

每年仲春二月,两棵木棉树鲜花盛开,花红似火,当朝阳升起之时,阳光与红花交相辉映,云霞尽赤,春满江城。最奇的是,相距三十里外的北津港口,海面上亦映照得一片通红。清人林乙莲有诗云:“木棉千古直撑空,花放年年送暖风。曾道火烧天二月,鼍山遥映一津红。”

几百年来,鼍山顶上的两棵红棉树,一直作为阳江的象征,群众亦视之为神树。可惜几十年前的一次暴雷轰击毁损了其中最大的一棵,而致两棵均被砍掉,“鼍山春晓”一景也就从此泯灭。

2

龙水秋澄,又名“龙涛秋月”,是阳江古八景的第二景。这里两岸树影婆娑,远处烟树朦胧,画意诗情,景色怡人。特别是当中秋之夜,碧霄万里,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像水似的倾泻下来。

民间还有着美丽的传说:当此秋月照临的静夜之时,江中“双石”即化为采莲小船一只,船中承载着仙女数名,各捧琵琶箫管,一边划船玩月,一边合奏吹弹。清风轻拂,仙袂飘飘,乐声起处,音韵悠扬。而两岸村舍,在月色水光的反照之中,光亮如同白昼,即使持针穿线也不感困难。所以还传说古时龙涛村民夜晚是靠月光照明的,不需购买灯油点灯。

“龙涛秋月烂如银,泛棹前来特问津。万里清风千迭浪,空江何处觅重轮。”也不足以赞美

3

阳江城东三里处原有一小山冈,约在鸳鸯湖以西,相传古时王母曾经到此处停留过,故名之曰“王母冈(或王母岗)”。

后来,人们就在山冈上建起了一座王母殿,周围种满果树花卉,成为一景。“王母冈”也因此而得名。王母殿前,刻有曾跃麟的一副对联曰:“翠竹影摇湘浦夜;碧桃香霭武陵春。”清人冯兰阶亦有一联:“不信瑶池嫌寂寞;爱从鼍海辟行宫。”前人还有不少咏赞的诗作,如“寻踪何必向瑶池,东郭墦间尚有之”;“仙凡隔绝路难通,王母缘何此驻踪”;“荒山有幸来仙驾,”等。

清道光十一年(),王母冈上建起了麻风院,从此游人不敢涉足。年夏,王母冈上庙宇被焚毁,“王母仙踪”久成陈迹。

4

距离阳江城二十多公里的罗琴山,高米。罗琴山峰峦重叠,有百重岭之称。在南北岭之间一系列巨石自西北向东南垒叠而下。碧水清泉在岩石的裂缝中涌出,滔滔不绝地奔流直泻。岩石凸凹不平,泉水流经其间,与棱起之石急激撞击,水波腾跳,铮琮发声,音韵悠扬,有如琴鸣。“罗琴雅操”之名即由此而来。

5

东山石塔,又称北山石塔,位于阳江城东半里的东山(今北山公园)上。曾用名有“东山泉石”、“北山耸翠”、“红陵古塔”等。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石塔建于南宋宝佑年间(—),光绪二年重修,年重修,是阁楼花岗岩结构,为省内唯一无灰砌石塔。

石塔如健笔一枝直撑碧空,富有民族传统特色,是阳江唯一现存的珍贵古代建筑物。北山石塔、革命烈士纪念碑、东山摩崖石刻、“熙春亭”等与东山嶙峋怪石、参天浓绿等自然环境连成一片,共同构成江城著名的历史文化人文自然景观。

清人林乙莲有赞石塔诗云:“嶙峋石塔屹城东,怪石苍松点缀工。健笔一枝撑碧汉,独留鼍海作文峰。”

6

西

西浦,本应是整个西濑,但“西浦渔歌”则是指下濑一带。是当时渔民集中生活的地方。每当夕阳西照,渔舟返航,渔民引吭高歌,此唱彼和。每晚的渔歌,总要唱至二更时分方止。

所唱渔歌多属咸水歌,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味。“西浦渔歌”,最早时原名“渔洲晚唱”。后因渔洲这一边已建起了众多店铺,于是渔舟返航时便集中于西濑那边,故又改称为“西浦渔歌”。

古时“西浦渔歌”原址,正是现在阳江船厂和水上学校一带,而今楼台屋宇鳞次栉比,另是一番景象了。

7

“曲水流觞”一景在北山上。“觞”,是酒杯。古代文人雅集时,置酒杯于流动的泉水上,泉水流亦载酒杯漂流,当酒杯流至某一坐客之前,则罚客饮酒或罚赋诗填词以助兴。此举是从晋代王羲之兰亭修禊中学来的,谓之“曲水流觞”。北山上不仅风景优美,且顶端还有一葫芦形巨石,可坐十余人,俗名“仙人石”。宋代州守王亘在此石面上凿环形沟渠,渠中每隔三尺又凿一大碗形的凹坎,统称为“流杯池”。当时文人游览北山时,多喜欢在此石上环坐,引山泉流入石面渠中,谓之“石泉”。再置酒杯于石泉上,激水使杯漂流,仿古代文人“曲水流觞”之雅兴,因而此景也就得此雅名。

”由于北山上石刻众多,“曲水流觞”这一景点亦名为“北山泉石”。又因北山松竹幽森,树木苍翠,故亦有所谓“北山耸翠”景名。名称虽不同,实际均指北山这一地点。

8

碧桥村,距离阳江城八公里左右。漠阳江西支流经该村附近。古时,横跨河面建有石桥一座,是一色青石板构筑,日光映照,翠绿发光,因名“碧桥”。碧桥村乃因此桥而得名。

碧桥桥头古木参天。每当夜晚明月升起,此处更是一片清凉寂静。碧桥青石,发出银光,宛如用银子铺成的桥。桥下河水本来清澄,清风吹来,河水闪著明亮的光波。桥上桥下,都如水晶体般剔透晶莹。使人如置身于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古时,不少人专程从城里雇船夜泊碧桥玩月。所以前人有诗赞曰:“碧天裁作一天横,小艇摇波泛月明。牛女迢迢看不厌,遥闻牧笛动幽情。”

然而,物换星移,昔时碧桥的原址在很早以前就已无从寻觅了。所谓碧桥之美景,即使在清代后期,也仅仅是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之中罢了。清代诗人林乙莲,因慕碧桥美景,专程雇舟夜傍碧桥村,想来一番寻古探幽,但大为失望,发出了“何处是”的询问。他写有《碧桥玩月》诗云:“一泓明月浸寒潮,凉夜乘舟傍碧桥。风景依稀何处是?也应携酒问渔樵!”另一诗人冯兰阶,也曾亲自到碧桥村寻访,同样失望地写下:“自昔碧桥风景好,可怜风景逐时新。只今唯有空中月,照尽当年玩月人!

—END—

本文参考百度文献

扑通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合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zz/3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