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丨为何有些人阳江人把母亲叫做阿谙

在阳江,有一些地方对母亲的称呼,既不叫“妈”也不叫“娘”,而是叫做“谙”,“阿谙”就是“阿妈”的意思。这种称呼的“谙”与“揞眼”的“揞”同音。

然而,用“谙”来表示阳江某些地方对母亲的称呼也只是找个同音字来代替罢了。因为,这个发音本身就没有文字意义。我之所以用“谙”,是因为“谙”的意思是“熟悉的”,这样就与所表达的意思有点沾边了。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阳江有的地方会把“阿妈”称为“阿谙”呢?

古时候,人们相信八字的生克,如果孩子的八字与父母的八字相克,或者孩子的八字本身就是克父母的命,那么,就要让孩子尽量远离父母。但是,父母是舍不得这样做的。于是产生了两种象征性“离父母远点”的做法:一是让孩子当观音菩萨的干儿子、干女儿,二是不直接称父母为爹娘。

不称“爸”、“妈”称什么好呢?那就称“伯”、“姆”,或者“叔”、“婶”。你是否发现你的父辈中有些人把自己的亲生父亲称为“二叔”、“三叔”、“阿伯”之类的?是否发现有些人把自己亲生的母亲叫做“二婶”、“三婶”、“阿姆”的?如果有兴趣,那人又肯告诉你,那就不妨去问问。

后来,人们觉得叫“婶”都还是太近了,还在“冲”的六亲范围内。于是,便将称呼改得更远些,越远越好。

可是,能说得出亲戚关系的称呼都是亲人,怎么办?

聪明的阳江人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有意将“婶”字念歪,念成“谙”音。他们人为,“谙”不在亲戚关系之内,就能避免相冲。

再后来,这个地方需要将母亲“叫开去”的人多了,便形成了大多数人叫“阿谙”而只有少数人叫“阿妈”,于是,后来的孩子不管是否相冲,也都统一叫做“阿谙”了,这就形成了当地的一种称呼习惯。

现在的塘坪、大八、双捷、麻汕等地统一称娘为“谙”,已经不是八字冲突的问题了,而是这种避讳取代了原先的称呼。

有您的支持,阳江文化才不会失传

林敬翔原创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长按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zz/1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