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别名鼍(tuó)城。汉武帝于公元前年新设了合浦郡高凉县,包括今阳江市、恩平市西部等地方,是粤西地区最古老的县。公元年,隋政权把安宁县、高凉县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个新县--阳江县。阳江县从此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江、阳春属江门粤中专区;年2月10日,原阳江、阳春两县从江门市分出,新建为阳江市,属地级市建制。
阳江有哪些保留下来的古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阳江学宫
阳江学宫,在江城区南恩路中段北侧,坐北朝南,前为青云路、后邻鼍山,现为江城区第一小学校址。
据《阳江县志》记载,宋庆历四年(年)始创建恩州学于城南2里处,而县学在城内西南隅。明洪武六年(年)废南恩州为阳江县,改州学为县学。后因兵燹及其他缘故,曾几度徙迁,现存的学宫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年)建成。
恩路江城一小
大洲村
大洲村隶属阳西县织篢镇大泉村委会管辖,位于广东省阳西县城东南方、织篢河下游,距县城五六公里。大洲古村大约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年),乾隆三十二年峻工,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贡镇大泉村委会大洲村
十八座古村
阳江雅韶十八座古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古村一共有十八间房屋,每间房屋均有两个镬耳,雅韶十八座雅韶西元村故叫“十八座”或又名“镬耳屋”。
韶镇西元村
北山石塔
北山石塔位于阳江市区北山公园内,是原阳江古八景之一,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石塔建于南宋宝佑年间(―年),光绪二年重修,年重修,是阁楼花岗岩结构,为省内唯一无灰砌石塔。
环路
石觉寺
始建於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与开元塔旧址相连。历代五次重修。清顺治十一年(年),邑人陈千胜、陈奇兄弟捐地拓建观音阁,掘出一石,上刻“石觉”二字,故改称“石觉寺”。
广路17号
大垌山净业寺
大垌山净业寺位于阳西县城西五公里大垌山,是佛的王国,玉佛数量居全国第一,又称万佛城。净业寺历史悠久,清乾隆五十六年()和道光二年(年)两次重修。净业寺初名静业庵,清康熙十六年大规模重修时,改名为净业寺。民国二十年阳江县长李伯振组织修缮,成为著名景点。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年阳西建县后重建,初具规模。
区大垌山
崆峒岩
崆峒岩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历经32万年才形成今天的崆峒岩状貌。明代万历丁丑年(年),崆峒岩始有人涉足留下芳踪,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年)阳春县令姜山花费重金和人力修造,由山门、东西厢房、禅房、金刚塔和三宝殿等古建筑组成,塑造神像数尊,最后造就了一处古雅清幽的崆峒岩。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足迹。
p>
灵谷庙
灵谷庙,又名敕封忠勇英烈太尉侯王庙,位于广东阳江市海陵岛东北部的灵谷村,庙址在村首。在年重修过一次,当时曾在阳江当过县令的李云在上述《重修灵谷庙记》自述:“嘉庆年间予宰阳江,因公过海,始识张太傅墓所在与候王之庙在灵谷也。”李云在阳江任职时是嘉庆14——18年,即是说——年前已有候王庙。而按灵谷守庙老人的回忆,他的17世祖顺治年间迁居海陵时,就已见香火鼎盛的候王庙了。则至少在年前阳江已有了候王庙。
部的灵谷村村口
通真岩
通真岩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隋代、原为铜石岩、德惠寺。通真岩又名“刘三妹歌台”,相传唐景隆年间,广西贵县刘三姐与祖父自广西传歌至此,得道升仙,故此地又叫“通真岩”,岩内至今仍有当年传歌台和刘三姐祖父的陵墓,宋真宗御赐“通真”二字;有宋理学家周敦颐等题词。观岩壁上保存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广东转运使祖无择题名、广东转运副使许彦先题诗及明清文人的摩岩石刻20题。在通真岩旁边的小岩洞里,有一个很像妇女乳房的岩石,千百年来,不停地滴下泉水,当地人叫“地母之乳”,意为大地母亲的乳汁。据传有人用来了擦眼睛,有明目之效。
南方约1公里的铜石山上
鱼王石
鱼王石是阳春八景之一漠阳古韵的一个景点。位于广东省阳春市春城镇北面黎湖桥石村,高一百多米,拔地挺立,象一条冲天而起的黄鱼,屹立于漠阳江边。清代阳西才女王若霞到此游览时曾写下很美的诗句:何年星坠北江滨,砥柱中流可问津。异卉环岩惊过客,雄文铭石认骚人。谁言碧海三山岛,别是桃源一洞春。板鼓河图时出殁,鱼王名号绝无伦。
面黎湖桥石村
阳江的历史悠久,在古迹中走走停停,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气息。。。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