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政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时,不必等到无力实现梦想时,才想起心之所往。
“从所”——心无边界何不从心所欲
定义,常常用来在不同事物之间划定一个边界,但在新江北路的“从所”里,你找不到一个明显的边界可以束缚你在此发散的心绪,也就无法给这家店作一个定义。“从所”,从辨认店名的字体开始,你就能觉察到这家店的迥异气质,复杂得如同水墨LOGO上的虚实相叠。
当你看见一楼吧台后,以为这只是一家酒吧时,楼上的幽静茶室却像《哈利波特》里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一样给你惊喜;当你在翠绿满目的阳台吸进一肺的写意后,又将立即在两堵高大“书墙”的夹击下,嗅到尘埃与时光混合而成的书香。甚至,在“从所”现代感十足的空间布局里,那些散落分布的古建筑构件与牌匾也会在追光灯下,高调而冷峻地抢占你的视觉焦点。
“无法定义”就是“从所”独特个性的一种定义。
更重要的是,在定义一家有“脾性”的店铺时,店主的“特立独行”往往不是注脚,而是主题。店主的思考是隐藏在消费者身份里的上帝视角。店主优先思考的不是你想要什么消费体验,而是他想给你什么,这俨然是一种牛逼闪闪的领土权威:上帝虽然给了亚当和夏娃一个园子,但他俩也只能算是上帝的房客。
于是,我在“从所”的书墙下窝坐了几夜后,突然想见见这个园子的“上帝”。
建造一个生活态度的安放处
那晚约见到店主敏堂时,他穿着中式粗麻布短袖,项上搭配了一条明代象牙雕鱼化龙吊坠,手腕缠着一串沉香佛珠。他说手头收藏的这类古旧小玩件还有很多,自己看天气看衣服换着搭配,就和小姑娘们就着手包颜色款式搭配衣服一样,也是有时尚观念作指导思想的。
酷。除此之外,我感受到的,是敏堂的平静。
敏堂的少年记忆从满街人群的黑色袖章开始,那是年的某一天。之后,改革开放与青春叛逆同时袭来,社会与这个少年在共同经历了长期贫乏后,突然被蜂拥的物质淹没而无所适从。在浪潮中“烂仔”了一段时间后,敏堂一度以为自己已足够强大时,才发现其实自己已身处边缘。
所幸,家学传承下的文人风骨一直未断,成为敏堂悬崖上的勒马绳缰。后来,敏堂进入了体制内,25岁时做到一家国有企业的领导层,但体制内不自由背后的贫乏,“已不能在土壤中获得养分”的想法也渐渐强烈。
挣脱体制后,敏堂又遭遇了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人都在炒股票、炒茶叶、炒楼。阅读、文化、平静,凡与挣钱无关,一切皆可抛弃。
旁观之余,敏堂问自己,我的生活态度何在?又将在何处安放?
爱书、爱古建筑构件、爱安静,敏堂需要的只是一个容纳空间。
年,敏堂开始“建造一个生活态度的安放处”——“从所”。
“我造出了一小片绿洲”
现在,敏堂只愿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人”。诗人、收藏家或是商人皆只是身份的一面,囊括不了人生的可能性,“我想要无尽可能。”敏堂说。
“从所”构建之初,就是一张有无尽可能的白纸。
不能叫某某书吧也不能叫某某酒吧,这样会抹杀可能性,敏堂一面走访现代设计实例寻求灵感,一面要求设计师去除设计的痕迹。他不想要设计味太过浓郁,信手、随性,信手一笔或许会强过刻意描绘。
这才有了“从所”现在的混搭风:酒吧、茶室、藏书楼、私房菜馆。
落成那天,敏堂开了几十趟车,把4万册书运来砌在了书架上,又弄来了几张樟木圆凳,正好为书本驱虫。因为数量巨大,很多书只是被粗略放进了书架,没有细细分类,有的书至今仍是头上脚下地倒插在书架上。
在“从所”里,敏堂还以保护性安放的方式存放了许多古建筑构件。敏堂说,虽然是旧物,但它们曾经很时尚。至少在它们归属的年代里,只有潮到爆的大富人家才会在窗棂、屏风上砸下大把银两。因此,现代的空间布局与古老的建筑构件之间并无冲突。
“我觉得‘从所’将来即使一个人也没有,我坐在里面仍能感到舒展、自在,就算是我做成功了。”敏堂最初设计的是一个存放他所有爱好、理想的空间,分享只是第二目的。
现在看来,分享带给敏堂更多乐趣。“一些书友把活动场所移到了‘从所’,甚至中学生也慕名到‘从所’读书。我发现自己和年轻人交流起来毫无阻碍,书本和‘从所’成了我们之间沟通的中介。”
“我想我实际上是建成了一小片绿洲,它提供了一个让大家打开心的公共空间,‘从所’将会更偏向于沟通能力的营造,让沟通变得通畅。”敏堂觉得,书本与知识是人们真实喜爱的事物,‘从所’的魅力点就在这。
阳江还会有第二、第三个“从所”,绿洲将散布到城市各个端点,成为文化地标。为了这一目标,敏堂正积极培育着“从所”的团队,一方面继续整理分类书籍,一方面考虑设立阳江本土作家书籍专柜,引入文学类活动、读书会,“有责任感”地办成一个场地。
‘从所’名字的由来是《孔子·为政篇》里曰过的一句话,“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但敏堂对“从心所欲”的理解是,不要等到自己老了,才想起心中涌现过的梦想,不给心设立边界,才能实现无限可能。
从所装饰特色——
桌:2楼书室以6口木箱代替茶几,多从织篢等地收集。其中一口云杉木做的箱子,是一个开平华侨从旧金山回国时带的行李箱。
“从所”里摆放着一张旧坐榻,榻上有像斑竹一样细密的凹印,那便是大烟鬼吸食完鸦片后敲击烟枪留下的。
灯:“从所”收藏有一盏从南鹏岛附近海域沉船里打捞上来的日制船灯。据说沉船上载满日本人从南鹏岛劫掠性开采的钨矿。
“兵部第李”灯笼。宋代兵部尚书李乔木向高宗上《斩桧书》,被贬海南岛,平叛立功回朝时病死于南恩州,葬于阳江大放鸡山脉官山上一飞凤冲霄穴,今存一“尚书墓”。李乔木后人居住在台山、恩平、阳江一带。灯笼系从李家后人在台山开设的一家红木家具厂中发现。
匾:“宝兰轩”楠木金字匾,书法出自清代翰林姜自驺。一古董商人从乡间古屋中发现一块放稻种的木板,沉重无比。商人买回来抹去浮尘,发现木板上写有金漆大字,后以朋友身份将匾让给敏堂。
石:店内摆放了一只石狮,是清代阳江谭家书斋守护神。
从所餐饮特色——
酒水:德国雪夫啤酒、艾堡啤酒、比利时啤酒,包括黑啤、白啤、果啤系列。
佐酒小食:老上海味糟卤
茶水:特色酿茶,以中国名茶为主味,结合花果茶的香气,辅以鸡尾酒和咖啡的调制方法酿出。
私房菜:3楼私厨目前试运作中,一天一席,需提前预订。初一、十五推出全素宴。
幽静包房:4楼、5楼提供4间包房:“听雨”、“探月”、“望去”、“春在”。
温馨提示:抵达“从所”(阳江市区新江北路号),路线一:从阳江市青少年宫对面世纪公园侧向西行约米。路线二:从市区新江北路淘金湾处向东行约米路北。
(本期内容由“从所”提供,杨晏彬撰文,米莎摄影。部分图片由粉丝“草原兄”拍摄,标题和摘要由“阳江好”小编所添)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和合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关爱白癜风患者公益援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