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了阳江他们为何花钱争着送孩子上

上周起,“广东发布”联合广东省教育厅、南方日报,连续推出“教育创强争先振兴粤东西北”系列报道。今天,第五期我们走进阳江,一起来看看阳江市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背山面海,扼粤西要冲,拥有.6公里蔚蓝海岸的阳江市,近年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人均GDP在粤东西北率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创强”,成了这座粤西重镇实现振兴发展目标的助燃剂……

当年需要摊派指标招生的农村幼儿园,如今竟然成了“香饽饽”,招生竟需要摇号!为啥村民们愿意花钱争上农村幼儿园?当地校舍审批时间又是如何缩短7倍?

1高新区学校招生不设户籍“门槛”

穿过风雨连廊,走到宽阔的校门广场。放眼望去,标准篮球场上、米塑胶跑道上,是一张张孩子的笑脸……每天巡视校园的时间,被阳江高新区平岗镇中心小学校长陈仲形容为“最幸福的时刻”。

这位从教超过十年的农村教师至今难以置信,不到一年,这所典型的农村学校竟建成了当地村民引以为豪的现代化校园:占地超过三万平方米的校园里,有3个拥有台液晶电脑的电脑室、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放满实验仪器的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音乐室、美术室……全校还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

看到教学条件的巨大变化,离家远的孩子还能在校免费住宿,以往那些认为“读书无用”的村民也纷纷将孩子送到新学校。高新区教育局局长梁鸿武介绍,平岗镇所在的高新区,如今入园企业有间,员工超过2万人。

为了惠及外来人才,阳江高新区学校在招生时不设户籍限制,每年4-6月,当地会向各企业派发调查表,对员工子女的入学需求和意愿进行摸底,为企业员工子女优先安排学位。梁鸿武说,目前区内的漠南中学还有闲置教室,未来可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园区扩容做好准备。

2书法课、图书漂流角陶冶“农村娃”情操

在阳江高新区漠南中学校长莫辰仲眼里,教育创强带来的不仅是校舍变大变美,更重要的是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阳春市春州小学,一场别出心裁的图书漂流活动正在拉开。

校长陈奕传介绍,为了在师生中营造好读书的校园文化,学校从去年起,在各班建起图书角。而随着借阅图书的学生越来越多,班级图书角更从课室内延伸到户外的走廊中,建起了“图书漂流角”供全校学生自由借阅,各班安排一名学生图书管理员。

阳江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提升教育内涵是阳江教育创强的重中之重。至年,阳江有省级教学科研立项课题41项,市级教学科研立项课题项;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励人次,获省级奖励人次。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

3乡村幼儿园优质学位供求翻转

以往在农村,村民们宁愿在家自己带娃,都不愿花钱报读幼儿园。可最近几年,这个现象在阳春悄悄转变。

5年前阳春市的两所省一级幼儿园找不够生源,还需要教育部门内部摊派招生指标。而到了今年,这两所省一级幼儿园的优质学位已供不应求,摇号招生的中签率竟达4:1。

不仅是阳春,近年,阳江各地在学前教育上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所,比年增加所,增长.15%;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3.59%,比年提高20.26个百分点。

4建成粤德合作阳江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在风景秀美的春城黎湖,矗立着一所气势恢弘的校园——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所占地面积.3亩、总投入约1.2亿多元的现代化校园内,光是校舍建筑面积就超过6万平方米。

该校副校长范绍昌说,9年“创强”前,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仅0多人,几年间,在校生人数翻了近6倍。如今,不仅有电子、数控、机械等老牌专业与格力集团、阳春新钢铁等大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还有一批专业“新秀”展露头角,如中餐烹饪专业。这个年创办的新专业,五年间从50名学生扩张成人,其中今年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全部被三星级以上的酒店预录取。

阳春中职的成长是阳江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服务于阳江的产业发展,目前全市职业技术院校9所,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含技工学校)学校4所。当地还建成了粤德合作阳江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并借力珠海——阳江两地合作共建优势,创新开展“双元制”园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集教学、培训为一体的跨企业培训中心。

阳江市长丘志勇立足粤西,对接珠三角

实施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战略3年,阳江有哪些亮点和经验?

丘志勇:近年,阳江举全市之力开展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市委、市政府每年把教育领域的一些重点工作列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各级政府在教育投入上做到“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即全市财政和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逐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全市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为了破解创强项目审批难题,阳江出台《关于加快全市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审批的意见》,为教育创强校舍建设项目审批开设“绿色通道”,将审批时限由原来天缩短到43天。市直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对校舍建设实行“一站式”审批。阳江布局调整的顺利完成让教育资源充分整合优化,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教育队伍建设方面,阳江今年严格执行教师招聘准入门槛,小学教师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要求达到30%;初中教师原则上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普通高中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要求达到10%。阳江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大力实施一系列的教师业务培训和师德教育。这几年通过培训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很多年轻教师都爱上了阳江的山水,业务也得到了提高,愿意留在阳江农村学校工作。

推进教育“创强”这几年中,您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可以分享?

丘志勇:阳江江城区列入“创强”的镇(街道)共6个,双捷镇是其中一个,也是江城区最偏远的一个镇。由于该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双捷镇成为创强冲刺的最后两个镇(街道)之一。但该镇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共投入2多万元建设教学楼及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其后来居上的“创强”经验让我印象深刻。

在该镇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有一个“战严寒齐创强”的故事很感人。年春节刚过,为赶在春季开学前完成学校地面硬底化工程,双捷中学和双捷中心小学的领导班子和教师放弃寒假休息,回校工作。正月十五未过,又遇到冷雨天气,校道翻起的泥土成了泥糊,建筑工人难找。情急之下,江城区教育局领导一方面积极与施工方协调,提高工价请来工人,一方面组织教师投入到建设中。区创强办同志和两校70多名教师,冒着寒风冷雨跟工程人员一起搬运混凝土、清除泥土,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11点,奋战两天半完成了全部工作,让学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学生。

阳江近年提出要主动、深度融入珠三角,在教育方面如何借毗邻珠三角之势腾飞?阳江将如何打造职业教育?

丘志勇:阳江的经济发展实施三大战略:工业化、城镇化“双化”驱动,蓝色崛起以及融入珠三角战略。阳江作为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粤西面向珠三角的前沿,面对资本、技术、人才、产业等相对薄弱的局面,要实现加快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主动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胡春华书记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阳江要立足粤西,对接珠三角,实现新发展。我想,阳江要对接珠三角,不仅是产业的对接,交通的对接,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上的对接。

教育同样要主动融入、对接珠三角。在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方面,我们接住珠海对口帮扶阳江的机遇,从年开始与珠海市共同开展“英才1”珠海阳江教育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培养工程,组织教师骨干到珠海市跟岗学习。

我认为,城市发展,人才是第一位,发展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后劲问题。阳江有许多自主研发的产业如不锈钢、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等,都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为此阳江目前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

来源:南方日报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中科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zz/1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