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沦陷,日韩不封城不停工,为何控制住了

全网抖音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mrendu.com/fengshang/xinchao/1639.html
综合自:营创商业评论、老邓的财经茶社、慕义书院、王旭的王、难得视界随着中国疫情逐渐好转,欧美却已在过去周里全面沦陷新冠疫情。两相对比,中国人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涨,谁都会觉得只有中国取得了最大的胜利,真牛气!大众表现的方式也十分简单,对他国的评价普遍是“连抄作业都不会”,看热闹的心情溢于言表。其实,中国的疫情目前仍然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现在的好转是付出了全国停摆至今这一极大代价的结果。伤疤刚结痂,疼痛刚有所缓解,转身就把之前的艰辛和心血忘的精光,还掩饰不住的优越,这份阻挡不及的自信感来究竟从何而来?远的不说,我们的亚洲近邻韩国和日本并没有抄我们的作业,却在近期控制住了疫情,不由令人惊奇。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不封城的韩国和日本究竟靠什么控制住了疫情?01韩国:不封城不停工如何控制疫情?截止到19日0时,韩国新增确诊病例15例,累计确诊例,此前,韩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3天不超例。韩国不封城、不停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疫情却能明显放缓,怎么做到的?我们先来看一下,韩国疫情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19日至月17日,韩国病例只缓慢增长了30例。

第二阶段,月17日至3月6日,韩国第31例确诊患者成为“超级传播者”,引发多米诺效应,确诊病例快速飙升至例。

第三阶段,3月6日至今,韩国新增病例连日减少,新增病例数已恢复到疫情大规模暴发初期水平。

韩国之所以能较快地遏制住疫情的蔓延,和韩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机制分不开干系。在疫情爆发之初,韩国总统文在寅第一时间下令管控医疗物资,如禁止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物资出口,首先解决内需。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决定对大邱市和庆尚北道采取“最大程度封锁”。不过,所谓的封锁措施,也仅是为了尽快找到并隔离接触病例的人员,阻断疫情的扩散及社区传播,而非禁止交通出入,并非武汉式封城。一、第一时间就追踪了“超级传播者”,做了充分的危机预警。自韩国1月0日确诊首例患者,至月18日确诊病例31例,疫情相对可控。但月19日,单日突增0例确诊者,且多人感染途径不明。此后,确诊数持续激增,单日增幅甚至过00。第31例确诊病人发烧后继续外出并参与宗教活动,造成居住地大邱附近大规模感染。使得韩国疫情大爆发的这第31例确诊病人,来源于非正统基督教的“新天地教会”。虽然“新天地”不愿意配合,首尔和大邱政府还是强制对这个群体进行了大规模检测。目前“新天地”相关人员已完成检测。新冠疫情爆发的主要成因是聚集性传播。韩国在第一时间就掌握了大规模聚集性传播的数据和规律。对“新天地”的正确处理,使得60%以上的病例处于掌控之中。

二、利用高科技手段的第一时间普遍测试。

韩国的防疫重点,就是尽量普遍测试,找出社会中的感染者,然后及时入院治疗。从新冠肺炎大流行以来,韩国是世界上首个采取“得来速”方式进行检测的国家。怀疑自己被感染的可去这种设在路上的检测所,只需要10分钟,免费检测。48小时后在手机app上可以确认结果。这也是避免交叉感染和医疗挤兑的最好方式。鉴于"得来速"方式的高效性,全球其他国家也看好这种方式,特朗普也表示引进相关方法,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家已经引进了相关方式,并已投入使用。

三、检测部门免费提供新冠病毒测试服务。

韩国检测部门每天可完成个检测。截止到18日0时,韩国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次数已累计30万次。

四、对公众知情权的充分尊重,绝不试图隐瞒任何应当公布的信息。例如,利用手机短信等互联网手段,每天两次发送媒体简报等最新疫情动态,提醒大家提高重视度,注意个人防范。还有,对有确诊病例区域的民众通报确诊患者基本信息。为了维护公众的知情权,确诊患者的详细旅行史,公布在市政网站上找到。为了公民隐私权,该信息只包括确诊病例的住所或雇主,方便有需求者单独识别患者。而且,韩国一开始就每天公开透明疫情动态。因为韩国确诊病例70%以上为集体性传播,所以这种集体性检测,足以掌握大部分疫情信息。根据大韩民国宪法要求,韩国政府不可能给民众封嘴、封城。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在军政府的压力中一路争战中过来的韩国人民,更是不可能让政府给他们封嘴、封城。中国的防控方式目前看来确实有效,但是这不代表国外也完全按部就班地照抄作业。国情不同,体制不同,大多数国家无法付出封城+停工这么大的代价。韩国没有封城,也没有停工停产,人们一般也不戴口罩,生活基本照旧,在疫情爆发的近一个月内,逐步地控制住了疫情。接下来中国需要抗疫和复工两条腿一起走路,所以或许韩国的经验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0日本:应对疫情,自成体系如果说韩国的表现实属优等生一列,那日本就显然是学霸级别了。日本国内疫情的爆发还是由于“钻石公主号”的突然造访。因为大游轮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病毒传播的最佳方式:密封、人员聚集。一人感染,全体危险。现在确诊过千患者中,一大部分是来源于此。本土来说,只有小几百的患者,这对总人口1.7亿的日本来说,放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成绩。在“钻石公主号”所带来的全球瞩目下,日本人到底用了什么办法,在没有不计一切代价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疫情?一开始,最直观的表现是,安倍及日本政府一直表现轻松,没有让民众陷入恐慌,而是尽力地抚慰民心,更没有因此采取过度地措施。但是,在防止聚集性交叉感染方面,出手十分速度。早在月份,就要求停止举办大型活动了。同时大面积铺排新冠肺炎的防护知识,无论是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还是小学生都能很清晰地说出肺炎的病症及自我防护方式。疫情爆发初期,就成立一个医疗权威专家组,安倍把所有的决策权都交给对方,实施非专业人士就不要干专业人士的事。他只向公众传递,想要活命,就要听医生专家的话,专业人士会帮助我们脱离病魔。中国的防控也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付出的代价极为重大。在全国各地逐步清零的数据下,勒令所有的返工人员强制隔离14天,这种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的方法,更多是基于行政层面的考虑,当然你这也跟中国具体情况有关。日本做不到封城隔离,他们就是按照科学的防疫方式,遵循专家的指导意见,普通人如果不舒服了,可以根据指示,决定是先咨询医院求助。最让人觉得可贵的是,日本始终没有叫停经济活动,诸如银座、GrandFront等商业购物中心,一直在营业提供正常服务。在疫情面前,政府只是呼吁大家不聚集,要民众依靠自身的自律素质,来防范感染。这也体现出,日本是一个具有高度自治能力的成熟社会。从根本来看,让一座城市停摆,本身并不可持续和操作。即便是短期实行也会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让社会和民众承受莫须有的压力,这些也会让政府付出隐形的政治代价。封城,可算得上成本最高的防疫方式了。在这场疫情的大考中,客观题是各国政府如何应对疫情,主观题是疫情之下,如何尽快振兴经济,早日走出这场灾难的泥潭。现在看来,主观题部分,目前得分最高的,当属日本。而客观题部分,也不算差劲。为了缓解日本的经济下行,日本政府月中旬就启动第一轮紧急应对措施,给予中国小企业以资金扶持,及支援供应链受损企业,同时加大疫苗的研发和投入等等。3月10日,日本第二轮紧急应对措施出台。对于孩子和家长:凡因为疫情孩子休学在家造成停工的家长,每人每天最高补贴日元(约合人民币元),直至开学为止,即便是自由职业者,也可享有每天4日元(约合人民币7元)的定额补贴,并要求学校退还孩子停课期间的餐费,由政府补贴;对个人和家庭:为困难家庭提供10~0万小额个人贷款;对于疫情:为托儿所和护理机构提供万个口罩;鼓励民间引进设施,让病毒检测一天最高可检测7个样本。对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提供1.6万亿日元的金融支持;同时设立5亿日元的无息、无担保贷款。大灾大难之下,一个政府能做的,日本都做了。对于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有效控制疫情的我们来说,应当尊重日本的防控策略,我们没有资格嘲笑日本人。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才能造就真正的大国昌盛。世卫组织评日本医疗:03疫情未来可能的趋势欧洲疫情高速扩散,各自为战,人口密度大,人口流动频繁,确实是新冠病毒天然温床。欧洲今后疫情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难以预测。美国的疫情扩散要晚于欧洲,有东亚和欧洲的前车之鉴和成功经验,美国会少走弯路,肯定比意大利、西班牙会好些。虽说疫情是全球传播,但重灾区都在北半球,前十名没有一个南半球国家。说明气候真的影响病毒传播,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和南半球,炎热气候使得病毒户外传播力下降,相当于传播威力减半,在炎热的气候下病毒可能以室内传播为主。所以东南亚国家,北部非洲国家,中部美州国家可能前景要好的多。全球疫情可能在6、7月份出现根本性的转机,北半球开始的炎热气候会使病毒传播乏力,而那些疫情最严重国家,人努力天帮忙,或许将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当然,不排除最坏的结果:病毒像候鸟迁徙的一样,今年下半年到南半球肆虐过冬,下一个冬天再卷土重来北半球。张文宏:现在到年底前,一刻不能放松!

难得君原创文章推荐:

周末观影:10年10部奥斯卡

周末推荐10部你平时看不到的电影

谁在伪装“高中生”给方方写信?

一个带病回国者的最后疯狂

张伟丽的成功,关你啥事?

孙杨失去理智了

客观看待美国的援助

伊朗,一个神奇的存在

他曾是“当代最好的大学校长”

为什么要保护饶毅?

北京女富二代美国杀夫,为何无罪?

一个上海底层市民半个世纪的辛酸奋斗

中国究竟有多少男女在出轨?

被遗忘和严重低估的伟大学者

经典小说(点击阅读?):

点击下图进入拼团活动中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精彩不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xw/9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