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教育,一问终身
年5月14日,经过现场考察、课堂听讲、资料审查、听取汇报、现场答辩、随机座谈、专家评议和省级复议等多轮评估后,阳东一问学校和阳江市一问中学被评为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此次获评之前,我校已有鲜明突出的特色教育成果。艺体类特色: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学校,科技特色:中国教科院STEM种子校,外语特色:目标国际英语,学科特色:广东省书香校园最美阅读空间。
问学教育的理念:先问后学,一问终生。包括问学课堂、问学文化和问学行旅三大特色,其理念分别表述以下:
现代社会,全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在获得自我成长和发展提升的人生路程中,需要不断地自主探索,从发疑、质询到探究,都要通过“问”打开一扇扇未知的大门,一问学校努力培养这种敢于向未知世界发出挑战的精神。
问学教育包括问学育真、问学课堂、问学文化和问学行旅四大特色,其理念分别表述以下:
1.问学求真:问讯问真,爱与温度
问学求真,是阳东一问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体现这样的育人理念:做有爱有温度的教育,做善良美好的教育。
数学教研组研讨会?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别的东西。问真的目的是求真,是得到真,达到真的境界。我们每天去学习很多的知识,但只有我们学会求真知,学会做人,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他知识,才能使知识对社会有所用。问真的过程就是道德拷问,问真、求真的过程,老师千教万教是教人追求真理,学生千学万学是学做品行端正的好人。
英语教研组研讨会
问讯的含义之一是敬礼法,即向师长、尊上合掌曲躬而请问其起居安否。《大智度论》卷十载有二种问讯法:“若言是否少恼少患,称为问讯身;若言安乐否,称为问讯心。”后世的问讯,仅为合掌低头。一般所行的问讯法,是以两手相属,曲腰至膝,操手下去,结手印上来,两手拱齐眉,再合掌至胸前。活用礼仪文化最具有仪式感的问讯法,一问取其精华,通过三育文化,把文明礼貌、社交礼仪、团队意识的因素注入其中,健全人格发展。
语文教研组研讨会
问讯的含义之二是打听,有不知道的事情请人解答。所谓入乡问俗,上山问樵夫,下水问渔夫。一问培养的孩子要有同理心,要了解世界各地风俗,学会与不同信仰、民俗和民族的人保持和谐的关系。
问学课堂讲座
问讯的含义之三是问候,问候是一种关切,一种关爱,是一问爱与温度、善良美好教育的体现。一问的SFS人文课程和3i生活课程,细节如经典治愈课程,是结合时代要求,独具特色的德育课程。
2.问学课堂:以问导学,以学激问。
以问导学:通过“问”尤其是学生的“问”引导进入多层的课堂和文本学习,以问定教,不问不学,一问到底。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问”与“学”贯穿始终。
以学激问:通过“学”唤醒更高层级的质疑与探索,学有余味,问无止境。从“问”出发,于“问”结束,这不是一个回到原点的封闭的圆,而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在这个开放体系中,“问”发生了质的飞跃。
问学课堂中的“问”包括三层含义——发疑:学生对课文及其背景资料的知识点与解决方法有困惑,以口头或书面向同学或老师提出;质询:对课文注释、教参分析、练习答案,学生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究: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由此生发出的比较、联想和拓展,学生可以深入探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问学课堂的基本模式:课初生问、课中互问、课尾探问。
3.问学文化:叩问未来场景。
坚持环境育人、美物育人、文化育人,时时处处营造问学场景,坚持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唤醒孩子的求知欲、人格发展动力和探索精神。
学校文化墙
陶行知雕像
墙壁设计
科室牌匾
问学环境。包括问学文化墙、问学图雕塑、问学理念墙、楼道墙壁设计、班牌、各科室牌匾、宣传展板。
一问吉祥物和校徽
“一问少年”奖章
一问帽子
一问文创产品
一问运动会奖牌
一问”成长的声音“元旦晚会光碟
一问笔记本、作业本
一问招生简章
一问文宣品
一问活动券
一问校服
教学用品、生活用品围绕“问”设计。教学类:教案本、会议记录本、班主任手册、各类作业本;文创类:校徽、台历、钥匙扣、纪念品、吉祥物问问、亲子感恩卡;宣传类:校旗、招生简章、《一问赋》文化手册、晚会节目单;生活用品:校服、旅游帽、床上生活用品。
4.问学行旅:在行走中探索世界。
问学行旅课程是指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把社会实践纳入重要课程体系,走出课堂,走进内心。作为校本课程,独具特色的行走中的课堂,从现有课程的设计思想和方式中寻求突破,拓展学校、学生和学习空间,把课堂搬到大自然、社会和二次元世界。
问学行旅包括在自然山水中的行走,去未开发的荒岭登山,去公园、绿道、湖滨、古镇、古村、沙滩去徒步,去河流、沙漠、雪山、美术馆、图书馆、纪念馆、主题公园游学,在自然中学会百科知识,体会亲情友谊,增强环保意识,锻炼体能、意志、毅力,学会沟通与合作。
问学行旅还包括开放学科学习的智能时空,以及以动感课堂、场景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创意活动、多学科交叉、云上学习、云空间行走的创客空间。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中长大,一问学校把生活、自然、社会当作一本活教材,让学生通过活的方式学习活的知识,使其从现代人走向未来人。
特色项目总体目标
通过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和智慧的生成途径,培养质疑、研究、探索精神。
问学教育的研究采取逐步推进,理论和实践互为渗透的方法,先提出理论框架,再到课堂教学中实践,再充实完善理论,再实践……如此不断反复,螺旋上升,最后形成一套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性,既有特色又很接地气的一套教育实践。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所学校文化的规划与建设,显示出这所学校办学的能力与品位。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使学校的文化得到了深度的挖掘,学校队伍得到了系统的培训,教师的思想也得到进一步的统一,教师的努力方向和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并且成为学校发展的隐形力量。
阳东一问学校以问学文化立校,形成独具特色、别有韵味的问学教育文化景观。
1.环境文化
一问学校简约整洁、小巧精致,走进校园,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校园整体布置疏密有致,建筑相互呼应;运动场色彩鲜艳,板块组合有韵律;校园墙壁多出体现问学教育元素,问学文化墙古典而雅致,具有浓郁的国学韵味;问学生态园,小池塘绿荫浓密,动静结合,巨树参天,竹影摇曳;问学雕塑师生亲切交谈,共学共研,情景温馨;读书石椅随意点缀,既有浓郁的渲染,又有轻松的休闲。
2.物质文化
作为文化的物质承载,一问学校的设施设备集中体现了校园文化特点。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学校的设施设备在结构、式样、质地、色彩搭配上,融入学校文化理念。教室的主题色调蔚蓝色,安静而纯净;功能室的主题色调为咖啡色,沉稳而包容。具有民国风味的校服,知性、文艺而纯净,女生校服温婉清爽,和校园文化相呼应,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气质。第二套英伦风校服,更增添了学院气质。
编程
创客
电钢琴
电脑小画家
古筝
手工布艺
机器人
篮球
跆拳道
陶艺
童声玩乐
舞蹈
游泳
足球
扎染
绘画
陶艺、美术、书法、布艺、美食、古筝、跆拳道、静心阁等36种选修课所需的科室,装潢简约,古色古香,充满艺术氛围。实木、布艺、草垫、原浆纸,古朴典雅,带有问学教育生命和生活气息元素的教育教学用品和生活用品,分布在功能室的各个角落。
3.Vi视觉设计
学校校名。校名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的教育名言。由阳江著名画家陈醉先生题写。一问的名字简约而意味深远。学校对“一问三不知”有全新解读:好学不知厌,诲人不知倦,笃行不知难。一问既是名词,更是动词,学校以问学文化为根基,以“走近心灵,走进课本,走出课堂”为突破点,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新实验。
学校Logo。校徽logo有三层同心圆构成,咖啡色基调,外环上部为“阳东一问学校”字样,下部分为“YANGDONGE-ONESCHOOL”英文标识。内圆中间咖啡底白色字样,为方正小篆“问”字,像古代武士的盔甲,又像一张微笑的脸。
特有的Vi视觉识别系统,既古典又时尚,既简约又厚重,既低调、内敛,又大气、稳重,传统气质、国学色彩扑面而来,现代设计、国际潮流隐含其中,集中体现了一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问学文化的特点。
校园色彩。与学校logo相呼应的是,学校整体色彩选用流行的咖啡色和海蓝色为基本色,既给人安静、向往,也象征着国学文化和海洋文化。学校所有的设施、设备、墙饰、标语、展板、教学用品、生活用品、纪念品和文创产品等,都统一按照标志色、标准字、象征图形和文化造型进行布置或设计。
4.问学原创文化
《一问赋》
从年至今,为进一步使问学文化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一问人,我校在问学原创文化上坚持发力。《一问赋》是解读学校理念和理想的文字,以文言文散赋的形式,咏志抒怀,底蕴丰富。校歌《一问》,是对学校和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艺术化表达。《遇见一问》《山水一程程》《点绛唇》《遇见》《一问孩子》《漠阳江》等大量原创校园歌曲,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一问几年来的教育追求和文化推广。
校歌《一问》
每年大型跨年晚会,从主题到形式,不断突破自我,全方位展现了阳东一问学校的问学教育图景。从《新年剧乐会》《果实满园》《开往教育的高铁》《洞见境界》《生》,创意无穷,精彩纷呈,声光电的组合,主题、理念和情感的有机结合,呈现了一场场问学教育的视觉盛筵。
《山水一程程》
《点绛唇》
阳东一问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既是学校文化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也是学校中每一个参加者深入学习与理解的过程,是人与物、人与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的一个过程。
《漠阳江》
问学教育特色展示室把学校七年来的问学课堂、问学文化和问学行旅的成果以图文形式展示出来,效果直观,也是对孩子最好的问学启迪。
特色项目教学活动场地
问学自然学校。作为问学文化和问学行旅的有机结合,学校在校外建立了问学自然学校基地。这是一处空气清新的森林,孩子在这里可从自然中获得众多知识,从劳动实践中获得更多技能,得到感统平衡,锻炼生存能力。
场馆科室提供丰富的问学场景。学校按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配备先进的教学与生活设施,包括室内游泳池、体育馆(室内羽毛球场、攀岩墙)、运动场(标准跑道、篮球场)、小足球场、综合图书馆、阶梯式报告厅、心语阁(心理辅导室)、科学实验室、创客室、计算机室、美术室、书法室、陶艺室、布艺室、电钢琴室、古筝室、美食DIY室、古筝室、跆拳道室等。所有教室都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监控设备。
特色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
问学行旅课程。一问学校开办以来,基于“中华血脉国际视野世界公民”的育人目标,秉承“立足于本土、从一问走向世界”的教育理念,大胆尝试,敢于先人一步进行研学探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迈出校门,走进社会,亲近大自然,开启了富有意义的研学之旅。
问学行旅课程坚持建没有围墙的学校,秉持一切皆课程的理念,把社会实践纳入重要课程体系,走出课堂,走进内心,设计校本课程。独具特色的问学行旅课程,对现有课程的思想、架构和方式寻求突破,拓展学校、学生和学习空间,把课堂搬到大自然和人间世。
问学行旅课程包括在自然山水中的行走,在社会场景中学习,开放学科学习的智能时空,以及云行走、动感课堂、混合式学习、创意活动、多学科交叉的创客空间。
在一问学校,把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当作一本活教材,每学期全体学生一次集体登山徒步或游学,暑期优秀学生的国内外游学,假期选修班学生专题活动,学校主题考察与采风活动,部分学生的竞赛游学,六年级学生毕业礼活动,把课堂搬到教室之外。让学生通过活的方式学习活的知识,追求教育与自然社会的统一。
主要问学行旅历程。年,双月湾、罗琴山,主题:阳江的海与山;年,东岸岭,主题:岭南植物分布;广东科学中心,主题:科技引领未来;年,东湖星岛,主题:水资源保护;闸坡风车山,主题:风力发电;年,阳春东湖,主题:森林绿道;广州花都故乡里,主题:岭南建筑;年,金鸡岭森林公园,主题:树木?森林?风铃花;番禺宝墨园,主题:行走中的百科知识;年,番禺莲花山,主题:地理与历史的奏鸣曲;茂名森林公园,主题:生物多样性的零距离视野;年,阳江十八子音乐与刀具研学基地、雅韶十八座、阳江漆艺院,主题:民族与世界的交响;年,开平碉楼立园和自力村,主题:历史选择的侨乡跨界建筑艺术。
学校设计的行旅课程手册秉承一问学校“中华血脉,全球公民、世界精英”的办学定位,坚持读懂世界、知行合一的原则,呈现系统化、专业化、课程化和本土文化特征,有机地结合知识学习、探究实践、场景体验和人文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问学行旅课程体系。
特色问学英语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
问学英语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我国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自己的特色,培养特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产品中,而且更体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既可以自主开发自己学校的独特课程,也可以针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从而使国家课程更加符合具体的教学情境,但它并不改变国家对课程的权力主体性性质。
我校英语校本课程的核心概念:设定情景,以问导学,以学激问。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的直观与语言描绘相结合的手段,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学习情绪,从而促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问导学:通过“问”尤其是学生的“问”引导进入多层的课堂和文本学习,以问定教,不问不学,一问到底。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问”与“学”贯穿始终。
以学激问:通过“学”唤醒更高层级的质疑与探索,学有余味,问无止境。全英教学的疑问贯穿整个课堂,沉浸式学习与探索相结合的教学创设,使英语教学带领孩子进入多彩的场景和情境。
问学教育特色项目取得的成果
教学质量。问学教育中的问学课堂实施六年来,阳东一问学校的教学成绩始终在区域名列前茅,而且优异成绩取得的同时,学校每天下午第六节和第七节课为学生的自主选修课,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从历年来参加阳东区语数英三科学科竞赛,我校有人次获一二三等奖。
论文获奖。教师参加省市区级各项比赛,有多篇关于问学课堂的论文、教学设计、课件获得各级奖项。
优质课获奖。我校教师在参加阳江市和阳东区的优质课比赛中,有数人获得一二三等奖。以问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年11月,冯伙梅和葛丽娟老师参加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分别获得省级三等奖。
出版专著。年5月,阳东一问学校出版了问学教育专著《问》,全书分课堂问学、教育问爱、知行问远、山水问美、童心问趣五个部分,展示了问学教育在教学、教育、理念、行旅、学生几个维度的操作实践和阶段性成果。
《问》简约而大气,轻灵而厚重,古典而现代。全书围绕问学教育,以知行合一的校训为出发点,以问学教育场景实践为直观呈现,以问学文化为基本基调,对阳东一问学校的办学理念展开艺术性的解读,铺叙了学校技术操作层面的故事与感悟,表达了一问教师、学生、家长在问学教育中的思考、探索与互动,全方位描画学校育人、教学、活动、生活的现场图景,披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路历程,展现学校在时代和国际背景下的独到追求。
问学教育创新论坛
暨阳东一问特色教育品牌学校授牌交流会
阳东一问学校汪春燕主任
阳江市教育局黄教副局长讲话
阳东区教育局蔡传慧副局长讲话
阳东一问学校廖海吟副校长介绍问学教育
广东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第二师范学校吴回生教授对阳东一问学校特色教育品牌学校创建工作作出评估意见与建议
广东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殷海东秘书长宣读“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评审结果
广东省智慧科教研究院院长、特色教育品牌学校创建及评审专家肖晓春院长就问学教育体系建构研究与实践课题规划作出讲话
吴回生教授向阳东一问学校颁发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问学教育特色)牌匾
吴回生教授向阳东一问学校廖海吟副校长颁发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优秀校长荣誉证书
肖晓春教授向阳江市一问中学颁发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问学教育特色)牌匾
肖晓春教授向阳江市一问中学颁发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牌匾
殷海东秘书长向阳江市一问中学林雪娜副校长颁发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优秀校长荣誉证书
殷海东秘书长向阳江市一问中学张勇副校长颁发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优秀校长荣誉证书
吴回生教授向黄晓明董事长颁发广东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牌匾
吴回生教授向黄晓明董事长颁发广东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聘书
蓓蕾一问教育集团董事长黄晓明讲话
肖晓春院长与廖海吟副校长签署“问学教育体系建构课题研究与实践”合作意向书
问学教育节目展示一问原创歌曲《一问》
问学教育节目展示一问原创歌曲《山水一程程》
阳东一问学校苏秋欢老师演唱一问原创歌曲《漠阳江》
遇见一问
廖海吟词苏秋欢曲
南海风吹来椰林的清香
美丽的阳江一问在成长
从山上升起的太阳是孩子烂漫的模样
从海上升起的月亮是心灵纯洁的向往
如果遇见一问你会深情凝望
自从遇见一问只想把你歌唱
一问我的校园
我魂牵梦绕的天堂
岁月中飘来蓓蕾的芬芳
青青的生命一问在成长
那山间跋涉的身影是远行户外的课堂
那水中矫健的身姿是我们破浪的梦想
如果遇见一问你会驻足回望
自从遇见一问快乐那么酣畅
一问我的校园
我魂牵梦绕的天堂
学校-
文字:廖海吟汪春燕
刘颖鲜冯伙梅
编辑:庄静茹
阳东一问学校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最美的遇见
当我遇见你,
我会带你去学校林荫绿道走走,
去柔软草坪坐坐,
让我们相遇在一问。
查看一问学校的精彩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