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帮助高一老师正确理解、把握普通高中新教材在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了解新教材的主要变化和特点,更好地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新教材使用,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新学年的工作和学习中,年9月13日上午,阳江市第三中学化学科组召开了化学新教材教学工作座谈会。
化学科组长胡业琴主持座谈会并指出举办本次会议的目的和意义,关志权等老师分别就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建议。
胡业琴主持会议
一、新理念引领教学,提升核心素养
关志权老师从新课标出发,以必修一第1~3章内容为例,对比新旧教材的知识点变化,对新教材编排思路及具体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新教材在知识点内容的编排上思路集中,难度适宜,符合化学学习的规律及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关老师特别强调,进行必修一第一章教学时,需要从学习内容、认识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初高中衔接,帮助学生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学习。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景素材的应用,探究性问题和实验活动的整体设计,强调知识概念的建构过程,有助于化学学科素养能真实落地化学课堂。新教材第一章作为高中化学的第一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新教材把物质及其变化这一章提前,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在复习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拓展,从而为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志权老师主讲
二、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胡业琴老师分别从新旧课标的对比、新旧教材内容变化的对比、习题设置特点以及教学建议等四方面对新教材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以第四章和第五章内容为例,对体系结构,章结构、节变化、新增栏目以及删减栏目等方面一一详细做了对比分析,指出新教材编排上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将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融合,并引入化学史资料,体现发展过程,揭示科学本质;在呈现形式上,较多地利用直观模型图示、表格对比,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原子结构及化学反应的本质;在呈现形式上,较多地利用直观模型图示、表格对比,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原子结构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合理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立足于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驾驭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和反应,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提升;突出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应用所学知识,构建网络框架,预测和推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胡业琴老师主讲
三、新教法绽放异彩集思广益促提升
陈位玲老师在前面两位主讲老师的基础上,对如何把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度”上进一步展开分析。为了避免教师习惯性套用以前的高考模式,进入“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困境,我们需要全面把握新教材中隐藏的知识脉络,分析教材栏目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基本学情,有效利用教材中特色栏目作用于老师日常备课以及教学设计。只有认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才能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解释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才能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初步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拓展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认识视角。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宏观与微观相互结合、印证,利用自主学习渠道,促进学生体验学科价值。
陈位玲老师主讲
四、深入研讨,树立教学新理念
座谈会上,高二科组老师针对新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进行讨论与交流,高一老师提出了教学过程中使用新教材的困难和疑惑,两个科组的老师积极发言,集思广益,共同交流与学习,通过集体研讨的形式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统一思想教学理念,在教学深度与教学方式上体现各位老师的特色、灵活多样。
科组老师自由讨论交流
高一备课组长陈位玲老师总结发言指出,高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教材,借鉴经验,备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加入创设性的教学设计;与时俱进,灵活应用希沃白板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丰富课堂教学。
高一备课组长陈位玲老师总结发言
化学科组长胡业琴老师提出,经过本次新教材的培训学习,大家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有了更加清晰与深刻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按照新课程标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出好每一份卷,控制必修教材教学内容的深度,在教学过程多开展实验,促进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提高,研读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和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
化学科组长胡业琴老师总结发言
教务处梁海主任对我们本次会议给予了肯定与支持,要求化学科组老师面对新课程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如协作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能力等。鼓励我们积极努力地投身于新的课程体系,践行课程改革,敢于探索、创新,勇于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适应新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
教务处梁海主任总结发言
教研教务主管领导林运娟副校长对本次座谈会进行总结,对化学科组老师认真筹备本次座谈会表示肯定,要求化学科组老师认真学习、积极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使用过新教材的老师要多指导未使用过的老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试题的选择与分析、课后总结反思进行深刻讨论。好玉需要锻造,好课需要打磨,备适合学生的课,上学生需要的课,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提高解读课标和教材能力、课程设计执教能力和考试命题研究能力,期待在教学方面有更大的提升,实现学生与教师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教研教务主管领导林运娟副校长总结发言
五、科组老师心得体会
教研室郭红霞副主任:本次座谈会收获颇多,三位主讲老师详细分析高一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新旧教材的对比,并提出了教学建议。希望科组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科研能力,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一林倚姗副级长:作为高一老师,第一次接触新教材,通过本次座谈会对新教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将更好地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合理划分课时,渗透导学理念,注重核心概念,规范解题过程,努力提升自我专业水平。
高一级林中可老师:听了新旧教材对比交流会后,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组织这样的交流学习活动,同时也感谢几位主讲老师的倾囊相授,让我对新教材的教学又有了新的想法:
1.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对比旧教材,新教材更提倡情景教学,我们教师在情境创设上应该下更多功夫,把课堂上得更加有趣、生动、接地气。
2.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教学,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新教材在教学编排上是元素化合物性质、理论穿插编排,降低难度,同时让学生学了一部分性质后,再教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之后再学习另一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后面这部分可以大胆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元素周期律进行推测学习,大胆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则做总结即可。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推导能力、链接知识的能力。
3.在课堂、课后练习设置上尽量采用情境“帽子”题,让学生多接触陌生题目情境,为高考题目情境素材提前进行积累,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六、展望
鲁迅先生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通过学习、教学尝试和教研探索,不断调整前进的方向,我们的化学新课改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摄影:林中可
撰稿:胡业琴、陈位玲
编辑:刘伟湘
审核:敖立德、郭红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