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76.html开篇
提起龙舟,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屈原,其实,龙舟出现的时间比屈原所处的年代要早得多。
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我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
据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事实上,我国南方吴越一带直到东汉时才开发。据此可以推测,端午的习俗最初可能只在长江下游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
源远流长的龙舟历史龙舟竞渡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远古时期,住在江河湖泊沿岸的先民多用独木舟作为交通工具从事渔猎和探亲访友。后来在独木舟的船头船尾加上龙的形象,独木舟逐渐变成船形的龙舟。战国时期,人们把纪念屈原活动与龙舟竞渡结合在一起,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便成为龙舟竞渡的节日。唐宋时期,我国长江以南的很多地区都有不同形式的龙舟竞渡。民国期间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引进,龙舟竞渡开始向体育运动过渡。各城镇乡村组织龙舟竞渡,采用了近代体育比赛的淘汰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开展各项民间体育活动,龙舟竞渡一年比一年热闹,竞渡规模也越来越大,参加竞渡的龙舟也越来越多。但好景不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龙舟属“四旧”之列,龙舟活动遭到禁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龙舟竞渡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年国家体委决定在广东佛山举行首次全国龙舟比赛——第一届“屈原杯”龙舟赛。参赛队伍来自长江以南各省,比赛使用统一龙舟,统一规则,赛道规范,预赛和决赛采用计时(取代传统的夺标)分胜负。
年6月我国成立了中国龙舟协会,这既是对民族传统项目的继承,又是改革开放后开创体育竞技项目新局面的创新。从此,龙舟竞渡这个古老的活动项目结束了“群龙无首”的局面,有了全国统一组织,有了全国统一的比赛规则和比赛器材,产生了全国的冠军队伍。年7月,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在湖北宜昌举行,并首次设立了女子项目,对破除封建迷信等旧传统观念有着特殊的意义,大大推动了我国龙舟运动的发展。年后,受中国龙舟运动的影响,龙舟运动在国外也迅速发展,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开展龙舟活动。现在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都开展龙舟运动。年成立了世界龙舟联合会,每两年举行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并把竞赛用的龙舟统一为20人的国际标准龙舟(短龙)。我国在历届世界龙舟锦标赛都派出队伍参加并多次夺冠,为推动龙舟运动走向世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阳江龙舟历史及习俗阳江在南北朝时期(公元6世纪,多年前)已有船往返广州,唐朝时开始在阳江驻水军。每年端午,凭吊屈原的风俗梁、陈、隋朝已盛行。当时阳江依靠漠阳江,水运往来十分频繁,那时在阳江民间已盛行龙舟竞赛活动。到了明、清两代,阳江龙舟竞渡进入鼎盛时期。
古时候阳江龙舟只是用于巡游,后来才逐渐演变为竞渡比赛。参加竞渡的江城龙舟最多时有19艘。“文革”时期,龙舟被视为“四旧”遭到破坏,年江城才恢复端午龙舟竞渡活动。
阳江传统龙舟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构成,舟长30.24米,中部宽1.2米,用柚木或梢木建造,制作工艺精致,头、颈、尾与船身相称。船身油亮乌黑,首尾鳞甲色彩斑斓,龙嘴下挂或白、或黑、或红、或靛的长须随风飘逸,极为威武。全舟共54人,中舱置锣鼓手,鼓舱前、后段有划手12、13对,前后艄公各1-2人。
“祭龙船”俗说“四月八,龙船挖”四月初八前后,“龙种”(龙舟协会或划龙舟的组织者)组织壮丁(龙舟划手)把“滟”在附近河涌的龙舟挖起。龙舟协会在河岸搭起龙舟棚,插上彩旗,贴上对联,敲锣打鼓迎当地神庙的“神”或宗祠祖宗的神牌驻棚内供奉,又插香于龙舟头。五月初一早,举行庄重的“祭龙”仪式,给龙头点睛、梳髻、梳须、再划到附近河埠竹林采青,才外出参加竞渡。
在江城漠阳街道的“清境宫”庙中,供放着一个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的“老龙头”。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上濑龙舟的龙头,也是阳江在“文革”劫后余存的唯一一个龙头。当时,龙舟被作为“旧文化、旧风俗”被扫除。阳江城区和附城共有9艘龙舟就强制拆除,红卫兵还拖着几条龙舟的龙头、龙尾游街,游到人民广场,堆在一起烧毁。在烧龙头、龙尾的半途,破“四旧”的人去吃午饭了,有的群众趁着这个机会,偷偷从大火中抢出了一个尚未烧坏的龙头,找地方藏起来。后来,人们认出这是上濑龙舟的龙头,待“文革”风暴过后,才供送到这艘龙舟所属的“清境宫”庙中。
这个“老龙头”存有破损痕迹,下巴挂须处已被拖烂了一块。正是有了这个幸存的龙头,在年恢复阳江龙舟时,各艘龙舟的龙头都参照这个“老龙头”的模样制作,使得阳江龙舟器宇轩昂的龙头工艺得以传承。
特别的是外地龙舟没有胡须,阳江龙舟有胡须,而且各条龙舟龙头的胡须颜色也不相同。它们代表着不同的龙种,如青龙、白龙、乌龙、金龙、赤龙等等,因此龙须也有白、蓝、黑、红、青等等颜色。如上、下濑是黑须,白期仔是蓝须,华濠是白须。
滟龙船
比赛结束后,就要采取措施对龙舟进行护理,这叫做“滟船”。“滟船”的方法是先在适当的地方挖好一个船坞,然后拉线定好枕位,放好“龙枕”,使龙舟放上去不会左右摇动。龙舟要全身盖上泥土,避免水淋日晒。“滟船”的目的是为龙舟不变形变质。
龙船坛
端午节前,各村会在河边搭建一个龙船坛,坛内供奉本村的神像,用以祈求比赛成功。村民们会在坛前案板摆放糖果、水果作为贡品。每天早上第一次上船时,所有壮丁都要向龙船坛上香祈祷,祈求所有壮丁身体健康,比赛顺利。
洗龙舟水
据传,五月五的“龙舟水”有神奇的功效,洗了“端午龙舟水”,到翌年五月五,一年时间皮肤都会好好的。
造龙舟
据悉,制造一艘“广东阳江版”的传统龙船,通常要花三四十天时间;制造一艘国标龙船,至少也要二十天,具体须视工人数量而定。一直以来,广东阳江传统龙舟的船身长度都固定为三十点二四米,原因是定做龙船的客人一直都要求做这个长度,遂逐成惯例。一艘阳江传统龙舟的造价一般为九万多元,一艘国标龙舟的造价通常为两万至三万元。
龙舟角色
龙种:龙种是一条龙船的“执事”,龙船比赛所有筹备工作,包括召集壮丁、训练、吃饭、筹款等一系列的后勤工作,都是由龙种负责。
头梢:位于船头,负责察看水面,配合尾梢调整方向,另外就是吹口哨,负责喊口号,给壮丁加油鼓劲。
壮丁:身体健壮的龙舟梢手(运动员),成为壮丁能为家族带来光荣。据说,当壮丁能沾上“龙气”走好运。
锣手:比赛时一般站在船中间敲锣,配合鼓手控制壮丁扒船节奏。
鼓手:站在船身中间,摆一个牛皮鼓,是整艘龙船的关键人物,所有壮丁都按照鼓声的节奏划船,鼓响便划,鼓停即止。
尾梢:位于船尾,用长船橈负责摆舵,负责船前进的方向,如果船的位置偏了,就用船橈调整。
江城龙舟的历史江城龙舟竞渡起源于何时?据史载:阳江在南北朝时期梁朝天监期间(公元六世纪)已有船往返广州,唐朝时开始在阳江驻水军。每年端午,凭吊屈原的风俗梁、陈、隋朝已盛行。当时阳江城依靠漠阳江,水运往来十分频繁,因此,可以推算那是在江城民间已盛行龙舟竞赛活动了,每年端午节,都要举办端午赛龙舟的活动。早期赛龙舟只是一种宫廷活动。到了明、清两代,是阳江龙舟竞渡的鼎盛时期。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万众期待,内地在江河(漠阳江、鸳鸯湖)划龙船,沿海地区在海上扒艇仔,不近江河的地区则舞旱龙庆祝。
阳江龙舟一般长30多米,坐挠手50人,船上另有锣鼓手各一人,以壮船威。龙舟扒完后,被埋在河(湖)边,至第二年四月才又挖出来,初一至初四为小扒(分赛),初五为大扒(决赛)。获奖者可得金猪一只和龙包(肉包子)无数等奖品。
江城龙舟杂说
——
江城的龙舟赛(指传统的),“扒龙舟,三盘两胜,每队先各是“坐东”(划在东河道)、“坐西”(划在西河道)一次,最后一次就抓‘生死签’,谁抓到静水河道,大多都赢。但年,上濑龙舟,在赛龙舟四天里,无论是静水,还是逆水都赢,从不用赛第三场。”所以上濑的龙舟被称为长胜将军,上濑的龙舟因为长胜,所以在当地被俗称“赢通河”。
下濑是所有龙舟中最为奇特的,因为他比赛时,是尾先行的,这在全世界的龙舟赛里都难见到,所以只要比赛时一看到龙尾在先的,必是下濑,而这一传统,也持续到现在百多年。下堡“输通河”:下堡龙舟一直是江城龙舟赛里的包尾,在年以前一直是最后一二名,直到年后,重新调整过,开始大振雄风,甚有当年的上濑长胜将军的风范。
阳东龙舟的历史阳东龙舟相传始于清朝乾隆年间,阳东人对赛龙舟运动十分热衷,至抗日战争时期,阳东北惯、东城一带已有龙舟20多艘。上世纪50年代,尽管当时生活条件艰苦,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自发拿出自家存粮,做龙船饭给壮丁们吃。
北惯等地的龙舟还有一个特点,初一到初五的比赛地点分别设定河段的。其中,初一集中在牧湖河段扒船,初二集中在石仑河段,初三在北惯河段,初四在石仑河段,初五则又回到北惯河段。
阳西龙舟的历史相对其他地区,阳西龙舟的记载史料较少,但历史依然悠久。阳西龙舟最早出现的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主要是由织篢、程村两地民间自发组织。
阳西龙舟赛在上世纪60年代期间中断过,直到年才重新恢复了竞赛。织篢、程村两地龙舟长约30米,与江城龙舟相近,但龙首龙尾较低,不及江城龙舟高昂生气。龙舟腹部肥大,舱面亦比江城龙舟宽约20厘米。
阳春龙舟的历史
阳春地区的龙舟记载较早在南北朝冼夫人屯兵两阳时期,当时每年端午便会在高流河举办龙舟比赛。但是,由于高流河河道逐渐淤塞变窄,慢慢便流失了端午赛龙舟的传统。
海陵龙舟的历史海陵岛则是举办独具特色的海上龙舟,海上龙舟没有像其他地区一样刻意雕琢,只是由渔民的日常使用的小船插上彩旗而成,这样的龙舟赛则是更有一种原始美的味道
图文来源:号外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