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26906.html
BIM
建筑信息化模型
来源:东莞市绿色建筑协会
关于印发《东莞市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的通知(东建节能〔〕1号)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市直各单位:
《东莞市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东莞市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pdf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年8月14日
第一条规划目的为加快东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动建筑业发展转型升级,本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东莞市经济社会和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第六条发展定位大力发展装配式建造方式,政府投资的大中型建筑、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用地的建筑项目按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综合管廊、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推广装配式建造方式;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发展,提升建筑产业科技含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建立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工程建设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人才体系,力争建设成为广东省装配式建筑发展先进城市。第七条总体发展目标至年末,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以上,政府投资工程建筑项目(含PPP项目)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至年末,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政府投资工程建筑项目(含PPP项目)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70%以上,将装配式建造发展为东莞市主要的建设模式。第十条创新建筑设计,提高施工水平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按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少规格、多组合为原则,推动装配式建筑项目向结构设计标准化、机电设计标准化、装修设计标准化转变。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及城建档案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应用,实现项目多专业平行设计,实现设计全过程三维可视化,全面提升设计的精度和深度。建立标准化建筑单元模块,包括建筑单元模块、功能模块、部品部件模块,实现模块标准化及组合多样化。推进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与生产单位进行协同设计,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提高装配式施工水平。鼓励施工企业开展装配式施工、安全防护和质量检测技术研究,提升施工流程的标准性和安全性。创新施工组织管理方式,加强对关键技术节点的监管,提高现场施工和组织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总结和完善现有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和工法,应用新型施7工设备,攻破部品部件、成型钢筋等建筑材料在运输、存放、吊装、连接、预埋、现浇等环节的瓶颈,提高装配式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开展面向施工企业的培训教学,推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健全与建筑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分包管理、工程造价、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与采购的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优化项目管理方式;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拓展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等业务。
第十四条加强质量监管,确保质量安全健全质量责任追溯制度。明确装配式建筑项目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质量责任人,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过程记录和验收。落实施工过程质量责任标识制度,在建以及新开工建设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竣工后,设置工程竣工永久质量责任标牌,保证工程质量的可追溯性。强化部品部件及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加强部品部件质量控制,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机制,明确驻地监理和承包商等相关单位在部品部件生产、运输、安装等过程的质量管理责任。明确装配式建筑项目现场监督要点,增加现场巡查、抽查、专项检查频率,确保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质量。促进质量管理标准化与信息化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中的作用,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各方主体、监管部门等协同管理和共享数据,打造基于信息化技术、覆盖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第二十三条重点推进园区镇街根据各园区镇街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指标和地区生产总值等特点,将虎门镇、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城街道、东城街道、滨海湾新区确定为东莞市重点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园区镇街,规划期内应按发展目标切实推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落地。第三十四条生效日期本规划自印发之日起实施。附表:
附件下载:东莞市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
络维BIM:传播和分享BIM知识,促进BIM的发展。
如想了解更多BIM资讯,请前往络维B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