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
雷阳、梁小余夫妻俩也时常想起40年前的往事
年2月底,阳江县供电局的收发室收到一封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大家奔走相告,全局上下顿时高兴得炸开了锅。通知书的主人正是雷阳,当年23岁,是供电局的一名电机维修工。
为雷阳高兴的同时,该局的另一位高考生——20岁的梁小余却又有一丝忐忑不安,生怕自己落榜。3月初,雷阳告别同事,前往北京上学,并嘱咐梁小余“收到通知书,一定要来信告知。”几天之后,梁小余终于等来了中山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入学报到后,她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雷阳。
书信来来往往,两颗年轻的心开始相知、相恋……
“那年高考,既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方向,也促成了我们的一段姻缘。”
高考恢复,工作之余偷偷复习备考
梁
年10月,在媒体上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梁小余掩饰不了内心的激动。“从小到大我一直向往着大学,参加工作后表现得很努力很积极,就是希望能被推荐上大学。”梁小余回忆,彼时她和雷阳还只是普通同事,由于工种不同,平日打交道并不多。关于高考,谁也没有向谁说起,大家都在下班后“偷偷复习”。
没有老师辅导,没有同学交流,复习只能依靠以前的教材。重拾当年读过的初中、高中课本和文革前的高中课本,刚开始梁小余还觉得有些吃力,但强烈的信念支撑着她,她硬着头皮一遍遍请教亲戚、请教局里的工程师。
每天晚上,忙完家务,等弟弟妹妹们睡着,梁小余才有属于自己的复习时间。“当时说停电就停电的,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点煤油灯看书。”她回忆,为了争分夺秒,自己经常熬到深夜,有几次一边看书一边打盹,不小心把刘海都给烧着了。
雷
梁小余不知道,同一单位的雷阳也在晚上复习备考。不过,雷阳显然要轻松很多,因为夜间看书早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爸爸那时任阳江县文化馆馆长,一家人就住在文化馆上面的宿舍里。每天下班后没事干,就去文化馆、图书馆蹭书看,看了一本又一本,物理、化学、微积分之类的都看。”雷阳回忆。
时隔不久,阳江供电局组织高考报名,雷阳、梁小余一起递交了报名表。从那时起,两人开始不自觉地留意对方。
年12月10日,高考前一晚,雷阳七点多就上了床,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妈妈担心他失眠影响考试,给他吃了一颗安眠药。“后来想想,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因为上床太早。”雷阳笑着回忆。而梁小余,还是一如既往复习到凌晨。
第二天,两人先后走向阳江二中考场,走进同一试室。第一科考数学,考生们随身都带着数学课本。“刚开始时有点紧张,但做着做着发现并不是很难,都会做,就慢慢地放松了。”雷阳、梁小余回忆,认真答题的时候,根本没空翻课本。
高考放榜,两人如愿考上理想学府
雷
到了志愿填报时,雷阳信心十足地填了清华大学。“因为我连加分题都做了,正好是我熟悉的微积分,求极限的,觉得考清华还是比较有把握的。”雷阳解释,但为了保险起见,第二、三志愿他填了华南工学院。梁小余则根据自己预估的成绩,将第一、二、三志愿都锁定了中山医学院。
等待成绩的日子很漫长,平复高考带来的兴奋,雷阳和梁小余的生活又回归到了工作。直到年2月底的一天,一封邮局发到供电局的邮件又打破了生活的平静。
“清华大学”“电力工程系”,看着录取通知书上的字眼,雷阳一下子懵了!“真的吗?这是真的!”得知如愿考上理想学府,雷阳脑子一片空白,这一刻似乎有点不真实。
局里的领导和同事热情地请雷阳吃了一顿饭庆贺。此刻,梁小余既钦佩、羡慕雷阳,又因迟迟未收到录取通知书而惴惴不安。“等你收到通知书后,记得告诉我。”与梁小余告别时,雷阳将大学地址给了她。
年3月初,雷阳和考上北京邮电学院的一位老乡,一起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两个年轻人一路上兴奋得很,因为没去过北方嘛!”雷阳说,对于接下来的北方生活,他满是憧憬。
火车开了两天一夜,终于到了北京。清华大学古色古香的校园建筑让雷阳着了迷,他好奇地与舍友结伴到处参观。雷阳说,当时他的专业有30多个新生,年纪最大的是年高中毕业的,孩子都有两个了。
梁
“小余,省招生办给你来信了!”年的“3·8”妇女节当天,梁小余正和同事们吃饭,一位同事激动地跑来告诉她,录取通知书到了。梁小余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了。
遗憾的是,恢复高考第一年,广东并没有公布考生高考分数和排名,这也成了雷阳和梁小余心中的一个“谜”。
告别父母,梁小余和同学坐汽车前往广州。到达省汽车站后,中山医学院的接待车过来迎接新生,搭着他们从东风东路的校门进入学校。
“那时候,我一个乡下女孩子,哪敢出校门,加上一开学要进行摸底考试,得抓紧时间看书,因此足足两个多月都没踏出校门一步。直到后来同学带我出去,我才知道中山二路这边的门口才是我们学校正门!”谈起往事,梁小余笑得很开心。
在学校安顿下来后,梁小余便给远在北京的雷阳写了第一封信,告知自己已到中山医学院报到。
求知若渴,大学生活充实而有趣
雷
“当时收到信,很开心,第一时间就回信了。”雷阳说。此后,雷阳和梁小余便经常书信往来,两个年轻人彼此分享着各自在校的学习、生活见闻。
到北京后,雷阳虽然不太适应北方的气候,但大学生活却过得很充实,期间还发生了不少趣事。年底,北京下起第一场大雪,那是雷阳第一次看到雪。他兴奋地穿着拖鞋便往外跑,拖鞋板在雪地上吱吱响,也不觉得冷。在学校里,电工出身的雷阳被同学笑称是“铁左臂”,班上有什么家当坏了,都由左撇子的他来修理。
忆及大学的老师,雷阳感慨“个个都是大师”。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上物理课,老师带着一个车轮子、一条绳子、一根棍子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都好奇极了,伸长了脖子看。“原来老师要给我们演示转体实验,车轮子还是从他的旧单车上拆下来的,太有意思了。”雷阳笑着回忆。
梁
在中山医学院读书的梁小余,格外珍惜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天还没亮,她就起床学习,背英语单词,晚上10点半熄灯后还拿着手电筒看书。“晚上自习室总坐得满当当的,晚点过去还要同学帮忙占位置。到读大四的时候,明显感到大一新生对学习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望。有一次,新生晚自习室在课室里讲话,被大家集体批评,还要赶他们出去。”梁小余回忆。
书信往来,成就一段美满姻缘
喜
就这样,一封封书信来来往往,雷阳与梁小余的心也越靠越近。
那时,雷阳经常躲在被窝里,手中拿着一本书,偶尔思考一下,偶尔写一段,这让同宿舍的人都很好奇。大家后来发现,原来雷阳的专业课本上夹着一张女孩的照片,还有信笺。
“怪不得他经常跑邮局寄信,原来是给女朋友写情书!”同学们感叹,不善言辞的雷阳,竟然悄悄谈恋爱了。毕业30周年,大学同学回忆起雷阳的“恋爱史”,在记录册上这样说:“雷阳平时木讷,鸿雁往来正好更能展才子情怀”。
燃气轮机专业是年之后新设立的专业,其就业方向是研究飞机发动机,当时中国还没有相关产业。年大学毕业,雷阳所在专业有一半同学选择留校或进中科院搞研究。“读了10多年书,不想再读研和搞科研了,想实实在在地在专业上做点事情。”雷阳虽然也被分配到中科院,但他却申请回广州汽轮机厂,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蒸汽轮机工作。
年底,梁小余毕业分配到广医院(医院),当上了一名妇产科医生。不多久,两人喜结连理。
如今,雷阳已是广重集团的技术总监兼汽轮机研究所所长。近几年,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忙于研发绿色能源、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如垃圾发电、蔗渣发电、秸秆发电等。由于在专业领域兢兢业业,雷阳被评为广州劳模,还获得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梁小余则从妇科主任、科教科科长退休后,在家中带孙子孙女,享天伦之乐。
40载光阴荏苒,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仍历历在目
40载岁月如歌,高考制度依然继续着选拔人才的使命
记者对话雷阳梁小余夫妇
听听他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建议
对话雷阳梁小余夫妇——
★记者:梁老师,您觉得雷老师身上有什么闪光点吸引着你?
梁小余:老雷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方向感很明确。他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且会坚定地为之努力。他在清华大学四年半,每年考核都是优秀,老师希望他读研,但他放弃了,因为他很清楚知道自己想干点实在的事。这么多年下来,他在自己的领域做得很专,而且全国都有名。现在的大学生,遇到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也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记者:您有什么建议给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
雷阳:选择专业时,首先要选自己感兴趣的,兴趣最重要。其次要选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学科设置和专业课程都会更加科学合理,而且好学校拥有的资源往往更多,这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上大学,读书不能用中学的方法去读,老师教什么学什么。大学最重要是记住知识中的原理和逻辑,举一反三,这样学知识才更有效率。中学时你可能是围绕考试、作业转,但大学你必须学习逻辑思维和提高辨别能力。
★记者: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雷阳:要评判自己专业的前景和职业方向,了解多方面的信息,还要根据自身的选择,到底是想走管理、行政的路子,还是走专业研究的路子。
现在的年轻人要学会坚持。一些年轻人做事情很情绪化,工作换来换去。其实,一个单位用人,特别是提拔骨干,都是挑选一些在岗位上坚持下来且认真干事的。做什么事情,碰到困难遇到障碍是不可避免的,但贵在坚持,一旦选定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记者
黄娟娟费先霞
图片
宋福亮
编辑
何朋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