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上方的阳江好 阳江方言属粤方言的一个分支,有人将之划分为高阳片。也有人将粤方言分为六个次方言区:西江——珠江流域、浔江——郁江流域、北流江——南流江流域、南江——鉴江流域、漠阳江流域,潭江流域。其中阳江方言属漠阳江流域,高州方言属南江——鉴江流域。阳江方言以高州方言为基准,因此在声韵母系统有相通之处,但在声韵调组合上则有明显差异。
阳江方言主要受到四种文化的影响:俚僚文化、中原汉文化、闽客文化、海外文化。
阳江自汉以来属高凉郡(今高州)管辖,为俚人居地。隋唐时俚人发展为大规模部落联盟,冯冼家族为当时的实际统治者。即使后来俚人被汉化或迁徙,俚僚文化依然作为一种底层文化积淀下来,成为漠阳文化的的一个深层组成部分。亦因此,阳江方言内包含大量高州方言因素。直到今天的阳江方言中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古越文化痕迹。
中原汉文化从秦汉开始南下,在宋代取得主流文化地位。在阳江话与广州话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许多较为接近普通话的因素,如广州话的“食饭”在阳江话与普通话中均为“吃饭”,广州话中的“睇”在阳江话与普通话中也同样为“看”。
阳江依山傍海,明清以来,先后有善耕山的客家人与善耕海的闽南人入居,成为阳江人的一部人。而他们的客家话与闽南话亦融为阳江话的一部分,如米汤称“饮”,花生称“地豆”,绳子称“索”等,都是闽南语词汇。而阳江话在语音上也与客家话有一点点相似。
阳江方言的音调有十一个之多,是与广州话在语音上区别最大的地方,它比广州话的音调要高昂与尖锐。有很多字如“罢”、“伴”、“鼻”、“卜”等,其在阳江话里的声母和韵母与其在广州话里的一模一样,声调却不一样。因此不懂阳江话的人听起来像听到一群人在吵架一样。
声母上阳江话既与广州话的情况差异不大,又有普通话的影子。像广州话中的“n”“l”不分,但在阳江话中却泾渭分明。同时阳江话同广州话一样里没有“z”、“zh”、“j”这一类声母的区别。阳江话里还有一类特别的声母,即是“四”、“死”、“三”、“私”等字的在阳江话里的声母。这个特殊的声母在高州话里也有。会念这个声母的字通常出现在普通话中“s”与“i”、“u”、“an”、“ang”、“uan”、“ui”、“uo”、“ao”、“ai”等结合的字中。
阳江话的词汇保留了许多古代词汇,如在阳江话里“走”是“跑”的意思,“行”是“走”的意思,“其”是指“他”。同是阳江话还保留了许多古越语词汇,如稻田或水田在古越语中称“那”,“那”字起首的地名即为水稻分布区。而阳江“那”字的地名很多,像“那龙”、“那洛”、“那栋”等;“洞”也属古越语地名,阳江有“随洞”、“儒洞”等;还有,猪圈称“猪騄”,柚子称“仆子”,青蛙称“蛤”等。
阳江话与广州话及普通话的词汇对比:
阳江话广州话普通话
逻(与“咯”lo同音)也——四周行下——到处逛逛
落水——落雨——下雨
间(普通话第二声)——冻——凉
昨(与“撞”同音)日——寻日——昨天
来日——听日——明天
古排——呢排——近来[1]
古阵——宜家——现在
窗棂——窗——窗户
腾(普通话第二声)衫——除衫——脱衣服
蚊虫——蚊——蚊子
蚊子——乌蝇——苍蝇
手马头——手趾公——大拇指
无——唔——不
都——左——了
吃都饭——食左饭——吃了饭
温馨提示:“阳江好”,挖掘阳江好人好事好山好水好吃好玩好古……让我们一起发现阳江美!感谢您把本文推荐给朋友和分享到朋友圈!如果您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直接回复给我们,精彩阳江,好在有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