鼍城随笔丨夕阳

西斜的太阳把最后的余辉洒在了大榕树稍,婆娑的叶子被偶尔吹来的轻风弄出微微的莎莎声响。榕树下是几条被纳凉者磨得发亮的青石板,飘落在泥地上的榕树叶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是深秋季节。

一双带有疑惑兼好奇的眼睛在跟着我的脚步移动。那是坐在青石板上的一位清瘦老人,他用足以让我完全听清楚的声音问道:“你是哪家的亲戚?”

我并不觉得老人问话有什么不妥,因为这是乡村,来村里的除了亲戚串门便是朋友到访,当然也有可能是上面下来的干部又或者流浪到此的乞丐。显然,老人排除了后面两种可能。

“我在等人,一个让我来这里等他的人。”我想,这样回答会让老人明白。

果然,老人不再问了。这回轮到我好奇了,朝着他身后的神台问道:“你们村供奉石狗?”

老人点点头:“它可灵了,许多年前……”他讲了一个听起来很怪异的故事,语气平稳,不咳不喘,说话时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不用说,那是假牙。

“老人家,您高寿?”我问起了他的年龄。想不到这老人耳不背,这么文绉绉的话他可是听得明明白白:“我今年83岁了。”

“您每天都坐在这里吗?”没等他回话,一只母鸡走进了旁边的一块小菜地,老人不紧不慢地站了起来,轻轻地挥动着手中的棍子,愣是把那母鸡赶了出来。

我又换了话题:“您每天就看着这片小菜园?”

老人缓慢地回到石板上重新坐下:“不,我是在看这群鸡。”这时我才注意到,在灌木中觅食的母鸡一共有9只。

“您不会把牠们围起来养吗?”显然,我觉得这样做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更省事。

老人一改不喜不悲的平静表情,可以明显看出发自内心的那种喜悦:“孙媳妇就快生了,我这把没用的老骨头闲着也闲着,就养了这么几只鸡,给她补补身子。”

老人家的这种喜悦是任何演员都无法演出来的,也许只有当过爷爷奶奶的人才会明白隔代亲是怎样的一种亲情,那是一种每次提起都会从内心发出傻笑的喜悦!

老人知道市场有活鸡卖,老人也知道这9只鸡值不了几个钱。但老人更知道,他每天放鸡出来吃草籽、扒虫子,没有化学饲料,没有鸡场大面积的病菌污染——他不是在放鸡,是在给曾孙喂养自己的爱!

老人家又恢复了那种不喜不悲的平静,他的思路甚至比很多年轻人还清晰:“我在这里能坐多久,我也不知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没请自己去,我能看一眼曾孙就已经满足了。”

天哪,他还记得我问过他而他还未回答的话!我真的敬佩了:“您老耳聪目明,过了百岁再说这话吧!”

他知道这是客套话,只是呆呆地望着西沉的太阳:它已经无力把稻子晒干,但它却用最后一点余辉点缀了天边的云彩,形成瑰丽多彩的晚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tc/11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