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这次转身,何止华丽优雅

东城新区一角

励精图治六十年

神奇苗乡换新颜

——松桃自治县经济社会60年发展综述

  60年来,伴随自治县诞生的礼炮,乘着苗乡前进的巨轮,宛如穿越一段时空隧道,恍然置身于一片全新的天地:60年里,松桃苗族自治县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也由一个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严重滞后的老、少、边、穷县向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城市迈进,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近年来,先后深入实施了“工业兴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开放强县”、“环境立县”;“优化环境、塑造形象,融入湘渝、扩大开放,整合资源、讲求质效,抢抓机遇、建设小康”和“环境立县、产业富县、城镇兴县、民生和县、人才强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社会和谐化”的“五县五化”发展新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在艰苦创业中探索,在攻坚克难中拼搏,在争先创优中奋进,创造了全县经济发展的辉煌业绩。

县城新貌

  这是一组激动人心的数据: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45亿元,是年万元的倍;粮食总产量达23.99万吨,是年8.54万吨的2.8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是年53万元的.4倍;财税总收入实现10.24亿元,是年76.05万元的倍,其中:县级财政收入也从年的76.05万元增加到年的万元,增长了倍;年至今是该县财政经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财政收入连续2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年一举突破1亿元大关,到年突破10亿元大关,平均一年增长1个多亿,一年跨越一个台阶,其间增长最快的年增速达7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元,是年26元的.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亿元,是年12万元的倍。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十二五”以来,松桃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增幅连续5年跃居铜仁市前列。今年1至9月,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8.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1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同比增长21.5%;完成财政总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11.9%;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亿元,同比增长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亿元,同比增长13.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亿元,同比增长40.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3.亿元,同比增长23.2%。

  60年来的松桃经济社会发展,切换成一幅幅画面,一幕幕,似昨日,似今朝,在长轴的转动中,一个个展现。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自治县成立60年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中央先后出台的15个涉农“1号文件”,奏响了松桃人民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主旋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兴修梯田,大搞水利,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实现了由单一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方式转变、从自给自足的产品农业向设施、生态、特色、高效农业转变、由以粮为纲的温饱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松桃逐步形成了畜牧、烤烟、茶叶、中药材四大农业主导产业。   从盘石镇充满生机的种草养畜,到正大镇绿意盎然的茶叶,从孟溪镇的多种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到长兴堡镇农业观光园,从太平营乡的葡萄经果园,到普觉镇的农业循环生态园,苗乡松桃,特色产业五彩斑斓。

 

正大镇官舟村新貌

万寿菊(龙元彬 摄)

  从孟溪、长兴、迓驾的一个个崭新漂亮的小城镇,到响水洞、大湾、苗王城、界牌一个个整洁有序的新村落,松桃崛起一个个靓丽的新农村。丰收的田野,富庶的特色产业,密如繁星的城镇村落,无不是60年来松桃农业农村沧桑巨变的符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总体水平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在国民经济中,一产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比重快速提升,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由年的73.2、12.1、16.8发展为年的22.6:33.8:43.6;粮食产量达到26.8万吨,是年的1.9倍;农、林、牧、渔总产值达万元,是年的22.6倍;畜牧业产值达6.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44%,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8亿元。全县已新建养殖小区33个,新增规模养殖大户户。

正大生态荼园

盘石镇园区.放牧(龙元彬摄)

盘石草海牛群欢腾(贺卫明 摄)

盘石草海畜牧养殖(滕树勇摄)

中药材万寿菊种植基地

  坚持走“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之路,搭建“一区四园”产业平台,孵化9个“园中园”,成功建成全省唯一获“全国绿色化示范经开区”称号的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粮经比达40:60。引入华西希望集团、铁骑力士等农业龙头企业87家,投资2亿元建成个家庭农场,年出栏优质商品肉猪20万头,覆盖个行政村户贫困户,实现分红.73万元。引进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华商街等电商企业46家,建立电商服务站71个。坚持“文旅结合、农旅结合、城旅结合”理念,形成了“一路一廊四线六景”布局。建成5个省级、7个市级、15个县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园区乡镇(街道)全覆盖,入驻龙头企业87家。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松桃凯迪生物质电厂厂区一角

松桃经开区一角

松桃千伏变电站

水晶产业生产车间

三和锰业厂房一角

年产万吨的高力水泥厂

城北工业园区

  如果把松桃60年的发展比作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那么工业则是这幅画卷上最鲜艳的彩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工业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已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量,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载体,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这条亮丽的彩虹显示出松桃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惊人的跨越,见证着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也预示着充满希望的前景。   60年来,松桃工业逐渐发展壮大。统计资料显示:矿产资源是松桃一大优势,可开发的品种有30多个。锰储量已探明5.5亿吨,居亚州第一,享有“锰都”之称。“十五”以来,该县围绕“工业兴县”战略部署,引资建成了10家电解锰企业和2家铁合金企业。形成电解锰36.4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和锰矿石万吨的年采矿能力;引资4.8亿元开工建设年产万吨的高力水泥厂,有力地推动了运输、电力和餐饮服务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锰产品加工为支撑,其他矿产品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为依托的工业生产体系。

  今年来,该县锰业经济迅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提高到了65%以上,锰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锰产业产生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5%左右。锰产业直接吸纳了城镇、农村就业人员1万多人,相关的运输及配套产业吸纳就业人员3万多人,就业人员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   松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全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成果喜人,仅“十二五”以来,共引资项目个,签约总投资额.17亿元,到位资金.4亿元,连续超额完成市、县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新签约项目共36个,签约资金76.38亿元。到目前为止,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年创产值已超过亿元,全县民营经济实体增至户。其中,引资4.8亿元开工建设年产万吨的高力水泥厂和引资40亿元的武陵锰业已建成投产。工业经济,已成为松桃国民经济的“火车头”。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治县成立到改革开放是松桃能源工业全面打基础、起步和加快发展的时期,也是松桃能源工业曲折前进的时期。60年来,松桃投入巨资不断加强能源生产基础建设、提高能源生产科技和装备水平,增强能源生产和供应能力。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能源供需形势发生根本改变,基本摆脱了长期以来困扰松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仅“十二五”以来争取国家投入14.3亿元,建设松桃电网。县境内先后修建了1座千伏变电站,1座千伏变电站,6座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25兆伏安。2年全县告别了无电户。   随着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生产经营成果也显著提高,从1年开始,该县供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9年突破10亿千瓦时。坚强的供电网络,不仅成为黔电外送的“电码头”和“桥头堡”,更为松桃推进“五县五化”和实现贵州经济强县目标撑起一片蓝天。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县城一角

春和景明(贺卫明摄)

城北新区一角

东城新区一角

  60年,光阴荏苒,告别低矮的砖瓦房,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60年,日月如梭,告别泥泞的坑洼路,一条条大道四通八达;60年,岁月如歌,告别昏暗的煤油灯,一盏盏明灯光芒四射。60年辛勤耕耘,60年沧桑巨变,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松桃城镇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一座区位优越、贸易繁荣、风景秀美、魅力无穷的新兴城市正在崛起!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松桃,由于受经济的制约,4年以前,松桃城镇建设非常落后,房屋低矮不平,街面狭窄,县城赃、乱、差、堵十分突出。为尽快摆脱县城建设被动落后的局面,县委、县政府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   从0年开始,县政府投入万元,对县城总体规划、小城镇详细规划进行了系统的修编和编制。3年,完成了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县城局部改造详细规划,东城新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年完成了教场坝、南门风景苑等片区的详细规划和13个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批复;6年3月底,县城总体规划第三次修编顺利通过了省城规委组织的专业技术评审,县城详规覆盖率由1年的12%发展到6年初的75%,完成规划面积20.2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人,规划城镇化水平达25%以上。3年完成第四轮修编,规划面积从6年的20.26平方公里增加到58.5平方公里,规划城镇人口30万人,县城详规覆盖率由6年的75%发展到年的%。城镇化率达40%。

旧城改造一角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松桃变绿了,变亮了,变美了:年至8年,该县投入资金万元,完成平块道路改造工程、南门汽车站至云落屯大桥改造工程、东风路改造工程、蓼皋镇北路改造及亮化工程、松江大桥建设工程等。引资余万元,完成了百川商贸城、一期防洪堤景观改造工程、汇丰商住楼项目。引资5余万元,完成了蓼皋商贸城、金松商贸城、松江佳苑、河滨风景苑、华彩商贸城、教场坝及南门桥头片区改造等开发项目。引资万元开工建设县工商局至人武部至县酒厂片区、杨芳路片区、麻阳街片区改造。新区建设方面:投入余万元,完成了检察院办公楼、疾控中心办公大楼、黔东大道建设等工程;投入余万元,完成了县行政中心、松桃民族中学、县法院办公楼以及二期防洪堤续建、移民新村搬迁等工程;引资万元,完成水塘河大桥和滨江花园、星月湾宾馆等项目;引资10亿多元开发建设城南新区、金阳二期、城北新城、外滩旧城改造等。投入2.2亿元,完成了城区“白改黑”工程,建成丹霞公园、平浪坝风光带、世昌广场风光带、城南公园,启动九龙湖、飞灵峰、十里松江画廊等景区景点建设。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完成了28个乡(镇、街道)总规,乡(镇、街道)总规修编率达%,完成13个集中建房点规划、69个小康村寨规划,“双星三规四特五村”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重点围绕“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等六项行动计划,完成28个“美丽乡村”示范点、13个农村集中建房点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交通发展亮点纷呈

县域交通规划图

  年至6年,自治县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对于松桃的交通事业来说,同样是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60年。从“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的狭窄土路、砂石路,到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再到四通八达、快捷顺畅的高速公路、等级公路、通村公路,可谓“条条大路通松桃”。   60年来,松桃交通人遇山修路,逢水架桥,在黔东大地上书写交通发展的壮丽诗篇;以地为琴,以路作弦,弹奏出悦耳的交通发展新乐章。披荆斩棘兴交通,砸破瓶颈求发展。全县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向枢纽交通适应型的巨大转变。60年来,交通发展以公路建设为代表,从只有一条几近荒废的过境路起步,逐步构架起了一个内外通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60年来,交通部门按照“四步走”战略、“一纵一横一环”八连线和“”公路网进行建设。   特别是近10年来。松桃交通建设在战略调整上,实施两个转移:一是向高速公路建设转移;二是由重建设向“建、改、养”并举转移。既突出高速公路这个重点,又坚持统筹规划,注重干线公路和乡镇公路的提级改造,完善路网质量,提高通畅能力。0年2月,迓大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以后,该县在.9公里的公路沿线布局产业带:东线建设生态茶业、油茶、中药材、草地生态养殖产业带;西线建设经果林、香菇、无公害百合、优质粮油、特色养殖产业带;北线建设优质烤烟、无公害蔬菜、生态立体养殖产业带,打造绿色通道经济、立体观光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

松铜高速龙井特大桥雄姿

松印高等级公路

松铜高速将军山互通

双向六车道希望大道

双向八车道花鼓大道

双向八车道梵净山大道

渝怀铁路在松桃境内的运行场景场

铜仁凤凰(大兴)机场

  杭瑞高速松桃段于3年建成,全长10.54公里。总投资57.3亿元的松铜高速于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全长50.4公里,他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S线孟溪至印江主干线。6年元月建成。总投资6.33亿元,全长51.公里。该县还按照“二横、四纵、六联线”体系布局,以扎实抓好渝怀铁路复线和二级公路等项目工程为重点,年10月,启动了松桃至吉首二级公路建设,7年将建成通车。如今,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松桃人还是到过松桃的外地客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概:松桃再也不是史志上记载的“山高坡陡,有路难走,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落后山区,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商贸名城,四通八达,商贾云集,物流天下”的现代苗乡新城,这得益于现代化交通的保障和支撑。铜仁凤凰机场、渝怀铁路、杭瑞高速、松从高速、迓大二级公路、松印二级公路以及在建的松吉二级公路和城区新修的七星大道、梵净山大道、花鼓大道、景山大道、九龙大道、桃源大道、希望大道、育才大道等路网在境内纵横交错,构筑了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一个大开放、大交融、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到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公里,其中,通村公路.公里,大小桥梁座。已完成通村公路硬化改造.公里,通村油路.2公里。建设质量和进度在全市最前列。

共享成果群众欢颜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龙元彬 摄)

大棚蔬菜(龙元彬 摄)

发展烟叶(秦舒摄)

  自治县60年,是经济腾飞的60年,同时也是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的60年。60年里,老百姓的腰包鼓了,人民群众享受的文化、卫生、社会保障、民政救助等社会事业也有了跨越发展。老百姓的日子不仅越来越好,特别是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60年里,松桃人民曾经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从解决温饱到达到小康,经济的发展助推了松桃城乡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提高。群众有钱了,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家家盖起砖瓦房、小洋楼,城里住宅楼拔地而起,家家装修豪华气派。不论农村还是城市,家家餐桌上有鱼有肉,有茶有酒,家庭用品也从最早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四大件”过渡到现在的电视、电脑、电冰箱、空调、小轿车等。   

县医院组织医务人员上门义务为老人看病

  60年里,教育投入逐年增大,教育设施明显改善,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两基”于年11月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仅”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万元,建成“义教工程”项目学校18所、“普九”工程项目学校14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学校所,完成所农村中小学危房的改造任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松桃先后被国家教委评为“扫盲先进县”,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扫盲金质奖”,被国家教育部评为“电化教育先进单位”,被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贵州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两基”巩固提高工作6至8年经省人民政府年审合格。目前,振兴中的松桃教育正走上科学、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

环境优美的松桃民族中学

  60年里,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该县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把“平安”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健全“保稳定、创平安、促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平安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年该县被省综治委授予“贵州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旗县”和“命案侦破”率达%,名列全省第一名;9年5月18日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60年里,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该县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民政救济救灾工作有效运行,特殊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得到及时妥善安置,保证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真正实现了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处有所居。该县群众正在充分享受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享受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硕成果。近几年,松桃先后荣获多项荣誉称号: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卫生县城、省文明县城、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旗县、省优质花生生产基地县、省山木林基地县。   成就饱含心血,创业充满艰辛。回顾60年历程,我们感慨万千、豪情满怀。只要我们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创新,奋发图强,苗乡大地的未来就一定会更加辉煌。

往期精彩看点

铜仁旅发大会:撩开面纱,松桃美在山水之外

请叫我松桃,别被我的美貌倾倒哟!

74万松桃人,每人有一封信需要查收!

爱上大美松桃,只要30分钟!

新版MV《我在松桃等你》,松桃向世界人民发出的邀请函

最新MV:松桃迎宾歌,我们的最爱!

正宗终极版:6年松桃旅游形象宣传片,看一遍给32个赞!

松桃首家科目三已开考,面向全国考生提供考试!

哇塞!这么多豪车美女都约在松桃,原来都是为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mj/9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