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历史在身边流淌。
历史积淀下来的璀璨文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因为久远已经变得非常陌生了。幸好还有老城留下的横街曲巷,收藏着岁月的印记。走进她,就会感受到漠阳民俗的多彩。
千百年来,变的是老城的面貌,不变的是鼉城人的情结。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光叔的文字一起穿越,重游阳江老城,寻找旧街故巷,抚摸历史痕迹,感受乡土情怀,在“鼍城故事”中共同探究漠阳文化的前世今生。
古老鼉城的尘封记忆
古往今来,阳江城扩建了一轮又一轮,今天的阳江城比任何时候都人丁兴旺。建市20多年来,阳江城开通了好几条大路,如漠江路、石湾路、安宁路、新江路、高凉路、仙踪路等;由一条环城路增添了二环路、三环路;过境公路有国道、高速路;经旧城区改造,又多了西平路、新华路、东山路,太傅路也修缮成为风貌街……这是城市建设不断繁荣的标志。
但城市化建设也存在着某些遗憾。因街道不断“扩容”和“改造”,有些珍贵的东西,也会像流水一样流失,要找回它就很艰难。比如说城区有不少建筑物或景点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像环城河、金鸡阁、牛角巷、鱼苗场、大戏院、南强酒店、名园狗肉店……
此外,代表国企之光的阳江糖厂的汽笛长鸣,电瓷厂、二里砖厂的高高烟囱,下濑的长桥;饥饿岁月的河堤大碗糖面、喷香的“番薯镬”、南风螺、蚶仔、牛头皮,苦涩的“糠水”、“正井水凉茶”……
逐日远去的还有街头骑楼下的摆武档、扯麻糖、听古仔、看书仔,巷头街尾的收买佬、卖药佬、磻砧板佬、阉猪阉鸡佬、补埕补瓮补罂煲佬、补米篱补盖仔补簸箕佬,农村出城高喊“尿啰——尿啰——”的收尿佬……
我们常说阳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建设文化名城的基本资源。虽然现在阳江古城墙不存在了,但旧城的轮廓却基本保存下来。以河堤路和南恩路为主形成的“丁”字形格局的骨架还是保留下来了,南门街、北门街与南恩路形成的“中轴线”还非常明显,很多明清建筑也还存在。像阳江学宫、北山石塔等历史名胜;像南恩路、青云路等体现本地历史文化的传统街区,都保护得比较完整。作为一个古城,这些由街区、小巷的文化氛围组成的整体人文风貌,都应该得到好好保护,这是我们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资本。
阳江城的由来和变迁
建城
隋大业二年(公元年),阳江正式始为阳江县,阳江得名有多年之久。宋绍圣四年(年)知州丁琏依鼍山(原江城第一小学周围)筑起一座土城,这就是阳江城的老祖宗。长期以来,阳江的治地中心都在鼍山脚下,因此阳江城又称鼍城。
鼍(tuó)是一种鳄科的爬行动物,亦称“鼍龙”。传说龙有九子,其中一种为鼍龙(龙头龟身)。《西游记》中就曾写有“小鼍龙”。“鼍”在江城群众心目中其实是“龙”。江城各地几乎有水就有龙,以龙命名的街道、乡村和以“龙”为号的人名更是为数不少。
阳江人宋代在鼍城的周围挖土,垒起一堵环形墙来,历史上叫做“阳江土城”。年后的元代大德元年(年),在城墙周围加种簕竹为障,改叫“阳江簕竹城”;到明朝(年)改建为“阳江砖石城”。
当时城墙高两丈,厚一丈五尺,周长近丈。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由南门(宁海门)进入南门街,出县前街(今南恩路中段)再入北门街出北门(安镇门),这是阳江城里横贯南北的干道,它和从东门(承宣门)入东门街,经县前街、学前街、西门街(均为今之南恩路)再出西门(肃威门),旧时的城墙分为东西南北门,每个门楼下都会有一块牌匾,例如东门为“紫气东来”、西门“西门长庚”、南门“薰风南来”、北门“北门巩固”,那北门的桥梁也顺其自然地命名为北门巩桥。旧城南门街、北门街是横贯东西的干道,构成了城里的十字形主干道。当时的城市居民仅千多户。
拆城
到了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曾三次修葺城墙、城楼。时至19世纪末,新式武器不断涌现,城堡在重炮面前,再不可能固若金汤了。城池失去了原来的防御作用,反而还障碍了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到民国18年(年)夏天,阳江开始将城墙、城楼拆毁。民国19年(年)冬开建马路。民国19年(年)1月,李伯振任阳江县县长,建成了河堤路、太傅路、南恩路、兴仁路、环城西路、龙津路。民国20年(年)建成中山公园。
与阳江同饮一江水的阳春,于明代景泰元年(年)建城,比阳江迟了多年。其城墙于明万历九年(年)重修,并建角楼、城门,东门称“东和”,西门称“西靖”,南门称“南镇”,北门称“北拱”。民国28年(年)为防日军据城而拆毁古城墙。“阳江城”的老街古巷
阳江城的居民有“九街十二巷”之说,由来已久。事实上,由“阳江土城”到“阳江簕竹城”直到成为“阳江砖石城”,这期间历经多次修葺,阳江“鼍城”才形成了所谓“九街十二巷”的格局。
0年版《阳江县志》载的九街十二巷如下:九街:卜巷街、州背街、横石街、苏屋街、马屋街、书院街、永福街、锦绣街、水埒街。
十二巷:榕树巷、东边巷、东关巷、牛角巷、攀桂巷、瓮垌巷、甜酒巷、吴屋巷、盲婆巷、羊咩巷、高屋巷、丁屋巷。
有专家指出,阳江城不论过去和现在,也不论是城里、城外或全城。都远不止“九街十二巷”。近年来的阳江历来的志书(除0年版《阳江县志》外)都没有“九街十二巷”的记载。历来所提的“九街十二巷”可能是阳江城过去颇有代表性或者颇为出名的街巷。“九街十二巷”的“九”、“十二”是言其多的虚数,不是实数。文字
陈慎光
(文章来源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