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咖啡幼苗间,种着低矮的花生苗,放眼望去,咖啡苗与花生苗高低相间,错落有致。近日,记者在海垦阳江农场公司咖啡种植基地看到,每排咖啡苗之间有2.5米宽的间隙,用来种植花生苗,这是该农场公司实行的咖啡与花生间种林下种植模式,这种模式既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有利于咖啡幼苗成长。
“见缝插针”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收入。”阳江农场公司党委委员陈振庆告诉记者,从20多年前,该农场开始种植咖啡时,就有职工群众自发利用咖啡苗之间的空隙栽种花生、黄豆等短期作物,填补咖啡这种长期作物在种植最初三年的收获空白期。
记者了解到,这种以“短”补“长”的种植模式,不仅带来较为可观的收入,花生还具有良好的固氮效果,利于咖啡生长,并且能避免土地生长杂草,使咖啡地不丢荒,可谓是一举多得。
“咖啡投产后,可搭配槟榔树种植。”陈振庆笑着说,咖啡比较“娇气”,不晒太阳不行,晒多了太阳也不行。随着咖啡树冠长大,3年之后便无法再继续种植花生,可以改种槟榔。槟榔树的树冠不大不小,既能为咖啡适当遮荫,又能保证咖啡晒到太阳。
当地的职工群众经过长期实践发现,一亩土地里可以同时种株咖啡苗和30株至40株槟榔,可使两种作物产量达到较高值。渐渐地,这种职工群众通过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在垦区内流传开来,仅阳江农场公司就有亩咖啡田采用了这种模式。
“我们把咖啡与花生一起种,去年一年产出了斤花生油。除去种子、肥料等各项成本,一年收入增加0元。”家里承包了10亩地用于咖啡种植的何新权说。
阳江农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峥告诉记者,咖啡与花生间种的模式仅是农场公司运用的多种林下经济模式中的一种。在今后的发展中,该农场公司还会继续推广运用不同作物间种、种养殖结合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力求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袁宇君
小编: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