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1008/h5hho8b.html<原创:导筒directube
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将于今年10月10日至19日进行
「导筒」第2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专访
电影《好友》主创专访
好友MyDearFriend
导演:杨平道
编剧:杨平道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好友》导演杨平道(左)、制片人龙淼渊(右)亮相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好友》的故事源于杨平道年暑期拍的短片处女作《阳春之春》,导演将《好友》视作自己的故事长片处女作,正好与短片处女作《阳春之春》呼应,这过程从上学到现在10年时间,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启。
杨平道
杨平道,年生,广东阳春人。中国戏曲学院影视导演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电影创作,写剧本及小说。曾为电视台拍摄纪录片及电影短片等。创作作品有:编剧、导演短片《阳春之春》、《关于张科长的日常》,纪录长片《家谱》《生命的河流》,实验长片《鹅凰嶂逸事》;监制独立电影作品《欢欢》和《田园将芜》。
龙淼渊
龙淼渊,导演,制片人。管理学学士,创意媒体硕士(MFA)。纪录片作品《发现少校》《潜行深渊》,剧情片《好友》制片人/摄影指导。曾任华谊兄弟电影及娱乐营销策划总监,欧洲纪录片网络(EDN)中国区联络人。
采访正文
导筒:最初这个故事是怎么构思,和之前的短片有什么关联?
杨平道:大概是06年的时候,我在北京上学,暑假想拍一个短片,一个爱情故事。小地方的人面对镜头比较扭捏,他们觉得明星像星星一样遥远,是不可触及的一个物种。当他们有机会去拍一个片子的时候,反而不会想演,变得很不好意思,因为不知道什么叫职业演员,就来问我,你在北京那边读什么?我说电影,导演专业的,他们一下子就感觉我是跟范冰冰坐在一起吃饭的人,觉得我突然不一样了。这很麻烦,后来我就不提这件事情了。我去找演员的时候也会很麻烦,男的比较无所谓,兄弟朋友一起觉得好玩,女的就觉得这个不是她们应该干的事情,会觉得太抛头露面了,好像在一个群体里面很表现自己那种感觉。
之后一直找不到女演员,我就把它改成了两个男生的故事。我有个哥们是个医生,做B超的,他是挺能玩的,我就跟他说我们演一个,但这个度我不知道怎么把握。于是我们就试了一下,让我表弟拿着一个小DV,两个人牵着手在公园里的小桥上从这边走到那边。走到中间的时候我就受不了了,直男嘛,但他无所谓。
后来我通过走桥的经验来掌握这个度,我就想为什么女孩子牵手逛街就是闺蜜,而男孩子牵手逛街就不对劲?这个度到底在哪?这个度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我后来对两个男的这种状态挺感兴趣的,拍了一个短片叫《阳春之春》。这个片子实际上现在看不是很成熟,但是人物情感的状态我很喜欢,可能跟我的美学观特别的匹配。我之前看了很多美学的书,语文老师推荐的,我自己也特别爱看。比如说要去拍摄一座山的静,美学里就讲到,为了凸显山的静要加点鸟声,“鸟鸣山更幽”。我发现这里面其实很电影,它是个相辅相成的东西。
短片《阳春之春》当然这个片子还是很幼稚,虽然在平遥拿了一个最佳短片奖,那时还没有平遥国际电影展,在摄影节里的一个单元,贾樟柯的前妻朱炯办的,也是一种渊源吧(笑)。我对这个片子念念不忘,后来就想能不能把它发展成一部长片,当然那个故事可能完全不一样,但对人物的把握会是非常中国的、东方的,确切来讲应该是岭南的。就像我刚刚说的,我找一个女的去演戏,拿个DV对着她,她都觉得很不好意思。很多年后,我就想通过这个作为情感的度,做一些依据也好、或是一个美学基础也好,去做一个长片。后来就发展成两个老头的故事。生命的河流有时间性在里面,所以我希望应该是老头的,他们所经历的时间更漫长。短片时间的跨度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呈现,没有展现出一个很具体的时代背景,无法像一个史诗片一样展现每一个时间点的事情。
导筒:这个片子的拍摄周期是多少?能看出里面的取景相当考究,前期勘景是不是花了很多的心思。
龙淼渊:南方电影的生产力量,不管是人还是资源都很局限,你也知道中国电影方面唯一的中心是北京,其次是上海。跟经济体量比,岭南在做真正严肃的电影生产工作的人少得可怜,年平道打算回南方生活,我们俩就商量搞点事情。
《好友》在当前中国电影的语境下,它的剧本从预算、操作性的角度上还是较为可控的。也看到了导演在当地生活经历的积累,很多场景都是根据他对于自己熟悉的家乡山水的了解来构思的。也有很多人看完对这个电影视觉上、景观上的画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釜山影展甚至有观众问,这个地方在哪儿?而且还记下来。我觉得这个也是源于平道之前做纪录片,以及对于自己的生活很认真的一种体悟和观察。
杨平道:拍摄地方叫阳春市,阳江市下面的一个县级市。勘景正式的去了有四趟。比如大地母亲的场景是自己徒步去的,当时不了解情况,车没法上山,四个人扛着行李走了三四个小时,在那里过了一夜。
这个地方是近几年我们那边刚被挖掘出来的,在一个山地的地貌之上有些平原性的景观。算是高山草原,海拔也有多米。选景时去了几次周边的镇里,去上海创投之前拍了一些素材,做了一个概念片吧,选景过程其实蛮长的。
《好友》剧照龙淼渊:这部其实也算是平道第一部比较工业化制作或者属于分工合作模式下的片子。勘景回来后,我们计划是做40天,因为外景多,等合适的天气确实耗了很多时间,但从事后看还是蛮顺利的。拖了两天,就是为了等雨等雾。雾太大拍不了,雾小了也拍不了。开机前段还等雨,就是不下雨,统筹把不要求雨景的戏都往前提,差点拍到没得拍。算上开机前剧组集结准备三天,整个周期是45天,还是蛮顺利的,控制得比较好。
《好友》剧照导筒:摄影方面的问题,具体用了什么样的设备,拍摄确定后有没有根据情况做了一些调整?能说说拍摄难度比较大的场景吗?
龙淼渊:主机是ARRI的AMIRA,这也是ARRI出的最有纪录片风格的摄影机,画质也很好。辅机方面,广州佳能给我们短期提供了C二代,用在车拍或者空间狭小的地方。我自己还带了BMPCC没想到还拍了很关键的一个镜头,有两个镜头是航拍。风格方面,因为对现场感的追求,希望手持为主。前期我们也研究了一些参考片,最后确定16:9的画幅和手持为主的影像风格。
《好友》摄影指导龙淼渊在片场最难的一个场景,回想起来还是婚礼人最多那一场。人多场面调度就比较麻烦,而且都是本地的群众帮忙,没有工业经验,耗时耗力比较多,又需要雾的帮助。剧组的人也是能上的都上了,只要没有工作的都穿上戏服。那个地方拍了三次吧,主要是天气原因,雾不理想。那里上去单程就要两个小时,开车上到山顶,是整个区域的最高点。
鹅凰嶂算是粤西较大的一个山脉,光单程上去就要两小时,一大早就要出发,上去先准备,然后等天气。有一次去到发现迎接我们的是很大的太阳,万里无云,只能等。那个山头因为风车多,当地就约定俗成的叫风车顶。山其实不算很高,但是那个山脉的一个垭口,风特别大,常年有雾。拍摄期间雾特别大。我们是3月21号开机的,到5月1号杀青,正好赶在五一长假之前。
《好友》剧照那三个人撒纸钱的地方很险(大地母亲景点),如果我们晚一天拍,可能就被(五一假期去旅游的)几万人踏平了。我们拍完那个戏下山正好是有一批人上来,第一批游客就马上上来了。那边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