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中:梁文坚摄影:杨勇冠)
今天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阳江市妇联组织召开“巾帼心向党”座谈会,抗战老兵梁文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定,原市政协副主席黄运带,市妇联主席梁丽丹,阳江市档案局(市志办、市委党史研究室)局长(主任)陈宝德,老同志温丽芳、施美卿、吴瑾瑜,历届市妇联主席霍瑞莲、余丽端、林振梅,以及市妇联有关人员、党史工作者等20人参加座谈。
(前排中:梁文坚摄影:杨勇冠)
在座谈会上,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阳江籍女战士梁文坚思维清晰,精神矍铄,激情重温烽火岁月,并教育大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梁文坚(梁淑娟)生于年7月,阳江县良朝村人。届阳江县中初中毕业校友。年月,刚满6岁的梁文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期间以小学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在农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动农民群众起来共同抗日,并教育、吸收了一批进步青年学生组成抗日武装队伍,投身武装斗争。先后在阳江、阳春负责中共党组织的妇女工作,先后任两阳武装筹备领导小组妇女部部长、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六团政工队队长、中共(阳江)路南区区委书记等职,解放后于95年前往广州工作,离休前是广州妇联副主任。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定向梁文坚等老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并强调要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开展好革命传统教育,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前排左三:梁文坚摄影:刘再扬)
近期,市妇联将继续深化“我与中国梦”“巾帼心向党”“颂党恩跟党走”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妇女群众在活动中感受幸福生活,感恩党的关怀,畅想美好前景,团结、引领、凝聚广大妇女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与家庭生活中发挥半边天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对话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两阳儿女原载:阳江日报(年8月日)
作者:黄仁兴、陈宝德、杨国华、黄娟娟、赵慧
抗战老兵梁文坚回顾当年两阳儿女的抗日救亡运动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义勇军进行曲》那慷慨激昂的旋律仍在耳畔回荡,那些浴血奋战、守土卫国的画面仍在脑海中闪烁,当滚滚硝烟渐行渐远,回望历史,正是当年的英雄儿女们奋起反抗日寇,才换来今天的和平安定。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记者远赴广州,采访了现年93岁的抗战老兵梁文坚,她带我们一同回顾当年两阳儿女们的抗日救亡运动。
历史还原
抗战初期救亡运动的兴起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爆发后,阳江的抗战形势与全省、全国一样,正如年2月7日《救亡日报》刊登的:“阳江的青年大众,是具有一颗热烘烘的心,开始为救亡而呼叫,为保卫乡土而奔走。同时感觉到主观力量的薄弱,非以群之力,不能冲破这无声、沉闷静寂的土地。”年0月,王传舆(又名黄文康,年7月至年3月任中共阳江特支书记,年月至年3月任中共两阳特支书记)、容兆麟受中共广州外县工委委派到阳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重建和发展党组织。
王传舆、容兆麟抓住有利时机把青年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启蒙教育,组织学习哲学、整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报党刊,引导他们树立革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青年骨干。
年初,容兆麟因工作需要调离阳江,党组织派林驳树(林榆)到阳江协助王传舆开展工作,他们努力贯彻执行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以知识青年为主体,发挥外地回来进步学生的带头作用,在广东两阳中学和阳江县立中学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多形式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做好社会各阶层团结发动工作,引导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年投身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在斗争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使他们成为阳江青年运动的骨干,现年93岁的梁文坚当年便是其中之一。
激发爱国热情
青年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7月底的一个下午,经过3个多小时的路途奔波,我们来到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梁文坚老人家中,现年93岁的梁文坚老人虽已双鬓斑白,但思维清晰,精神矍铄,离开阳江前往广州工作生活60余年,她对故土那段艰辛的抗战岁月依旧深植于心,一通寒暄过后,老人一边翻阅过往照片一边向我们回忆她所亲历的抗战8年。
93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9岁的梁文坚就读于阳江县模范小学(现为江城一小)四年级,当学校老师向全校学生宣布这件事时,当时余名师生顿时肃静,“听了特别难受,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知道自己的国家受难了。”这是年幼的梁文坚第一次产生爱国主义思想。自此,这种思想一直扎根于心。
后来经历了失学、复学,年,复学就读于阳江县中(现阳江一中)的梁文坚才知全面抗战已经爆发。“青年学生对这个问题特别敏感,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大家热情高涨,自发在城中贴标语宣传抗战,参加各种运动。”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老人的言语顿时高昂起来,复学后不到一个月,学校举办题为“论物质国防和精神国防”的论文比赛,当时社会上存在另外一种思想就是对抗战没有信心,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难以抵挡武器装备先进的日本。为了扭转这种思想,梁文坚在自己的论文中给出“物质国防固然重要,但精神国防同等重要”的观点,在同学中树立了一定的威望。
已在学生中有一定“知名度”的梁文坚,在同学朋友带动下,加入青年群社(即广东青年群文化研究社阳江分社)。“当时在一些报刊书籍上了解到共产党、红军、延安,内心便萌生了去延安寻找共产党的念头,寻求新生的力量、光明的组织。”梁文坚说,当时青年群社组织了余名青年学生,在街头演讲、出墙报,唱抗战歌曲。
建立抗战团体
以青年为主的抗战团体相继建立
“当时,我们多以漫画、标语、救亡歌曲、街头戏剧等方式深入广大民众开展宣传,激发全民抗战的信心和热情。”梁文坚说,在阳江抗战形势不断发展的影响和党领导的推动下,阳江进步团体相继成立,队伍不断扩大,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遍布城镇并扩延至农村。
年2月,广东青年群文化研究社(简称“青年群”或“青年群社”)成立,并决定在阳江、阳春成立分社。“青年群社”名义上由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办,实际为共产党所掌握的外围革命组织。
经过几个月的发动和组织,广东青年群社阳江分社于年4月0日正式成立。“青年群”阳江分社以广东两阳中学和阳江县立中学的学生为主体,共有知识青年多人。王传舆等以“青年群”阳江分社为主要阵地,直接领导阳江的抗日救亡运动。
4月,青年群社组织“明天剧团”,意为争取胜利的明天,并在《两阳民国日报》上定期刊载《青年专刊》,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阳江青年为救亡活动而呼吁、呐喊。
同年4月,经过前期筹备和据理力争,一个以文化活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开展的团体——阳江县大中文化促进社(简称“大中社”)成立,主要由机关职员、社会青年、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组成。“大中社”取得阳江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姚祖贵支持,以该馆为阵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同时,“大中社”开展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活动,抗日救亡歌曲因此而传遍阳江城的大街小巷和中小学校。受抗日救亡歌曲的激励,许多进步青年和学校师生到“大中社”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大中社”成立以后,实施“以文化活动推动救亡活动”的工作方针,活动内容有话剧、民歌、说书、歌咏、壁报、夜呼,还办贫民夜校等。在“青年群”阳江分社和“大中社”的影响下,阳江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阳江基督教会青年社(简称“基青社”)、“妇女会”相继成立,阳江的抗日团体不断发展壮大。
抗日救亡兴起
党组织的发展及抗日救亡工作
广州沦陷前,广东各地都开展备战工作,准备开展武装斗争,抵御日寇侵略。在中共阳江组织的推动下,国民党阳江县政府先后举办妇女干部训练班、军事训练班,对广大青年进行政治、军事培训。
年6月,国民党阳江县政府社会军事训练总队举办妇女干部训练班,培训女军事助教。梁文坚与同时青年群社成员的林素娴,在王传舆动员下报考,并布置她们在班里做好统战工作,团结同学开展抗日救亡工作。9月,妇女干部训练班结束,梁文坚代表全班同学向县长提出分配工作要求,后组成“妇女宣传队”,将所有学员分成4个队,分别到大沟、平冈、织、麻汕4个区开展抗日宣传。
梁文坚仍记得那段在乡土间奔走宣传的情景。“当时的农民不懂也不关心国家大事,不知道何为政府,也不知国家遭受的多大灾难。”梁文坚说,通过宣传让大家知道抗战的重要、必要,通过宣传,大家知道国家有难了,慢慢接受抗战思想,并将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观点向群众讲解,让群众对抗战有信心,深受群众欢迎。
0月,日军飞机经常轰炸阳江城乡,县政府将“妇女宣传队”改组成“妇女救护队”(简称“妇救队”),并派来队长、教官对她们进行救护训练,白天学习救护知识,晚上到南恩路开展抗日宣传和读报活动。每当敌机轰炸过后,她们便奔赴现场,给伤者止血、消毒、包扎。年6月,“妇救队”成立了党小组,梁文坚任小组长。7月,“妇救队”因国民党阳江县政府停止供给经费,被迫解散,梁文坚后调到阳春。
年0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工作的重点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中共阳江特别支部决定由“青年群”阳江分社出面,在两阳中学和县立中学抽调青年骨干组成抗日救亡工作队,到岗背村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深入宣传教育,岗背村农民组成了“岗背农民抗日自卫协会”,同时秘密成立了农会。
阳江党组织的建设,从年4月至年底止,共产党员由4人发展至9人。此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不断深入,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
发展武装力量
建立抗日据点培养武装骨干
“‘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武装力量就没有话语权,不能宣传共产党的革命思想,有枪杆子才有发言权。”梁文坚说,当时,阳江本不是沦陷区,但“三三事变”,日寇进入阳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驻阳江的国民党武装力量薄弱,阳江的共产党组织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难以抵御,任人宰割。
早在年秋,王传舆任两阳特别支部书记时,就曾派人进入珠环、大八山区查看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地形。年春,张靖宇任两阳特派员时也到山区开辟游击区,发展农民武装,建立农村抗日根据地。
年2月,陈国璋(梁文坚丈夫)、梁文坚等从阳春调回阳江,陈国璋负责阳江党组织领导工作,梁文坚负责妇女工作。夏秋间,梁嗣和、梁文坚先后进入国民党县党部管辖的“阳江新生活妇女”委员会,以合法的身份作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年3月8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正式宣布建立第六团,陈国璋在其中担任政治处主任,9、20两日,六团在先农乡沙塘岗、龙塘等地集结,司令部从队伍中及一团调出一个机枪班、一个步枪班共两个班的老战士和一批军政干部为骨干,加上来自田寮村、大八上洒等地的新战士,在先农乡组建两个连,共多人。
“六六事变”日军蹂躏阳江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判断日军必途径恩平,于是派出队伍,到广湛公路恩平段,伺机伏击日军。7日,一团、六团第一连及干训班,在恩平县大槐顶公路边50米的小山丛林埋伏待敌。7日中午,约3个日军沿公路向江会地区行进。抗日解放军让其先头部队通过,对殿后运输队余人猛烈开火,抗日解放军居高临下发挥火力优势,狠狠打击日军;日军用大炮、枪榴弹轰击抗日解放军阵地。战斗40多分钟,击毙日军三四十人,伤敌一批,缴获军用物资一批。
年8月5日,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这时,坚持8年抗战的中共阳江地方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欢庆这一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梁文坚翻阅旧照片
对话
记者:为什么要组建人民抗日武装?
梁文坚:首先是抗战的需要,“三三事变”“六六事变”就是血的教训,当时驻阳江的国民党武装力量薄弱,人民群众无力抵抗日军侵略;其次,共产党组织没有自己的人民武装,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宣传教育群众、接触群众的后备保护条件,唯有建立自己的人民武装,才能抵抗日寇入侵,保卫人民群众安全。
记者:当时阳江的抗日武装为什么从城市转向农村?
梁文坚:年,抗战工作主要还是宣传发动,没有真正沉到下面,虽然扭转了大家的观念,但这样的宣传实效不太显著。年春,党组织开始真正下到农村,当时还是两阳中学高三学生的陈国璋,第一批下到农村。年,党组织也将梁文坚从工作队中调出,前往阳春新农小学(现七星小学)教书。
当时的抗日统一战线遭到破坏,党开始着手将工作重点转向农村;党走的是群众路线,党的发展离不开群众;走到农村,受到群众的支持欢迎。
记者:“抗战老兵”和曾经抗战岁月于您而言是怎样的概念?
梁文坚:那段岁月已经过去,虽经历了无数艰辛,但值得。曾经的历史也为我们敲响警钟,没有先烈的鲜血,也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应居安思危。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们,要铭记历史,尊重用血肉之躯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英烈,他们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离休后,我写了一些文章,如《不用扬鞭自奋蹄》《做一个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等,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做更多事情。
(本篇基础资料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延伸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阳江妇女运动概况:抗战前阳江妇女的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阳江妇女运动概况:在抗日救亡高潮中的妇女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阳江妇女运动概况:坚持隐蔽斗争,长期积蓄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阳江妇女运动概况:抗战后期的工作和斗争
阳江妇联·与“女”息息相关
大家还在看: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做…
五年砥砺奋进~巾帼心向党·喜迎十九大
谁这么有才,居然用交通标志给妻子写了封情书,花式秀恩爱啊!
听说点和转发会变得更美、更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