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发力ldquo保民生rdquo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

一座城市

只有持续不断地改善和保障民生

发展才有强大而厚实的根基

年,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根本目的,对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持之以恒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体等方面发力,各项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书写了温暖人心、催人奋进的民生答卷,为“十四五”开好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年,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元,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元、元;新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学位1万多个;首批46名专家驻点23个基层医疗机构;全市相对贫困人口户人全部脱贫……

强教育提素质夯实民生之基

“终于盼来了新学校,环境好,离家近,接送方便。”年9月1日,阳东区红丰镇中心小学新校区开学首日,学生家长赖仲琼格外激动。

红丰镇中心小学新校区

教育是民生之基。我市始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追求,举全市之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我市教育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阔步前行。

去年,全市投入5.4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7所、公办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1.26万个。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攻坚行动,增加公办学前教育学位3.45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1.3万个,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投入1.8亿元推进“改薄提升”。全力推进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计划今年建成招生。此外,在我市就读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同等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推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建成2个市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城南中学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去年,我市10所学校获省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称号,1所高中学校获国家级特色学校称号。全年新增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7所,实现所有乡镇乡村学校全覆盖。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显著,高考考生总上线率97.56%。与此同时,我市出台《阳江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校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坐标,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的举措与成绩远不止于此。一系列教育改革新举措正在漠阳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保障民生之需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关乎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民生关切,实施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举措,为漠阳儿女构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

“看到阳江现在能做这种高水平手术,不用跑去外地,心里觉得很踏实。”去年9月1日,市心血管中心门诊部正式启动运行。医院做心外科手术的梁女士得知后,立马来到市心血管中心就诊,准备接受手术。

这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过去一年,我市成功打赢疫情防控“海陵保卫战”“春节阻击战”“涉疫外轮遭遇战”等阶段性战“疫”,并派出两批医疗队共31人支援湖北,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实现确诊病例治愈出院率%和无死亡病例、无院感事件、无扩散病例“三无”目标。医改工作成效进一步巩固。4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医院建设实现新突破。先后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柔性引进国际知名心血管专家林延龄医院知名心血管专家,打造高水平呼吸中心和心血管中心,并聘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何建行为名誉院长。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共获得年度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立项18个,医院、医院成功获评省治未病服务4A等级。

兜底线织密网彰显民生温度

社会保障事业是社会稳定器、民生安全网,件件关乎百姓冷暖。

“建新房的事,本来我想都不敢想。”阳春市合水镇平中村村民李友庆,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为照顾家庭他只能靠低保金和在家附近打零工维持生计。去年6月,一轮持续性强降雨摧毁了李友庆居住的泥砖平房。得益于灾害救助民生项目的实施,去年底,李友庆一家兴高采烈搬进了新居。

我市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一年,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一主线,集中力量惠民生、补短板、兜底线,让全市社会保障网更加严密坚实。年,我市社保待遇、低保标准、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继续提高,累计发放低保金逾万元,供养资金逾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逾万元。此外,全市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04万元,通过临时救助做到有困必帮、有难必救。

城南公租房项目

全市脱贫攻坚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耕基层调研,逐个区域研究推进,在巩固成效、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党建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将致富之水浇到穷根上。截止至年底,我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7亿多元,相对贫困人口户人全部脱贫,88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民生连着民心,在一项项保障举措中,老百姓感受到了真情实意的民生“温度”。

稳就业助创业巩固民生之本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饭碗。

“能很快找到喜欢的工作,感觉很幸运,也很开心。”阳江职院届毕业生小梁在企业进校宣讲期间,找到了心仪的公司并成功应聘。

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想对策,实招硬招频出,疫情常态化形势下,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出台实施我市2.0版“促进就业九条”“保障企业复产用工15条”等系列政策措施,落实“一企一策”,主动送政策、送资金、送技工,有效纾解了企业困难。——全市共发放各项就业创业补贴.48万元,发放线上适岗培训补贴.万元。——抓好重点人群就业,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47场,提供岗位1.32万个。——加大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力度,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95万人。——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有力支持劳动者“找到一份好工作”。随着一条条稳就业、助创业的举措逐步落地,我市年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分别为2.53万人、1.31万人、人,分别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2%、.1%、%。

夯实文化根基

增强群众幸福感

漠阳湖畔将诞生一座全新的文化地标!年12月1日,当市民文化艺术中心效果图首次公布,许多市民激动地奔走相告。在漠阳湖公园看风景,在市民文化艺术中心欣赏艺术……市民虞书茵已经在规划未来的“行程”。

全面小康,不仅要物质的小康,更要精神的小康。

年,我市积极推动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建设,城乡同步。我市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服务,对于列入省示范点的1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善设施设备项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大量文体活动走上“云端”,与市民见面。去年重阳节,万人次网友通过直播观看了市区主会场和沙扒分会场的漠阳风筝文化节盛况,感受阳江独特的“传统文化+滨海旅游+体育盛会”文旅消费休闲魅力。“一定要来艺博会打卡!”去年12月25日至29日,首届阳江文化艺术博览会如约而至,市民冯先生带着老婆孩子前来,赴一场阳江文化盛宴之约。为市民编织出一片多姿多彩艺术天地的艺博会,是我市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常态化、让群众尽享文化之美的一个缩影。我市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着力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01

数说阳江

教育:去年,全市投入5.4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7所、公办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1.26万个

医疗卫生: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个,签约人群共.02万人,全人群签约率48.92%,重点人群签约率74.44%,贫困人口签约率95.52%

社会保障:截止至年底,我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7亿多元。年,累计发放低保金逾万元,供养资金逾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逾万元,临时救助金.04万元

就业:全市共发放各项就业创业补贴.48万元,发放线上适岗培训补贴.万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79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50万元

文体:去年,我市共评出12个市级非遗项目;阳江青少年运动员在各类全国、全省比赛中,获得全国赛13金3银2铜,省级赛21金15银9铜

02

阳江样板

脱贫攻坚有特色小康生活有奔头

全市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纵深发展,形成具有阳江特色的脱贫攻坚工作典型案例。

“四查”行动提升质量。领导抽查、派驻督查、交叉核查、巡察检查,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被核查县(市、区)和报送督导组,建立整改台账,做到边核查边整改。

创新工作激励机制。每年从市、县(市、区)单位选派本土在职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提拔任用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干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建立全国最大绿萝生产基地——江城区绿萝产业园;建成广东省最大光伏发电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目标。

创新消费扶贫模式。推进“一村一品”短视频矩阵推动电商扶贫,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线上线下助力扶贫农产品销售,同时连线机关单位与贫困村签订长期购买农产品协议,帮助销售农产品。

往期推荐省考来了!阳江个职位招人!注意,这种情况不能考试!一张图!带你读懂中共阳江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报告

广东阳江发布编辑部出品

来源

阳江日报(张影陈子玲)

图片

李向东梁文栋谭文强资料图

编辑

潘静思

审核

张健青

执行总编辑

冯兆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hj/8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