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阳江日报从抄书到藏书,利庆伟谈书房里

■本报记者/杨辉南

8月24日上午,市区永安路的老街上,树影斑驳。记者跟随阳江书法名家利庆伟的脚步,走进其40多平方米的书房,一边是摆放整齐的书籍,一边是书法工作间。“看书累了,就写写字,写累了,就看看窗外的街道,构思文章……”在装饰古朴的书房里,他娓娓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

“读书的习惯从十几岁就养成了。”从小养成早晚读书习惯的利庆伟,直到现在,晚上睡觉前还要看看书。那时候还在农村的他,希望通过读书学到本领,改变命运,改变环境。渐渐地,读书成了利庆伟生活的日常,他的包里总要放上一两本书,待到空闲之时,随手一翻,就是读书时光。

书房里有许多书是从农村老家搬过来的,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有几千册的藏书了。利庆伟每到一个城市旅行,书店、图书馆、博物馆都是必去的“打卡点”,顺便淘些好书回来。他说:“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品质都在这些地方。”

现在,书容易买,也便宜。他说,年轻的时候,书可是十分珍贵的东西。记得有一次在朋友处看到一本研究《周易》的书,爱不释手,又无处可买,便从朋友那借回来,抄了一个多月。“抄完之后,你就知道它的分量,更懂得它的价值。”利庆伟说,看到喜欢的书要大胆地追求它,读懂它。

要读懂一本好书并非易事。“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事物。一本好书,特别是经典读物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里面藏着源头活水,能不断滋养现实。“读书也要懂得旁敲侧击,不能执迷于一面,换个角度,换个思路,可能会有新收获。”利庆伟认为,读书就像在寻宝,迷路不可怕,但要懂得变通,更要懂得思考,在不断地学与思中,发现新事物,才能有所得、有所悟。

令记者意外的是,这位对中国古代文化充满热情的读书人,却推荐了一本充满科学逻辑的《人类简史》。他解释说:“古代与现代、人文和科学本就是不可分割的,读书而不能困于书,要以更长远、更宽广的眼光和思维来读书,才能看到一个更精彩的世界。读书最终是要学以成人,在现实生活中提升自己、塑造自己。”一间小小的书房,利庆伟在古代典籍、书法艺术和窗外车水马龙间来去自如,这或许就是他的读书之道。

左上图:利庆伟在自家书房阅读。  谭文强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hj/6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