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启晗,张应维鹿头关初探

鹿头关初探

彭启晗,张应维

鹿头关为四川古代重要关隘。《读史方舆纪要》记其为“四川重险”,处“东西两川之要道”[1]。作为唐代金牛道“西川段”唯一有险可守的关隘,其战略意义重大,唐五代时期曾在此发生多次战争事件。唐乾元二年(年)杜甫入川曾登临鹿头山并作诗,元和元年(年)刘辟与高崇文的“鹿头之战”发生于此。晚唐时期僖宗幸蜀、王建拔西川也经由此关[2]。对于鹿头关的地理位置,《新唐书·地理志》记其属汉州德阳县[3](汉州,州治今四川省广汉市;德阳县,治今四川省德阳市),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也记“鹿头关在成都府汉州德阳县北三十里鹿头山上,南距成都百五十里”[1]。但由于年代久远,鹿头关关隘建筑早已无存,历史上对鹿头关及鹿头山的具体地理位置记载也存在分歧。因此本文试对鹿头关的准确位置做一讨论,文中涉及到的地名已标于图一。

图一红台山、白马关等位置示意图。红色箭头所指为本文认为的鹿头关地理位置

/一.古代关于鹿头关位置的两种观点/

1.1白马关说

鹿头关即白马关一说出现较早,南宋时已广为认可。白马关因设于白马山而得名,初置应在唐代,《新唐书·地理志》记绵州罗江县有白马关[3],属今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载白马山“势高峻,上有庞统墓。杜甫(《鹿头山》)诗云‘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4],《读史方舆纪要》记白马关“其下名落凤坡,相传庞士元侍昭烈至此,卒于流矢下”[1]。庞统祠墓至今犹存,作为三国遗迹历来受过往行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gr/9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