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崇龟,在生活和宗教习俗中最为常见

一种很神奇的生物

就像《功夫熊猫》里那只特别棒的乌龟

创造的非常神

其神奇之处就在于

它本是一个平凡的物种

在人类开始就与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被赋予了各种神圣的内涵

在原始自然崇拜中,龟是若干氏族所崇拜的图腾。认为天地人间,万事万物,千变万化,无不集于龟身,存于龟胸。古代神话中,龟与龙、凤、麒麟合称“四灵”。龟助女娲补天,向伏羲献八卦,决策黄帝战蚩尤,帮尧立德治国,帮禹治水,助仓颉造字,示汤伐夏,助周公作礼,为秦筑城,等传说无不取助于龟归功于龟。

殷墟甲骨文的存在证明了中原人自古以来就已经建立了“灵龟”的观念,夏使龟崇拜在中华大地上得以延展深化,商用龟占卜遂成一个文化现象,汉代朝廷把龟同帝王和皇权直接融于一体,唐把中国的龟崇拜推到高峰……所谓神圣名贵的事物,必命以龟名。行龟卜、设龟官、掌龟印、佩龟袋、立龟碑、戴龟帽、取龟名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人们对龟崇拜的内涵不断丰富,龟,装了人类最早的文字,也装了古人的社会地位。人们从向龟祈求生殖和生存,进而向龟祈求免祸消灾、吉祥知寿、升官发财等等人生追求。

虽说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后,龟从至尊之位跌入污秽深渊,从龟崇拜扭曲演变为龟败坏。但古代中原龟为图腾的文化在闽南最好地被保留了下来。明嘉靖五年《永春县志》是这样描述龟的:“甲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文应八卦二十四气。龟能不食,以气自养,故易曰舍尔灵龟,观我朵颐。”龟文化在闽南地区有着深厚独特的积淀与影响,对龟的崇拜,在生活和宗教习俗中最为常见。

关于“龟”的食俗

闽南中“龟”最显而易见的载体,大概是逢年过节都会出现的一种米食——龟粿。通常由糯米等食材混合成巴掌大团子,在用龟粿模具印成龟形(或其他造型),然后蒸制而成。

不论是龟粿皮、龟粿馅、龟粿印在闽南各地皆有不同。详情可查阅《闽南龟粿,贯穿了家家户户一整个年节。》▼

可以说,闽南人从生到死几乎都有“龟”或者说都有“龟粿”相伴。以龟为保护神、以龟粿庆贺婚礼、以龟粿祭祖祭神、以龟粿祝寿等。

?满月有“抓周”仪俗,又称“抓龟”。要做满月龟/猪母奶龟,即龟粿中间捏一个乳头状突起,以祝愿母亲奶水充足。婴儿舅家也要以龟相贺。

?四个月要点龟,即用朱砂在额头点红点,以抵消“四”“死”同音的不吉。婴儿舅家要以龟相贺。

?周岁要做大量的度晬龟/四角龟,象征孩子开始学走路了,此外龟的前脚五趾,后脚爪四趾,取意脚踏实地,走遍五湖四海。

?第1个七夕行“新契七娘”之礼、16岁成年行“洗契”之礼时,要做龟。详情可查阅:在泉州,七夕我们只跟契母“七娘妈”过!

?成年前每年生日敬拜床公、床母、檐口妈、七娘妈,感谢他们的日夜照顾时,要做龟粿。

?结婚、乔迁要做龟粿。

?60岁起每十年过一次“大生日”时要做寿龟,一般把60岁以上的人称为长寿,而百岁以上则统称龟皊。

?人去世后要用被称为“龟饼子”的大钉将棺木钉合,闽南也有很多呈龟形的墓如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办完丧事后要将龟粿分给出嫁的女儿、孙女带回婆家,取吉祥之意。

?各种神明诞辰等祭祀活动中,龟粿或米龟是大礼。最普遍的是正月初九天公生、农历七月普渡、大年三十等。另外,元宵有乞龟和还龟的习俗,一些庙宇会组织叠米龟祭祀一番,如泉州天后宫。妇女若是“乞龟”得到神的允许,就把供桌上的龟带回家吃了,保佑明年添个大胖小子,如果如愿得子,要做两个更大的龟前去还愿。

闽南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摸龟头,起大楼;摸龟喙,大富贵;摸龟骹,富不焦;摸龟身,大翻身;摸龟尾,有头佫有尾。”

?清明要做清明粿,扫墓后要将龟粿分给围观的孩子。

……此处留白,欢迎补充……

关于“龟”的信仰

“千年老鳖万年龟”,人们把龟作为寿星,有着长生不老的象征;龟本身就具有财富,人们自然而然的把龟作为财神,比后来的赵公明年长两三千岁;此外,龟还在“四圣兽”中“挑重担”……

古人把龟推崇为玄武(龟水族也,水属北,其色黑,故曰玄。龟有甲,能捍御,故曰武)与朱雀、青龙、白虎为伍,参与管天管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乃北方之神。因其主宰与人生关系极大的雨水旱涝,又被奉为水神。此外,风水学认为在风水宝地上建阳宅阴宅,只要背靠玄武,就能永保太平,荣华富贵。

到了北宋,玄武活跃于道教神坛之上并且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到的信仰。为避宋代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后人格化的真武诞生了,人们又把玄武升级为真武大帝。也难怪闽南一带除三清殿外的道观一般都供奉真武大帝,在众多道观中,以法石真武庙香火最旺。

▲法石真武庙中的石拱出地,宛如龟背▲

此外农历三月十五德化丁墘村大卿宫内还有摆大龟,12只重约斤的大龟粿供奉在保生大帝前,因传说保生大帝是白龟转世。

据说上世纪中叶东山岛关帝庙有一只龟龄近百年的“赤米龟”,据说每逢天气异变,龟背湿度、颜色皆不同平常,人称这只能预测天气的龟为“神龟”。

……此处留白,欢迎补充……

关于“龟”的古迹

在闽南,龟文化的投射,从古迹中就可以直接看出来。在大泉州就有众多诸如龟山、大龟山、小龟山、龟仔山、金龟山以龟为名的山;石狮有龟湖塘;鲤城后城有隐龟桥;永春有鳌峰三龟(枣岭村龟仔寨+吾中村茂林山+吾西村大宫山);旧时达埔镇龟山堂的古城墙还有双溪夹龟的奇景……

▲拍摄于福全▲

……此处留白,欢迎补充……

自古闽南人崇龟,不论在传说神话、宗教信仰、典章史籍、俗语习俗等都有许多与龟相关的。也正是由于太过日常,往往造成了“熟视无睹”的现象,你家会做龟粿么?你还知道闽南有哪些关于龟的谚语、地名、古迹、道观吗?留心观察、注意发现,然后欢迎在留言板中与我们分享。我们将泉州文化分类做些梳理,只为分享与普及,本文如有错误望前辈加以指正。

参考文献

《古代龟文化及其扭曲演变》、龟蜜圈等

原创版权

图片|府里文化及网络

整编|泉州影像

出品|泉州府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随喜赞赏

你的赞赏是对原创最好的支持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gr/7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