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毕业论文是四十首诗盛静霞抗战组诗

白癜风的专科 http://pf.39.net/bdfyy/zjft/170416/5291113.html

▲大学时代的盛静霞

?《抗战组诗》手稿

盛静霞,年2月出生于扬州市湾子街69~73号大院。父亲盛炳华早年东渡日本,将现代纺织技术引进中国,是为早期纺织业的开创者之一。母亲陈春生喜爱古典文学,在母亲的熏陶下,盛静霞自幼痴迷于文学。盛静霞少年就读于著名的扬州中学,并且在写作上崭露头角,年3月与6月,即在《女子月刊》发表了小说《情波》和小品《忆友》。盛静霞因此得了一个“小冰心”的雅号。朋友黄懿娴对盛静霞钦慕的不得了,还将自己的字记作“企冰”。

年秋,盛静霞遵母之嘱,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国文系。中大国文系名师璀璨,黄侃、吴梅、汪辟疆、胡小石、卢前、唐圭璋、汪东、钱子厚、赵少咸、章涛、伍叔傥……皆一代名流。盛静霞曾与忘年交何宗桓叹曰:“我一辈子最满意的两件事:一是就读于最好的中学和大学,二是找到了最满意的丈夫。”

盛静霞的才华也得到名师的器重,她参加了汪辟疆先生组织的“雍社”和吴梅先生组织的“潜社”。这两个社团均是为年轻学子点拨古典诗词、提供潜心学习的机会,并且培养了许多著名的学者。据《潜社汇刊》中成员名单,著名者有:张世禄、张汝舟、常任侠、沈祖棻、蒋维崧、盛静霞、周法高等人。

盛静霞在这段时间创作的诗词,可以确认的有:刊于《怀任斋诗词?频伽室语业合集》的《重阳登栖霞山》,刊于《潜社汇刊》的《祝英台近?秦淮秋禊》《菩萨蛮?五都词西都东都汴都建业临安》《蝶恋花?闻钟》。

《怀任斋诗词·频伽室语业合集》

正当盛静霞沉醉于诗词创作中,日寇向古都南京步步逼进。年10月,盛静霞不得不随校仓促西迁重庆。西迁途中和在重庆的岁月,盛静霞目睹了中华民族深重的灾难和自身流亡的痛苦。在苦难时汪辟疆先生勉励学子要学习杜甫、白居易,以“诗史”自任。汪先生一席话使盛静霞茅塞顿开,她把自己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用“新乐府”的形式记录下来,逐渐形成四十首新乐府《抗战组诗》(抗战组诗定名见盛静霞原稿)。这四十首新乐府创作,起迄时间应为年10月中央大学西迁起,到年9月盛静霞毕业止。何以见得?盛静霞自述,她一向讨厌写论文,就问汪先生,是否可以四十首新乐府代替毕业论文?汪先生说:“别人不可以,你可以。”汪先生别出新裁允许盛静霞以诗作代替毕业论文,可见汪先生慧眼识珠,放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这是不可能的。

盛静霞毕业后,曾任教著名的白沙女子中学、中央大学先修班,而后又回中央大学。在此期间,与青年学者蒋礼鸿从相识、相知到结为连理。月10月,两人订婚。陆蓓容女史的文章《萧条异代使人愁——沈祖棻与盛静霞》评述说:“也许,那段时间里对于彼此,家国沦丧、亲戚离散之痛苦稍稍地得到了慰藉,因为从此,乱世之中多了一个可以亲密倚靠的人。”年7月24日,结为夫妻。至8月14日,日寇宣布投降,盛静霞结郁八年的家国情仇终于得到释放。她大笑不已,而后竟高烧三天!

盛静霞与丈夫蒋礼鸿

盛静霞原字“伴骛”,《抗战组诗》原稿改字为“弢青”。“弢”者,弓衣也,“青”,寒光青冽。由盛静霞改字的背景可以探窥到,因日寇铁蹄的践踏,盛静霞从天真无邪的少女,转变为爱国主义诗人的心路历程。

盛静霞一向以诗词自娱,少有示人。《抗战组诗》的流转,大致有这样的过程:

年10月,盛静霞《频伽室语业》自印油印本刊行;

年4月《怀任斋诗词·频伽室语业合集》自印本印行。《合集》由徐复、程千帆作序,盛静霞作注并自序和后记,黄征作前言,共收诗词首;

年2月《怀任斋诗词·频伽室语业合集》,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年2月版。

在频伽室语业第一卷“就读南京,随校西迁”中发表了十七首新乐府。这大约是《抗战组诗》流转的过程。

程千帆为《怀任斋诗词·频伽室语业合集》所作序

《合集》的编撰者黄征教授在前言中说:“盛诗以写社会时事为主,故多新乐府鸿篇巨制。”

李天琪女史的《论盛静霞抗战新乐府对杜甫的接受》撰文说:“盛静霞的《抗战组诗》共四十首,其中十五首(实为十七首)收录于《频伽室语业》中,分别为《青姑曲》《大刀吟》《入峡》《吊首都》《袒背翁》《警钟行》《月华曲》《哀渝州》《薄薄粥》《巴中曲》《邓将军》《千人针》《影中人》《天都烈士歌》《飞缆子》《壮丁行》《张总司令歌》。这些新乐府诗内容包括揭露日寇的暴行,国家的危亡、权贵的怯懦、民族的灾难、百姓的惨痛等,具有极其鲜明的纪实性和强烈的讽刺性。”

南大研会年3月8日发布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jiangzx.com/yjsgr/10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